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运河文化带的全域旅游品牌城市建设构想
——以无锡市为例

2020-11-08 13:07吴英鹰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4期
关键词:大运河无锡运河

吴英鹰(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大运河文化带进行无锡全域旅游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伟大的标志性工程,是当代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切入点。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标志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二)无锡具有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多重优势

大运河贯穿无锡而过,桥梁码头及工厂作坊密集于无锡运河城区段,无锡拥有开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多重优势。无锡既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又是著名的“工商名城”,无锡在经济发展上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此外,无锡还是“长江经济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三大战略的交汇点,拥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政策优势。

(三)全域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2016无锡市的滨湖区和梁溪区已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无锡市已有一定的全域旅游开发经验。全域旅游的实现须通过“旅游+”,加强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形成各种旅游形态,构建共享新格局。“旅游+大运河”可以丰富大运河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呈现模式,在挖掘、保护运河文化前提下多形态实现文化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

■无锡基于大运河文化带进行全域旅游城市建设的系统要素分析

一张名片: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此推动全域旅游这项工作必须突破传统思路和原有模式,把无锡作为最大景区、最美旅游休闲目的地进行全域旅游建设。无锡基于大运河文化带进行全域旅游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可将无锡段大运河文化带建成“中华优秀文化与无锡特色产业的展示与体验带、传承与创新带”,形成“诗意运河,幸福无锡”的全域旅游品牌城市。

两大层面:“物质与精神层面”,运河文化遗产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无锡进行全域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对运河沿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遗产进行深挖、激活、整合与再创作,形成广泛、系统、独特的无锡运河文化体系。

三个视角:(1)山水无锡:无锡一直把“打太湖牌,唱运河歌,建山水城”作为城市发展战略,古运河必定成为“山水无锡”的重要组成部分。(2)古韵无锡:古运河无锡段包括多个类别的文化遗产,即:运河遗产、古建筑遗产、园林遗产、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种遗产类型共存,说明无锡具有深厚的城市文化的底蕴。(3)智慧无锡:结合智慧无锡建设,古运河保护过程中要对运河景区内的历史遗迹等进行数据采集,满足文物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修缮过程中对大数据的需求,用VR技术进行再现经典历史故事的场景。

四重保障:(1)经济保障:无锡无论早年作为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发祥地,还是近年作为高新技术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经济发展上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文化保障:无锡既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古运河风光带包含了很多历史人文风光。大运河的开发使得无锡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格外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3)环境保障:大运河无锡段全长约41公里,通过综合整治,地理格局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景观古朴,构建出独具无锡特色的露天“博物馆”与黄金水道。(4)制度保障:无锡市成立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形成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办公室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地区积极联动的工作格局。

五类资源:(1)运河资源:无锡市1983年在旧城以西另辟京杭大运河新航道后,新航道用于通航,发挥大运河的航运价值,古运河及周边变为无锡旧城城市观光线路。(2)地方文化资源:大运河无锡段的地方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古建筑遗产、教育遗产、园林遗产、工业遗产、习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3)产业资源:无锡近两年在发展产业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改革创新,打破传统旅游边界,融合农业、文化创意、工业、商贸等多个行业(产业),同时延伸产业链,拓展新业态实现资源通融、产业兼融的大旅游格局。(4)城镇建设资源:无锡历来城镇化建设水平较高,例如滨湖胡埭、锡山荡口、惠山古镇、新区鸿山等一批以产业集聚、生态旅游、古镇保护等为特色的城镇,应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彰显城市文化底蕴。(5)居民生活资源:提升居民的旅游主体意识,充分展示居民的生活场景、生活空间、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从中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文明程度。

六项功能:(1)旅游集散中心:在惠山古镇、南长街、市民中心人员及资源密集的地点设置旅游集散中心点,让之成为集旅游咨询、旅游交通、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智慧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为旅游者提供便利服务并进行旅游产品的推广。(2)形象展示中心:无锡运河文化带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重要名片,从基础设施建设、标识系统这些方面都要进行统一形象设计,并配合市容市貌的优化,让之成为城市的明显标识之一。(3)交通组织中心:作为全域旅游的核心区,从道路交通、停车场、公共交通线路、共享车停放区这些功能都要具备并合理配置,让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4)文化体验中心:配合节庆等契机向居民及游客展示节庆文化、餐饮文化、民宿体验及产业生产劳作体验、文创产品文化及原生态的民风民俗。(5)教育宣传中心:提炼大运河和无锡的文化精髓,把它设计成旅游场景和文化创意产品,结合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作为天文地理等自然知识、传统文化、高新产业技术、传统手工业、农作技术等的教育宣传中心。(6)休闲娱乐中心:全域旅游的核心区应该给游客提供吃饭、住宿、交通等接待设施,包括紧急救援、医疗、金融等公共服务也要配套全面,满足游客必要的需求。能够展示独特的演艺文化、有外来游客可以共享的文化广场、娱乐中心等场地,能够丰富游客的旅游活动体验,同时发展夜间经济。

■无锡基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全域旅游品牌城市的建议

基于前期调研及理论分析,配合“精彩江苏”的旅游品牌,提出建设开放型“诗意运河、幸福无锡”全域文化旅游城市的品牌建,具体建设措施归纳为以下八大方面: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结合“十四五”规划的制订,做好全域旅游城市建设的前期准备。首先要对全域旅游城市建设的内涵、原则要求等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广泛搜集有关无锡及大运河的文献记录、历史遗址、产业分布、非物质文化等,对全市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清点盘存,摸清家底。在此基础上,将全市分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核心区(运河主体)、拓展区(运河沿线一公里半径之内)和辐射区(其余部分)三大区域,为资源布局做好准备。

