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客从何处来》节目谈保护家庭档案的重要性

2020-11-06 05:36马钰荟
兰台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档案文化

摘 要 本文以央视《客从何处来》为线索,介绍家庭档案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揭示保护家庭档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保护家庭档案的思路。

关键词 家庭档案 档案保护 档案文化 档案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73.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06-20

★作者简介:马钰荟,中国盲文图书馆助理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馆藏资源建设。

Abstract  Based on the CCTV program Where I'm Coming from,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ocial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of family archives, reveals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protecting family archives, and puts forward ideas of protecting them.

Keyword family archives; archives protection; archive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archival resources

家之有档,犹国之有史。如今国志、地方志、村志普遍存在,而作為国家重要组成部分的家庭,却鲜有家志见于世人。虽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直提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五爱”、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国家文化,但对人们耳濡目染的家庭文化却无人重视。在2019年春节期间,“家风热”表明人们开始关注家文化。作为家文化的载体,家庭档案在家文化的传承中是个不可或缺的基石,作为档案学人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为家庭档案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的传播。

中央电视台《客从何处来》节目主要引进英国广播公司的《你以为你是谁》。该节目主要以“寻根问祖”方式,走访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祖居,通过不断地追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来探寻我们的家国史。当然,由于英国的档案馆里都比较系统地保存着一个家族的每个时期的档案,而中国由于战乱,且官方档案馆没有保存家庭档案的传统,致使节目在搜集资料阶段困难重重。这说明,家庭档案的空缺会直接导致人们无法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家族史。

一、家庭档案的含义

档案界学者对于家庭档案的研究不多,且能给出家庭档案含义的人也少之又少。冯惠玲老师认为:“从柴米油盐到生老病死,从求学就业到成长进步,从家庭延续到亲友传书——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家庭档案。”[1]荆绍福认为:“现今的家庭一般都会保存数量不等的照片、往来书信、日记、发票、说明书等,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档案。对这些档案进行必要的分类、编号、编目和科学的排列,便可以说建立起了正常意义上的家庭档案。”[2]以上两位学者分别从档案的内容和形式阐述家庭档案的含义。笔者认为,家庭档案是指以整个家庭或家庭某个成员为对象,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该家庭或该成员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载体进行系统地整理的成果。

