李同俊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迎来的蓬勃发展阶段,课程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物理作为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学习困难,学生缺乏兴趣等现象,因为物理学科是属于科学范畴之内,所以逻辑性和实践抽象性非常强。要想学好物理就应该从物理的核心素养出发,保障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灵活的思维,才能够有效地学好物理。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可以利用物理实验等帮助学生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的效率。高中物力教学中离不开物理实验,因此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高,增强物理实验课的有效性,最大程度上的保证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探究
引言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领域中不断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提升,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更是非常重要的,相关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物理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主要包括了实验演示、分组实验等内容。本文主要是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进行相关思考。通过现状,分析和策略制定来为其发展提供微薄之力,希望能够促进其稳定发展。
1、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1.1物理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时间不足
经过相关的数据分析发现,在当前高中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老师进行操作,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大部分学校进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仍然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课堂上做实验学生在座位观看。并且随着多媒体的不断使用,老师会利用课件来直接向学生展示教学,因此学生实际的操作时间更短了。不利于实验教学的意义发展。
1.2教学设备的缺乏
当前很多学校依然是应试教学,因此学校对于物理实验学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存在很多学校没有完善的物理实验设备等现象。相对于物理实验室的投資力度也比较小,因此导致实验室设备陈旧以及数量有限,很多的学生没有机会动手亲自操作,这些问题都是导致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
2、教学措施分析
2.1开展小组实验方式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合作团结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当然也是当前很多高中生欠缺的,所以在进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小组进行划分,让学生在小组模式中进行探讨。通过小组合作模式来进行实验,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但是老师要注重在进行小组划分的时候需要保障小组划分的合理性,除了平衡小组间的能力之外,还需要选择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学生来作为组长,协调小组之间的互动。在小组合作完成之后,老师还需要对小组合作来进行评价,对于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小组给予肯定。对一些表现较差的小组给予鼓励,促进学生更加积极面对物理实验活动。
2.2物理实验结合生活
在进行高中物理实验时需要实际生活相互结合,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可以融入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因素,这样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游标卡尺测量物体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身边的东西,例如钢笔和水杯等,不仅有助于学生加强对长度的认识,也会让学生更熟练的掌握测量工具。
2.3注重学生物理思维的引导
在物理实验课程中,老师需要通过物理思维来体现对学生的引导,才能获得最终的实验成功。因此老师在日常的物理实验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探究导线电阻时,可以通过改变电阻的粗细和电阻率来掌握电阻的影响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还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物理本身就是因为比较严谨的学科,所以老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需要充分地让学生明确注意事项。如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够选择严谨认真的态度,不仅会导致实验的损坏,也不利于实验的成功。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清楚的了解到的物理学科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抽象性和理论性是非常强的,因此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一起的关键性的作用。在今后进行物理教学中,应该积极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在注重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汪康.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思考[J]. 科学咨询,2019,000(020):140.
[2]陈飞.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J]. 基础教育论坛,2020(10).
[3]赵国义.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十一)[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