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某一特定群体的风俗习惯和特殊行为方式(玛丽安娜·卡尼·戴特斯曼,乔安·克兰德尔,等 2006),因此,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而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语言都是某种文化的反映,是文化的传播工具,没有不包含文化内容的语言。英汉文化差异直接影响着我国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文化因素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而外语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文化教学(鲁子问 2008)。阅读是一种交际活动,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共同作用的过程,它是解构包裹着语言外衣的文化的过程,它体现了作者与读者双向的思想交流。英语阅读的目的是敏锐地捕捉和获取英语篇章信息。英美文化缺失是影响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继而影响阅读的敏感度和自觉性。跨文化意识是可以培养的,跨文化能力是可以加强的,它们的形成既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依据自己的体验实现心理层次调整的过程。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文化方面的教学,以帮助学生实现与作者之间真正的心灵交流。
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是指对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热衷于语法及语言知识讲解,只注意词、句的讲解,而忽略了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周奇志 2019),也就是说,教师往往注重逐词逐句地理解文章,讲解语法结构,忽视了解读文本的文化背景知识,导致学生停留在理解英语材料这一表层,谈不上对文章深层次内涵的把握。长此以往,我国学生在英语习得尤其是阅读方面遇到了很多由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尤其是跨文化意识的缺乏。所以,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教学的目的决不只在于异国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并非简单地认同和接受,而应是输入大量的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意识。若学生对英语材料的理解有偏差或者误解,在进行阅读材料的输入时往往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阅读不仅是对词句及语法规则的学习,更是对深层的主题思想、思维模式和文化异同的了解和把握(李伟 2014)。语言知识、经验、技能及对认知的综合运用决定了能否成功阅读段落或篇章,而且能极大地影响阅读理解过程。诚然,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即使读者语言功底深厚,若不借助文化知识,也绝不可能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因为词的含义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的外壳下形成的。例如:“Sure,all the eggheads love Stevenson because of his great achievement.”学生要想理解 eggheads(知识分子),必须了解英国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的历史。学生如果不具备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相关文化知识,就不能理解英语篇章的真正含义,从而读懂作者。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化知识是多变且相当广泛的,汉语和英语隶属不同的语言体系,它们存在较大的思维和文化差异。高中生由于缺乏英语文化和实际跨文化交际经验,往往借鉴母语习得经验去分析、审视英语的语言和文化现象,在跨文化学习时自发地套用汉语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模式,即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多年来,高中英语教学专注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形式,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的影响及作用,而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会妨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例如:一位美国人告诉他的一位中国朋友:“Billy,cross my heart.It wasn’t Tom that broke the bicycle.”cross my heart(发誓)这个短语看上去很简单,但这位中国朋友却不明白它的意思。追根溯源,这是由具有宗教背景的文化现象衍生而来的。当然,这类背景除了上述与宗教有关的以外,还有更多与历史文化、地理文化和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素材(赵振才 2006)。
英语词汇、句子、篇章等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自然而然地、广泛地反映了文化差异。由于中西方国家发展的不对等性,一方面,有些英语词汇在汉语中根本没有对应的词,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来自不同国家的读者会遇到与文化相关的理解障碍,这种“词汇空缺”现象也影响着对句子乃至篇章的理解和认知;另一方面,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经常会以汉语的负迁移影响理解质量(Joan Pinkham 2000),甚至有时会张冠李戴,漏洞百出,例如:“Living in the west part of the country has its problems,of which fresh water is not the least.”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生活在这个国家的西部有诸多困难,弄到淡水就是个很大的问题。但在理解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将后半句理解为:生活在这个国家的西部有诸多困难,弄到淡水是最不重要的问题。究其原因,缺乏对英语相关固定结构的正确理解。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分必修和选修,必修1到必修5为完成学业水平考试所具备的知识,选修6到选修8作为迎接高考的学业储备,是在必修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着眼于课程的鉴赏陶冶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的探索、研究,从而提高素养。以高二的课程为例,包括必修5和选修6、7、8,其文化主题分布见表1:
表1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包含多类别、多主题的文化素材,它们相互补充,构成文化学习的整体。该教材把话题、功能、任务结合在一起,形成多种主题的文化维度,避免了教材的单调,并注意到文化话题的多样性,主题既涉及英美国家、节日庆典、历史人文、日常生活等具体有形的文化项目,又涉及自我、分享、艺术和自然等抽象主题。教材设计贴近生活实际,题材与时俱进,各种中外话题材料活泼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体现了教材的灵动性。综合的设计理念使学生学习语言材料的同时夯实了语言基础知识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便于各层次的学生理解和接受,下页表2是必修5的主题分布及文化阅读内容。
