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对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愈发重视,高校英语"有效移动学习"模式构建成为了当下新时代的热议话题之一。21世纪,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学生看来是很平常的,学生和教师对信息化时代的接受度极高。这是由于在信息时代,高校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获取学习资源,而原本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趋势的冲击下已经变得过于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现在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因此,如今的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学会与时俱进,教师应当采用更加高效的移动化教学方式,加强课堂学习与移动教学的融合,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校英语;有效移动学习;策略创新
基金项目课题:有效教学行为的差异性研究
基金级别(出处):“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020SJA1715)J
引言:教师将课堂教学和移动学习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优势。教师可以基于信息技术,将教学课堂逐步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实现英语的个性化、定制化教学。
一、当前我国高校英语的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化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还未能将思维可视化技术、多媒体技术、高科技技术等高级教学技术融入到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主要还是以播放PPT加口头讲述的形式,通过普通的投影技术、视频资源作为辅助,来向学生进行英语翻译和听说教学。绝大程度上,这种教学只是教师的单向传播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给教师的反馈是极其有限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感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教学的互动性变差,学生的实时反馈减少,英语环境的既视感降低。英语对学生而言就只能是陌生的符号表达,学生也无法真正体会到英语的魅力。这种教学方式是无法使学生激发出对英语专业的学习积极性的,那么自然也很难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学习专业英语知识。
2.落后于时代的英语专业教学观念
学习英语,并不是只要将英语方面的词汇、句段背下来便算是学会了。教师讲授英语是为了让学生利用英语进行社交交流,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我们的英语教学应以实践运用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考核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不是通过了英语考试便是达到教学标准了。教师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忽视对于学生英语专业实践教育的培养,就不能将学生指引到与当今时代全球化趋势下以英语为主导的市场趋势,便说不上是教授成功,只是让学生记住更多的专有名词、典型案例罢了。现在的英语教学大部分还是依赖于课本内容,但也会使我们的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发展。学生学习英语,却未能学到与自己本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英语知识,未能学到和自己的未来职业更加契合的内容,就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有局限性。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脱节,学生无法利用已有知识来适应高强度、高压力的市场挑战。
二、"有效移动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解读
1.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地点与学习时间
学生通过移动学习的方法,可以随时随地借助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等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地点也可以依赖移动终端的灵活性而不受传统教室对自身的限制。学生就不会由于与教师安排的时间不适应而难以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比如说,学生可以在教师规定的学习期限之内,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而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段,比如说在教室的课间休息时间就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
移动学习给予学生最为便利的学习条件是各种专业课程可以通过视频进行自主点播学习。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问题的相关课程视频进行自主播放,就可以使自己更加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等内容,可以更快捷地找到自己在學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而且,学生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校院网或者互联网来查阅与自己所想要学习的不同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及时进行问题的探究与解答,或者也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媒体平台和同学或者教师进行交流探讨,然后寻找出解答问题的最佳方法和最佳思路。因此,移动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其学习英语课程的自主性与灵活性,使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更好地锻炼出英语思维能力。
2.学习辅助资源更加丰富
有效移动学习模式是通过互联网或者校内网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那么由于互联网有着各种学习资源,学生就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到远在天边的外国书籍或是论文。而针对英语学习,学生则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到各种相关的英文文献、英语报刊、纪录片、英语讲座、英语公开课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实现快速查找资源、获取资源、访问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将自己认为有价值含量的英语学习资料存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当中,通过现代成熟的云存储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英语学习资源共享。这样就不仅仅是使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移动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快速、高效地推进教学计划。
三、构建“课内+移动学习”模式进行英语教学
1.多元化的信息化教学方式
在高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现在,教师有着太多的高科技智能化工具去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创造出更新奇、形象、有趣味性的英语教学模式,在枯燥的课堂上注入活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通过高科技手段消除掉教学的区域障碍,在课堂上教师适当使用高科技技术,使教学更有深度和广度;在课余时间,教师可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英语心得。学习语言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现代技术手段帮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英语,使我们更快地掌握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英语小知识,以此也能将我们从课堂上习得的英语理论自然地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应用情景教学法,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或者是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中的小组讨论,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热点事件与英语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体验和口语表达中体会英语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积累更好的实践经验。
2.转变教学理念
当今时代,全球贸易活动不断增多,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不断密切,这些发展使得英语能力在我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再加上我国的高校英语在国家的教育培养要求下日渐趋于专业化。我们现在的英语实践教学就更应多多重视英语能力的市场发展特征方面的内容,站在国际化发展角度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更多的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英语专业能力的提高对其未来职业超高的影响力,以与学生相关的社会具体职业岗位对于专业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作为对学生英语专业的主要教育目标。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自己现有的教学理念,将本来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增加能够锻炼学生用英语去讲述自己对英语能力案例的理解概述的机会,比如说英语辩论比赛、英语演讲、英语情景剧等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想象和思维发散能力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增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对症下药地帮助学生,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 移动学习模式都可以帮助教师利用好英语学习资源,使学生成为英语课程的主导者,而不是原本的英语跟随者。这种转变教学理念的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发散能力,从而可以使教师获得更好的反馈,那么就可以以一对一地方式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3. 深度挖掘互联网学习资源
在移动学习下,英语的书籍、论文、演讲视频等都可以被个人针对自己有差异化的的接受能力和生活经验,寻找不同的资料,深度挖掘自己想要的材料。学生可以利用英语书籍、论文、演讲视频等更广阔更自然地接收到不同的文化、有趣的知识。英语书籍、论文、演讲视频等内容的多元化可以使学生打破时空的限制,在不同的文化世界畅游,体会作者的所感所得,学习英语知识。广泛地阅读英语书籍、论文、演讲视频等阅读可以为学生打好英语素养基础,可以使学生的英语知识得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英语书籍、论文、演讲视频等教学也是课堂英语学习最好的延伸与补充。优秀的英语书籍、论文、演讲视频等资源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增添不一样的色彩。
4.教学内容进行革新,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有效移动学习的模式可以帮助教师省去在课堂上单纯讲述英语理论的时间,那么教师就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为学生扩充知识面,从课本知识延伸到有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国内外社会时事热点。教师可以在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一件社会时事热点进行翻译、表述,或者也可以是小演讲。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进行更高水准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还迎合了我国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将英语教学与时事相結合,拓展学生的眼界,增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再者,教师还可以通过这种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效移动学习模式下,学生需要学会自主选择学习资料和自主安排学习计划。那么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使学生学会自主研究,自我发展,那么最终就会帮助自己自然而然地对以未来职业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哦的英语实践学习产生不错的影响。有效的移动学习模式加上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自然有着很好的积极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结束语
面对创新技术领域不断繁荣发展的时代潮流,高校英语的教学要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改革重点内容。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专业课程更是要将教学重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因为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学生才会成为更加有价值的独立个体。
参考文献:
[1]王晶.信息化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移动学习”模式构建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3):104-105.
[2]袁安娜.浅谈移动学习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福建茶叶,2020,42(02):198-199.
[3]连颖.移动学习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1(06):66-68.
[4]段农乾.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9):143+145.
邱野 江苏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