(二)合理规划布局产业生态圈

以“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作好无锡全域旅游的顶层设计。以运河文化带建设为中心,构建层次清晰的旅游发展时空体系。统筹做好全域旅游要素重组规划、全域旅游新业态融合规划、全域旅游品牌形象规划、全域旅游一体化营销规划、全域旅游综合管理规划、全域旅游功能价值提升规划等,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旅游业为主角、全域全民全产业参与的共建共享机制。强化产业生态圈内的信息流、资金流与商品流的全域流动,充分发挥金融市场杠杆作用,全面布局全域旅游产业生态圈。

(三)改革全域旅游管理体制

无锡要建设好以大运河文化带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城市,必然要借助政策来促进全域旅游综合管理体制规划改革,实现“全域旅游、全面规划、全民服务、全城共享”的建设目标。首先要强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市文广旅游局和文旅集团为主,构建起政府与行业协会一体的专门管理机构,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工作开展,形成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产业集团联动的发展机制。其次要进行旅游综合执法机制的创新改革,形成“专业队伍+兼职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强化社会第三方监管;再次,要建设好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专业人员培育的同时,充分发挥社区、乡镇作用,建立市—区—街道—小区(乡村)的旅游组织,拓展全民参与全域旅游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四)健全全域旅游管理标准

制度建设是以运河文化带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城市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要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内容全面、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体系。首先,要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强化对沿线区域产业发展的综合规划,制订好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把全域旅游发展实绩与主管领导的考核及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其次,要构建规范的标准体系。对接相关的国际标准,积极进行运河遗产保护开发标准体系、绿色航运标准体系建设等,健全工程立项、招投标、安全质量、进度管理等过程化管理标准,使各项开发工作都有章可依、有标准可循。

(五)盘活现有文化旅游要素资源

新时期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树立“大旅游”的概念,首先应盘活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存量,将江南水乡文化、帝王文化(惠山古镇、鸿山泰伯旅游区、阖闾王城遗址)、灵山旅游资源等与运河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对接,形成统一的旅游资源主体及主旨,改变现在旅游资源间互独立的现状。其次要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挖掘,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整合作用。运河本身就构成了江南水乡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无锡市拥有众多帝王文化旅游资源,从这个视角就可以考虑如何将运河文化旅游资源与帝王文化资源进行对接的问题。大运河出现之前的帝王文化可以挖掘其对运河文化产生的影响,大运河诞生过程中可以考虑帝王对运河本身属性的影响方面,而大运河文化流行起来之后的帝王就可以考虑其是如何利用大运河进行旅游、商贸等活动的。结合灵山文化旅游资源,考虑山水一体的要素,将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和灵山景区进行有效的对接,使得无锡市所有的文化旅游资源都能够围绕着运河文化资源进行统筹的发展。

(六)创建“旅游+新业态

无锡全域旅游发展的重点应锁定在融合全域旅游业态,创建“旅游+”新业态上。具体说来有以下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提升现有资源的经营业态,即对无锡既有的旅游产品、旅游业态进行升级提档,从而创新出新的产品,如对传统酒店业态进行规划,形成新的主题酒店,实现酒店业的业态创新;其次,要融合核心产业创建新业态,如把旅游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开发高新技术企业的现场参观、现场教学、现场互动操作等新的旅游项目;再次,依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业态,充分发挥“旅游+”的引领带动作用,密切联系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产生开发养生、研学、团建、智慧旅游乡等新业态旅游产品。

(七)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目前国家文化旅游部公布了全国2批共500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些地区享受全域旅游优先发展政策,也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就和经验。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如苏州市、杭州市等)的先进经验,进行内外一体化规划和管理,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式,充分利用云、大、物、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全域旅游服务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现代化、科学化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域旅游综合效益评估,对照先进城市的标杆改进方案;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全域旅游的新机制、新指标,来建设好现有的滨湖区和惠山区两个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并向全市其他区域进行推广。

(八)全面发展开放型全域旅游

全面放开并大力推广全域旅游具体体现在对市外开放、省外开放、国外开放等不同层次。首先,应大力发展对市外开放。应该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对策来让更多的外市人员愿意来无锡进行文化旅游,更多的市外投资者能愿意投资无锡市的文化旅游市场,从而将地理区位近的地方的潜在客户尽量多的转化为实际客户,再通过口碑宣传等渠道不断的拓展文化旅游资源的地理边界。其次,应大力发展对省外的开放。长期来看区域一体化是必然的结局,在这种背景下,无锡市要考虑如何尽量的吸引外省的客户来我市进行文化旅游消费及投资。可以通过发放跨省、省际定向的消费券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起到跨省宣传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的作用,同时也要吸引省外的投资,尤其是大运河流经的省份。最后,吸引国外旅游者以及投资,特别是要向对运河文化、水文化有认同的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进行宣介,比如两河流域、恒河流域等。

无锡在全域旅游发展中要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助力全域旅游发展,做好保护、开发、利用大运河的文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指在大运河文化带区域内整合各方面资源,实现大运河文化带的整体布局与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大运河无锡运河
无锡一棉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大运河,行走山东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