二、为什么要保护家庭档案

1.从节目中可以看出,人们在了解自己家庭档案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1)在本节目最后一集的街头采访中,有大部分年轻人不知道自己的祖父母名字,甚至一些人连自己的老家在哪儿都不知道。问其原因,一个小学生回答说,“他们(父母)总是说要好好学习,不让管其他事”;大学生回答说“离自己很遥远”;中年人回答说,“现在节奏很忙,没时间管”[3]。但也有人觉得我们应该去查找并保存这些家庭档案,一保安在接受采访时说,“你不能记住自己的祖先,那还算是什么人啊”,也有人说,“这是对下一代的义务”“不提还好,一提就有点好奇”“能去找就去找,希望能找到”[4]。从这些采访中可以看出,公民的家庭档案意识还是比较淡薄的,这就需要我们档案工作者的宣传与倡议。正如受访者所说的“这是我们的义务”,我们现在建立并保存家庭档案是对下一代了解自己的历史负责,这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一项义务。与其今后让子孙奔波找寻,不如现在就规范保存。(2)节目中所有嘉宾的家庭档案均呈现出一个特性,即分散性。一个家庭的档案都要耗时几个月,来回奔波十几个档案馆,有的甚至只能在国外档案馆才能查到,并且只能了解家族的大概发展脉络,有些细节还需自己去推理去揣测。有些嘉宾查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家族的某些历史仍旧是个谜,后人无人知晓。这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是家族史的缺憾。如易中天先生先后去了营田、长沙、武汉、北京、所里、河内等地,才大致摸清了家族的发展脉络,而阿丘则在北京、广西、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查找,到最后也未能知晓外公外婆的死亡之谜。(3)先祖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为家人所知,却尘封在图书馆的角落里,无人问津。节目中易中天的曾祖父寿梓公留下的一套书中写道:“自叙平生至愿,荣华富贵皆在所后,惟望子孙留心正学,他年得蔚为名儒,则真是吾九泉含笑矣,群孙勉乎哉!”[5]希望后人能成名儒,并以“在于持平用中,酌取古人程式,以示周行”[6]来警告后人不要像书呆子一样读书,而是要让自己所读的书、所写的文章、所做的事情与时俱进。而像这样的家族文化遗产,据易中天讲,家中无一人知晓此书,也从未有人见过此书。这么优秀的家族档案却一直保存在图书馆中,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着实让人遗憾。(4)先祖留下的家风或家训,后人完全不知。有些家规对人的约束力越来越小,人们再也不担心做了违背道德之事时,会受到家规的惩戒。节目中当陈冲看到爷爷刚富起来就将自己的钱捐给需要的人,作慈善活动的时候,她感慨地说:“为什么我们这些后辈们都没有这样的觉悟呢?”[7]如今我们在如火如荼地讨论家风问题,其实无数次地口述,无数次地说教,都抵不上家庭档案真实的呈现来得实在。当曾宝仪在南京档案馆拿到外公的户籍卡时说:“这种接触不是口述那么简单,它是很真实的存在”;[8]当易中天拿到家族的死亡名单时说:“它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的存在,而不再只是个概念那么简单”。[9]真实的档案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是无法用语言能替代的,家庭档案在传承家风家训方面,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从社会环境来看,宽松的政治环境,分散的生活环境,滞后的文化环境,都迫切需要加强对家庭档案的保护。(1)宽松的政治环境。如今,我们国家的民主化程度是史无前例的,因此,我们不必担心保存家庭档案是封建落后行为,也不再认为保存家庭档案是旧宗族势力的死灰复燃。虽然古代修建祠堂、编修家谱带有一定的束缚性与歧视性,但当今现代化家庭的档案主要用于记录家庭历史、传播家庭文化,它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教化性,是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载体之一。由于受政策的影响,尤其是户籍制度改革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户口的差别,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将逐渐实现集约化经营,根植于小农经济的农村家庭观也将会失去其功能。当安土重迁的思想在人们脑海里不再根深蒂固的时候,家庭档案的建设对凝固家庭记忆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了。(2)分散的生活环境。由于受城市建设和经济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加入两代人的行列,而四世同堂、三世同堂的家庭越来越少。孩子与长辈的感情越来越淡,加之一些父母不起榜样作用,长年累月不看望长辈,使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不关注老人,不了解自己的家庭,不知道自己的祖先,甚至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因此,为了凝聚家庭亲情,为了留存家庭历史,传承家庭文化,保护家庭档案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同时,由于缺乏大家庭概念,人们越来越喜欢独来独往的生活,天长日久会使其团结合作意识淡薄,他人有事时总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的看客越來越多,路见不平的好心人越来越少原因之一。保护家庭档案也是为了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同时,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记录生活的工具的产生,也为建立家庭档案提供了条件。(3)滞后的文化环境。我们国家一贯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直是我们建设的目标,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了,但我们文化建设的步伐却比较缓慢,因此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老有所养”本是古今共存的话题,而今由于家庭文化的缺失,使一部分人家庭观念淡薄,不赡养老人的新闻频频见于报端,使新闻变为旧闻,着实使“礼仪之邦”尴尬。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丈夫与妻子的关系是社会伦理的核心部分,它们的维护主要是靠家庭文化,但由于人们不重视家庭档案,失去了有力载体,家庭文化岌岌可危:不赡养老人、婚姻观念淡薄、单亲家庭增多、“小三”上位等不正之风严重地破坏着家庭伦理。中国古代敬老爱老、相敬如宾、家庭和睦等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当今看来是如此的苍白。为了刹住破裂家庭的不正之风,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您家的家风是什么”,就是力图通过重新唤起家庭传统美德的方式来引导人们向先辈学习,重塑价值观。而要牢记并践行家风,就需要家庭档案的支撑,我们不仅可以记录家风,并且可以保存践行家风的成果,以励后人。

