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巧红 马雪玉 郭桂全
摘要: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自我时间管理能力是培养师范生学会发展、学会育人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河北省某地方院校271名师范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和时间管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和时间管理水平处于中上水平;积极心理品质在是否为班干上存在显著差异;时间管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心理品质与时间管理正相关,积极心理品质对时间管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时间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对教师教育发展倾向注重职前教育。《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三级)》毕业要求的“学会育人”中,明确提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具有立体育人意识。《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三级)》毕业要求的“学会发展”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师范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时间管理体现了高校师范专业认证中的“学会育人”和“学会发展”。
时间管理是个体对待时间的功能和价值上,运用时间的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相关研究指出:大学生对时间管理普遍缺乏积极主动性,缺乏时间管理意识。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先天素养和后天环境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希望是意愿动力和路径思维的总和,是积极心理品质的一种重要人格力量,所以本研究的积极心理品质用希望量表测量。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师范生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立体育人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所以需要研究积极心理品质和时间管理的关系,为师范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河北省某地方应用型院校的师范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星App发放问卷,回收问卷271份,设置性别、专业、年级、是否班干、是否独生子女和居住地六个人口统计学标量。
(二)测量工具
采用廉串德等学者修订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包含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采用李克特五分计量方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采用黄希庭、张志杰等编制《成人素质希望量表》,包含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两个维度,路径思维关注希望的办法,动力思维关注希望的状态和追求,采用李克特四分计量方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和时间管理在人口学、统计学的差异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师范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路径思维平均得分2.89分,动力思维平均得分2.46分,希望总体平均得分为2.675分,师范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表1可以看出,时间价值感平均得分为3.74分,时间监控观平均得分为3.30分,时间效能感平均得分3.53分,时间管理总均分为3.45分,师范生时间管理水平处于中上水平。从表2可以看出,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在是否为班干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担任班干的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显著高于没有担任班干的师范生;师范生时间管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时间价值感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时间效能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二)积极心理品质与时间管理的相关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时间管理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师范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越高,时间管理水平也越高。
(三)积极心理学与时间管理的回归分析
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将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作为自变量、时间管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从表4可以看出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都能显著地正向预测时间管理水平。
四、结论与讨论
师范生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上水平,可能是因为在教师教育方面比较注重师范生的心理素质。想要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就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素质、情感素质、意志素质、人格素质和教育教学素质,每一项良好的心理素质都与积极心理品质密切相连,所有师范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较高。师范生的时间管理处于中上水平。通过对师范生时间管理三个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师范生的时间价值观水平最高,他们能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师范生的时间监控观最低,对自己时间管理的行为实时监控不高,由此可以看出师范生具有较高的时间管理观念,但是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时间监控方面却有所懈怠。
师范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是否为班干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担任班干的师范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水平要高于没有担任班干的师范生。这可能是大学班干的组成是通过竞选产生的,担任班干的师范生本身具有很强的积极人格,善于动脑,勤于行动,愿意为老师和同学们服务,具有比较高的积极心理品质。由于现代社会追求男女平等,父母在培养孩子时对男生和女生基本没有区别,个别父母为了让女生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会特别培育孩子的受挫认知能力和积极个性品质,所以积极心理品质差异在性别方面不显著。因为研究对象限制在师范生,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用阳光的心态去从事教育工作,因此在专业方面也不显著。由于调查院校为地方师范生,大部分师范生来自农村和小县城,所受到的父母教育和资源支持基本相同,所以是否为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可能由于学校对师范生的学会发展方面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培育不足,没有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年级差异不显著。调查对象为地方院校师范生,地域区别不明显。师范生的时间管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时间价值感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可能是因为女生天生心思细腻,心智较为成熟,就业压力比较大,所以女生对大学的学业和生活具有较高的规划意识;在時间效能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可能是因为男生更多是理性思维,女生更多是感性思维,男生一旦制订了计划和规划,对自己管理时间的信息和能力认可度比较高。
个体的内在品质影响个体最终的行为表现,时间管理受到个体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影响。本研究中师范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时间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均正向相关,师范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对时间管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说明积极心理品质水平高的师范生,更认可时间的价值,更善于规划和监控自己的时间,更认可自己管理时间的信息和能力。积极心理品质高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主性比较高,能够有计划地制定目标,参与行动。
五、建议
(一)重视教师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类课程是体现师范专业的特色课程,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教師教育类课程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观、教师观和相应的行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实践经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学的主要力量,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熟知本体性知识,还要熟知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教师教育类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班级管理》等课程注重学生身心发展、教与学的知识和学生评定等内容,特别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发展特点、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运用,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时间管理具有很好的潜移默化的培育作用。
(二)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体认知、行为和环境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积极心理品质具有个体心理认知成分,时间管理作为个体行为的表现,大学校园作为师范生生活的环境,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具有优美、和谐、文明和进取精神的校园环境,会使师范生形成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和良好自主学习习惯,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会促使师范生形成高水平的时间管理,师范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高水平的时间管理状态又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心理学文化转向”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能够反映文化,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人类的心理。相对独立的校园文化对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具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建设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其更好地去规划和践行自己的学业和未来。
[此文系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方案构建”(项目编号:SQ19201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梁英波.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提升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6).
[2]兰天. 大学生时间管理、心理资本及社会支持与学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7.
[3]郑雪,积极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04).
[5]何露.大学生希望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6]马忆萌,李想.医学院校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性[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4(09).
(责任编辑:奚春皓)
作者简介:胡巧红,河南许昌人,心理学硕士,邢台学院教育科学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教育、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