表2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预习模块、教学模块、巩固模块有机衔接。课前教学部分(预习模块)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完成学案预习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构建图式,从而根据他们的阅读情况确定阅读教学重难点。核心的课堂教学(教学模块)以融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对文本中的跨文化知识进行适度拓展为目的。课后教学部分(巩固模块)是课堂教学模块的延伸,为学生选择与课文文化背景相关或配套的材料,使其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依托阅读材料,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理解并作出评价,通过分析、对比,对西方的价值观采取客观的态度,了解东西方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同时避免其因歧视、排斥异国文化而形成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综上,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注意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最终达到让其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把教学重点集中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忽视文章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将直接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缺失。没有具体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或载体,学生难以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就难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违背了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教师应强调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拓展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任何教材或文本都难免因篇幅的有限性及编者对不同内容的固定取向性而存在提供阅读素材的局限性,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使用该套教材时,一方面应充分认知其文化主题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要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地对这些素材进行批判性的接受和使用。教师通常通过如下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完善。
作为通用教材,不管有多优秀,从其适应度来说都是有限度的,尤其是从文化领略层面存在学生的适应性缺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文化背景对教材作一定的调整,以满足其学习需求,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教师在课前要钻研教材和学生,以决定整合某些文化细节,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5 Reading部分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的文化细节内容整理如下(见下页表3)。
表3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通过上述方式,可以让学生整合 Camelot,Dollywood及 Disneyland这三个主题公园的主题(Ancient life,Southern American traditional和Fantasy Amusement)和活动信息,让材料既新颖,从而使学生兴趣倍增,又有集成性,便于对比,使其一目了然。同时,教师也根据需要作一定的完善和添加,尤其是类似的文化主题,添加一些世界或当地其他著名主题公园的内容进行讲解,如表4所示内容:
表4
这样一来,教学内容就更加丰富了,让英语文化教学常授常新,满足了学生的文化认知,使他们充分了解了各类相似文化,且使其的文化学习永远在路上。
淡化难点,避免晦涩,才能让学生减少困惑,如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8 Unit 3 Using language部分的Alexander Graham Bell一文的教学,关于Morse code(a series of dots tapped out along a wire in a particular order)的原理和解释鉴于其专业性较强,不一定能被绝大多数文科生所理解,且此内容不属于核心内容、教学重点,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地淡化处理,即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特点,不强求所有学生熟知或掌握。另外,教师可以对教材的文化主题进行深入挖掘,杜绝泛泛而谈,从而升华主题,使学生知得更深,懂得更广,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升华主题,顺应时代发展也是教师利用文章的文化元素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 Unit 3 Reading部分的Old Tom,the Killer Whale一文描述作者参与的一次捕鲸活动的壮观景象。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解释捕鲸是当时当地人的一个风俗,并趁此机会提到随着时代变迁,尽管在某些国家还存在这种文化,但这是我们要摒弃的,从而升华主题。也就是说,教师要抓住教学重点,找准难点,升华兴趣点,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有必要对散落在教材各章节中的文化点进行提炼、归纳,让它们易于被学生掌握。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3 Reading部分的Who Am I?中讲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取文中的相关文化信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进行归纳,具体见表5:
表5
这样处理离散在阅读文本中的细节,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一目了然。同时,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关于计算机的发展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展望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见下页表6),以达到对某一文化现象以一带多、拓展延伸的教学目的。
表6
如果说整合是对原材料进行细节修正和归化,那么舍弃就是对一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放弃性处理。如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 Unit 3 Using Language A New Dimension Of Life中出现了大量的生疏的海洋生物名称,如 eel,clam,sea-slug,green parrotfish和sharks等,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考虑到对其了解与否对整篇文章意思的理解不造成影响,教师除了对一部分可以用汉语解释外,对整个不熟悉的鱼类名称或者具体意义的了解可以作舍弃处理,从而既节约教学时间,又可避开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替换是选用一些适合实际情况的材料代替教材中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或者难懂的材料,以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 Unit 4 Warming Up中的Body language,在教学时,考虑到教材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有些完全可以用熟知且喜闻乐见的内容替换,因此,对于开始提及的肢体语言通常用如下方式(见下图)进行替换。
这样,学生就能轻松习得所学知识,从而顺利进入整个单元的学习。
教师所教班级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5、选修6、选修7和选修8,在选取的实验班和对照班中,在对照班按照正常教学模式授课,对每个单元课的处理一般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在课前环节布置学生完成一份导学案,导学案的内容为课文的重点单词、短语及句式结构。而在实验班中,不断运用上述改进的策略和方式,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文化知识点的输入。通过高二年级的多次考试发现,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水平呈现出较大程度的提高,而且表现出较高的英语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文化教学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逐渐扩展输入文化知识的范围及内容,较广泛地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原动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接触、了解异国文化,克服文化偏见(高兵 2010),帮助其开阔视野,从而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鉴别能力和敏感性,最终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