3.从完善档案资源体系来看,家庭档案的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国家档案馆中保存有业务档案和公务档案,却鲜有家庭档案,对于档案馆来说,这是一种馆藏的空缺;对于社会学和历史学研究者来说,是一种微观史料的缺失;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缺失。在英国、美国档案馆中都大量保存着平民的家族档案,任何人都可以去查阅,去了解自己的家族史。美国历史学家霍华德·津恩呼吁档案工作者要“创造一个反映普通百姓生活喜好、需求的全新的文献材料世界”[10]。目前,由于我们国家馆藏能力有限,且受资金影响,很多有价值的档案不能入馆保存,而家庭档案的建立恰恰可以将家庭中有价值的档案保存起来,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家重要档案,也节约了成本。曾有学者提出档案既可以“存于官”又可以“藏于民”的思想。为了全面留存住国家和社会记忆,就应该使档案不断地平民化,每个普通人都有为自己建档的权利。同时,这些平民档案的出现也使得我们国家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内容更加完善。

三、家庭档案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公众的档案意识。档案的“小众化”利用一直是缩小档案与大众距离的障碍,如何拉近档案与大众的关系也是档案学界不断探讨的话题。在人们的意识中,档案是神秘而冰冷地藏于档案馆中的珍稀之物,普通人不可接近。而家庭档案普遍建立并妥善保护之后,人们就理解了什么是档案,它的神秘感也就不复存在了。同时,加强对家庭档案的保护,使得人们更能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容易理解和支持档案工作,并能为国家重要档案的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家庭档案的保护,使得档案走进寻常百姓家,使其变得更加平民化和大众化,这是国家和社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2.留存家庭记忆。在节目中,当易中天接到家庭死亡名单的档案和陈冲找到外公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时,那些真真实实存在的档案对他们心灵的冲击和触动,是其他任何信息传递形式不可代替的。易中天先生在节目中说道:“当我找到这些档案时,我发现我在探寻的不仅仅是家庭之谜,更是生命之谜。”[11]在快速变化的当今社会,家庭的许多美好记忆稍不留意就会转瞬即逝,为了使这些记忆长存,家庭档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成员的手稿、证书等的保存,也会使该成员的成绩流芳百世、代代传颂。节目中很多嘉宾都觉得自己了解家庭档案的时间太晚了,如果再早那么几年、十几年,会有很多机会能与长辈促膝而谈,保存家庭档案,也是在保存家庭沟通交流的纽带。

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家庭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体——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家庭和家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凝聚力。家庭档案带来的家庭文化注重对子孙伦理道德与科学文化教育的双重培养,这种文化力量使得年轻一代从小耳濡目染地接受着先进文化的熏陶。就像节目中陈冲说的:“为什么当时我的曾祖父就知道富了之后马上去帮助别人,而我们这些小辈就没有这样的觉悟?”[12]如果这些档案被早一点看到,也许她们会有更少的遗憾吧。家庭档案也是重要的血脉遗产,保护平民文化也使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接地气。

4.促进社会和谐。如今有些社会伦理、社会秩序紊乱,单是法律和法规是不能完全控制的,而家庭档案形成的规约或习俗,却常常对其影响很大。伦理建设历来是家庭的职责,家庭档案中家规和家风的记录会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如“爱老敬老”的家风就促进了社会的尊老爱幼之风,“诚实守信”的家规也促进了人们的自我约束。家庭是人类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档案是人们终身的课本,保护家庭档案,弘扬人类的优良品格,使人们由爱家庭而爱乡里爱国家,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四、如何保护家庭档案

