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权
[摘要]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立足学生个体差异,具体以一堂“学思练”课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评价巩固三方面的实例,来探讨分层教学对于提升“学思练”课堂有效性的作用以及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 分层教学;课堂有效性;设计教学;过程和评价
教学有效性一般是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收获,关注课堂的教学效益。本文以统编教材历史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基于“学思练”课堂,进行的分层教学有效性探索。
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于学校教育之中,这种差异包括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需要)、学习习惯(风格)、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历史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关注学生个体,实施分层教学。这是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全体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面对差异,合理设计“学思练”教学
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的教学规划,必须立足于学生,面对学生的差异来精心设计教學过程。笔者尝试从教学目标和过程设计角度出发,说明如何进行合理设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动态化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思维可以分为六个层次: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以此为出发点,“学思练”课堂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性目标(自学“识”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第二层次为提升性目标(群思“知”方法),要求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第三层次为达成性目标(训练“达”目标),要求学生能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升综合素养。三个层次目标,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求达到目标的学生人数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基础性目标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而提升性目标和达成性目标所能达到的学生人数根据实际情况依次递减,体现了差异化教学思维。
《元朝的统治》一课中,分层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了解元朝的疆域范围和民族融合;知道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知道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知道元朝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提升性目标:阅读材料,提炼元朝民族融合和行省制度的有效知识;通过纵向比较与分析,掌握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并用史实反驳分裂势力;设计本课的知识结构图。达成性目标:评价元朝的历史贡献,总结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应该遵循的方法。
教学目标的动态化,即完成三个目标层次的学生并非一成不变的。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完成相应的层次目标后向更高层次目标发起冲刺,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始终保持在“最近发展区”,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直至完成最高层次的目标。例如,可以用PPT展示《元朝疆域图》,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指出元朝疆域四至。然后抛出问题“忽必烈的烦恼:朕如今富有四海,该如何去统治和管理这辽阔的疆土呢?”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小组讨论,提炼出行省制度的有效知识。教师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忽必烈的烦恼第二季:边疆地区的民族、风俗和发展程度与内地不同,朕该采取哪种方式、设置哪些机构来管理?”如此激发学生探索元朝对台湾、西藏、西域的管理模式,从而为最终评价元朝打下基础。正是基于层次化、动态化目标设计的引领,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探索问题的好奇心驱动下,完成一层又一层的目标,进而达到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
2.过程设计:多样化、情境化
在“学思练”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中,面对学生差异,可以创设多样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群思‘知方法”以达成学习目标。就《元朝的统治》一课而言,依据教学目标、重难点重新整合学习内容,可以划分为三大学习板块:(一)初识元朝:民族疆域篇;(二)再探元朝:政策制度篇;(三)三思元朝:历史影响篇。三大板块的知识点是紧密联系、不断递进的,符合每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每个板块中,同样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例如,“再探元朝:制度政策篇”可以设计成以下两大活动。
活动一 忽必烈的烦恼第一季:朕如今富有四海,该如何去统治和管理这辽阔的疆土呢?(1)小组合作探究:请你帮忽必烈设计一套行政制度来解决他的烦恼。(2)比一比:秦朝、唐朝、元朝的中央官制设置,其目的都是什么?(学生填图:秦朝——皇帝制,唐朝——三省六部制)(3)拓展延伸:(展示元朝疆域图)元代江南地区是全国经济重心,如要把粮食和丝绸从苏州沿大运河运往大都(北京),需要经过哪几个省级行政区?(4)材料分析:(展示材料)根据上述材料归纳行省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活动二 忽必烈的烦恼第二季:边疆地区的民族、风俗和发展程度与内地不同,朕该采取哪种方式、设置哪些机构来管理?(1)小组合作探究:请你帮助忽必烈因地制宜,设置机构来管理。(2)温故知新:看图回忆中原王朝与台湾(琉球)、西藏、新疆(西域)交往的史实;想一想中国历代王朝对台湾、西藏、新疆诸地区的管辖,说明了什么?(3)拓展延伸:展示台独、藏独、疆独的漫画并提问“面对这些分裂势力我们应该怎么做?”
