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中悲喜此时风味

2020-11-06 04:06马丽飞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9期
关键词:辛弃疾教学反思

摘要: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最终成为大诗词家的人。课堂想通过《菩萨蛮》《清平乐》风格不同的两首词全面认识一个鲜活丰富的词人——让人动容的家国悲愁以及感受美好生活的能力。本文从课堂设计、课堂呈现、学生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反思以期对课堂做出反思。

关键词:辛弃疾 教学反思 跨文化媒介

紧张又匆忙的校优质课终究是过去了,不是特别理想的成绩让我如鲠在喉,因为有太多的遗憾和疑惑。关于自身我能做的就是用心思考,用心总结,争取课堂少一些遗憾,争取讲出一堂好课。这节课给我教训是多方面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总结反思。

一、课程设计

1.选题

根据教学进度,我选择了《唐诗宋词》选读中的辛弃疾专题,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最终成为大诗词家的人。25岁南渡之后他再也没能回到故土,但他一生都没有放弃收复中原的理想,他的这种志向在醉生梦死的现实中处处碰壁。这使得他一生几乎都处于抑郁不得志的状态。他的家国悲愁让人动容。我特别希望学生能看到一个负重的爱国诗人。所以选择他的代表词作《菩萨蛮》。但人不可能永远沉浸在悲伤之中,悲伤是他的主色调也不意味着他失去了感受美好生活的能力。所以在悲愁之外还应该让学生体会到他热爱生活的一面,鉴于此,又加了一首他闲退时比较清新的诗歌《清平乐》。目的想通过风格不同的两首词全面认识一个鲜活丰富的词人。也因为我设置了以下学习目标。

2、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菩萨蛮》《清平乐》

(2)比较阅读两首词,感悟诗人不同的情感。

(3)多侧面多角度理解诗人及其作品。

3、我的思路

菩萨蛮①·书江西造口②壁

辛弃疾

郁孤台③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④,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⑤。(愁余一作:愁予)

注释

清平乐①·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②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③?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活动一、诵读,读准字音。

意图:学习一首诗应该是从读开始的,这是学习诗歌的基础。

活动二:品读,整体感知。

意图:请分别找出两首词的词眼。词眼是一首词里一首诗中最为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字或词,由词眼梳理定位作者在两首词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并由此进入第三环节用不同形式表现作者的情感。

活动三:美读,感悟诗韵。

请你用不同的形式展现作者情感。

说出来:两首词分别用怎样的意象和手法如何来展现作者情感的,请你说出来。

画出来:从每首词中截取一个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镜头画出来。

唱出来:经典咏流传,请用你认为合适的曲子把作者的情感唱出来。

意图:想借此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也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的一个尝试“在跨文化跨媒介的语文实践中开阔视野,在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发展各自的语文特长和个性”。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感官体验作者情感。

活動四:妙笔生花

有悲有喜也许才是人生常态,有泪有笑也许才是平凡世界,但无论是悲是喜,是愁还是乐,辛弃疾都活出了独特鲜活的自己。对生活在南宋乱世又执著于自己理想的辛弃疾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请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意图:情感体验后的升华。把对这样一个厚重丰富的词人的情感表达出来,达到一个情感价值观上的认同教育。

二、课后反思

教学设想并不等于课堂呈现,所有的预设可能在不可控的课堂之上出现意想不到的偏差。这样的偏差是正常的,课堂生成更能考验老师的执教能力。

1.据我回想,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教学活动?

自己设想的活动三应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主要部分。学生果然对这一环节比较感兴趣,并且积极参与了进来,用投影仪展示了他们理解到的诗中的画,也用不同曲调唱起了经典并说出了选取特定镜头和曲调的原因。课堂很热闹,但细想下来,学生所谓的积极参与只是动了嘴动了手,从表象上看来确实跨文化跨媒介了,这是我们能看到的,可是,学生在做这些事情时是在从事语文活动吗?我设置的教学任务是否“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假如是这样,这种教学活动就是无效的。

2.学生都学到了我想要教给他们的东西了吗?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吗?

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通过两首词,用说、画、唱的形式体会诗人浓重的家国悲愁以及他是如何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以此认识一个立体丰富的词人。但这些目的的达成应是通过对其作品咬文嚼字的品读来实现的,并不能以得出某个结论做为结点。没有咀嚼文字得出的结论只能是表象的,是生硬的,没有了对文字的品味,诗中的画,歌中的经典都缺少了语文味。没有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最大的错误。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目标的达成其实是打了折扣。

一节好课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暂时的失利更应该激起我更多的思考,不忘初心,扎实备课,念念不忘,才有回响。

参考文献:

①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②余映潮:《这样教语文》,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 马丽飞

猜你喜欢
辛弃疾教学反思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辛弃疾是一名剑客
辛弃疾也是“及时雨”
辛弃疾作词限酒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