1.家庭应有档案意识。其实,这一点很多家庭也在践行着,只是很多人保存的只是具有金钱价值的档案,而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的家庭档案却往往被忽视。档案馆要积极宣传家庭档案的文化价值,先从一部分乐于保存家庭档案的人着手,将这部分有文化有精力的家庭的档案意识提升上去,然后带动身边的人树立档案意识,逐渐形成家家有档的良好氛围。

2.鼓励家庭有选择性地保存有价值的家庭档案。对于一些从未接触过档案工作的家庭来说,建立家庭档案的确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档案工作者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并拿出完整系统的家庭档案范本供人们传阅借鉴。如“1998年底,武汉市江岸区组建了江岸区家庭档案协会,建立了152家档案服务站,成立了家庭档案服务中心,先后建立的家庭档案达4万余卷册”[13]。同时档案工作者也可以定期指导家庭成员剔除一些不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

3.典型档案可移交档案馆永久保存。对于一些保存完整且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家庭档案,档案馆可适当地吸纳一些来丰富馆藏,同时一些家庭也可以将具有历史意义的档案寄存于档案机构妥善保存,档案机构应注意保护好家庭档案所有者的隐私权。虽然目前关于名人家庭的档案我们收集的比较多,但是对于家庭档案保存的意义来讲,档案馆也应给予普通民众一些机会,对于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在普通岗位上奉献的家庭,也可以鼓励他们将保存完整的家庭档案赠予档案馆,也算是对平民历史的记录,对微观历史的补充。

家庭档案是我们的先祖用生命积攒下来的血脉遗产,这种遗产是独一无二的,是需要我们去重视去珍藏的。也许易中天、曾宝仪、陈冲等是幸运的,虽然事过将近一个世纪,他们却能够追根溯源,查清自己的历史,而相对于他們的幸运来说,阿丘是遗憾的,他来回奔波于三个国家,最终却没有找到他想要的答案。而作为我们普通人,既没有媒体的帮助,又没有通达的人脉,为了了解我们的家庭历史,我们只能从现在开始点点滴滴地积累家庭档案,使我们的子孙不用像他们那样辛苦地探寻自己的生命之谜。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每个人的历史都是家庭的历史,每个家庭的历史都是国家的历史。记录家庭历程,保护家庭优秀文化遗产,留住整个民族的足迹;保护家庭档案,秉承家族遗风,以家风促国风,进而推进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偶然的家庭史构成了整个民族的必然,把家庭历史、个人历史放在整个民族历史之中,使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了解得更加清楚一些。

参考文献

[1][10]冯惠玲.家庭建档的双向意义[J].档案学研究,2007(5):8-11.

[2]荆绍福.家庭档案建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J].中国档案,2003(12):12-13.

[3][4]客从何处来[EB/OL].央视网.2014-06-09[2014-08-05]. http://tv.cntv.cn/video/VSET100192133630/8391b821e2474669877bfde3c8ae8aa1.

[5][6][11] 客从何处来[EB/OL].央视网.2014-04-28[2014-08-05]. http://v.baidu.com/kan/tvshow/?id=9849&site=cntv.cn … v.baidu.com/show_intro/.

[7][12] 客从何处来[EB/OL].央视网.2014-05-26[2014-08-05]. http://v.baidu.com/kan/tvshow/?id=9849&site=cntv.cn … v.baidu.com/show_intro/.

[8] 客从何处来[EB/OL].央视网.2014-06-02[2014-08-05]. http://v.baidu.com/kan/tvshow/?id=9849&site=cntv.cn … v.baidu.com/show_intro/.

[9] 客从何处来[EB/OL].央视网.2014-04-27[2014-08-05]. http://v.baidu.com/kan/tvshow/?id=9849&site= … v.baidu.com/show_intro/

[13]贾雪萍.试论家庭档案的社会功能[J].云南档案,2004(5):23-25.

猜你喜欢
档案文化
浅谈档案文化建设的现状
有效服务的档案文化是校园“金”名片
新时期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策略探析
促进档案文化创新增强校园文化活力
档案文化研究初探
论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传播
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高校档案文化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档案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价值实现
略论医院档案文化建设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