通过设计两大活动、七个问题,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本板块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的特长在合作中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实现了“群思‘知方法”。同时,活动中问题难度的递进、问题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每个问题的情境化,无不体现了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重视与培养,不但照顾到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立足差异,合理规划“学思练”课堂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环节中,课堂是关键。在一堂课中,教师既要推进学生整体层面的学习,又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群思”让每个学生都有“习得”。
1.精心分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历史学习小组,一般4-6人,由两类即异质小组和同质小组构成“群思”小队。异质小组主要由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组成,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互相帮助,实现差异互补。同质小组主要由学习志趣相投、水平相当的学生组成,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组成的同质小组,可以引领学习、攻克难点,起到积极主动的榜样作用。在分组的时候,一般以异质小组为主,同质小组为辅。
在课堂教学中,“群思”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实现分层教学的效果。在完成 “忽必烈的烦恼第一季”和“忽必烈的烦恼第二季”的过程中,教师引导部分学生组成“内地组”,其主要任务有:(1)设计元朝的中央行政机构和中原地区的地方行政机构;(2)比较秦朝、唐朝、元朝的中央官制,总结其发展规律;(3)阅读材料,归纳“行省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其他学生,则引导他们组成“边疆组”,其主要任务有:(1)设计台湾、西藏、新疆地区的地方行政机构;(2)回忆总结历代中原王朝与台湾、西藏、新疆地区交往史实;(3)思考当今面对台独、藏独、疆独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由于合理分组,因此各组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任务,分别完成,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和质量。在組内学生个体层面上,大家取长补短,相互交流、探讨补充,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思练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2.问题开放,师生参与
“对同一问题的探究,教师可提供不同的探究渠道或学习方式。”[1]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活动的多样性;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丰富又开放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主动探究。例如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评价元朝,提供两个问题供学生选择:(1)综合所学知识,谈谈元朝的历史贡献;(2)阅读课本内容,评价元朝的“四等人”制度。以此为支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小组讨论后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对边疆地区实行有效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贡献巨大;二是元朝实行“四等人”制度,是蒙古贵族压迫以汉族为主的其他各民族的政策,是一种民族不平等,最后导致了元朝不满百年就被推翻;三是元朝的影响与积极、消极并存。对于上述问题,教师不设标准答案,而是参与各组讨论,引导学生利用历史资料,落实分层讨论、阐述观点,进而适时适度地点评,使学生最终对元朝的功过自然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
更进一步,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论从史出,使学生的能力向更高层次目标递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要丰富多样,对学生来说要有选择性,各取所需。师生讨论问题的参与度要高,要“让各层次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活动可参与,有不断进步的机会。”[2]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
三、关注差异,充分评价“学思练”学习
一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其有效性如何,必须要通过“训练”来实现。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以及改善教师的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中要力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多维度、多元化评价学生学习,做到以下两点:
1.注重过程,激励为主
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即参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思维的活跃度、回答问题的踊跃性等多元指标。以此为基础,制订小组得分表:
通过此表激励学生踊跃参与小组讨论,促使每个学生活跃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同时,注重对得分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减少作业等。这是基于学情的分层教学,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就相应提高。
2.练习巩固,凸显差异
当堂反馈,纸笔测验是评价“学思练”学习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来设计练习题,能很好地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在设计题目时,要侧重其难易层次性,如本课练习栏目“牛刀小试”一共设计10道题目,9题选择、1题材料,分成三个层次:基础性选择题、提升性选择题和拓展性材料题。如此进行课堂分层教学,各层次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都比较好。
总之,在丰富多彩的历史学习中,教师要力求把学生差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来开发和利用,“使学生因分层教学而有收获,课堂因差异发展而更和谐。”[3]最终达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分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0):24.
[2]环敏.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差异教学[J].济南:当代教育科学. 2012(16):23.
[3]曹玉萍.初中历史课堂实施差异化教学初探——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为例[J].重庆:教育·教学科研. 201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