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2020-11-06 06:05徐肖肖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2期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运用小学

徐肖肖

摘要:小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其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因此小学教育中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因材施教。基于此,本文概述了教育心理学的现实意义,探讨了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小学,运用

1.    教育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实施正确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的成才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教学心理活动及其运行机制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小学生心理尚不成熟,因此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其个体差异,结合教育心理学因材施教[1]。在小学教育中,应用教育心理学能够给小学教师提供积极的帮助。另外,教育心理学是教师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辅导的重要理论依据。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教育心理学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正确应用,有助于构建合理的师生关系。对于小学教学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好的安排和执行教学任务。在师生关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借助教育心理学,从真情实感出发,走到学生内心,让学生理解教师的用心,进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众所周知,受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小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比如积极利用教育心理学对个别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通过换位思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精神方面的辅导。

其次,正确应用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小学教学氛围。在小学教育中,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需要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良好的教学氛围,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在开展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利用教学心理学的理念,大胆创新,积极推进教学方式变革,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比如可以开展教学团体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等。

第三,基于教育心理学能够提高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化和差异化已经成为现代小学教育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教育心理学的理念,探究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特色,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类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体来说,教育心理学能够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确保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辅导工作

2.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将教育心理学应用到小学教学中,能够极大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反过来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并有效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积极利用教育心理学理念,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2]。

首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正确开展教育活动。在我国现行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跨度较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接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存在差异,对于是非观念的认知存在模糊感。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妥善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设身处地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有效的教育方式。比如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要尊重客观事实,确保教学目标和计划符合实际情况,避免假、大、空等问题的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设定良好的教学情景,精心设计教学环境,让小学生从中塑造积极的心理,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可以采用实例教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让小学生用心感悟课文,通过榜样的作用,获得心理体验。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课文中描写英雄榜样的字句,让学生从心底生出钦佩之情,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情感升华,让学生学习英雄榜样的事迹,并锤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教师也可以利用事例在小学生心理塑造中的作用,通过“评一评”等游戏方式带领学生寓教于乐,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挖掘事例中人物的心理品质,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总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

其次,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为确保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开展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密切结合其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小学生天性爱玩,因此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注重学校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起到更好地教学效果。众所周知,小学生记忆力不集中,为了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教师需要紧紧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的特点,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出具有生活化情景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

第三,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生的观念中,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加之小学生内心较为敏感脆弱,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容易造成小学生情绪上的波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小学生的情感状态,采用友善、鼓励的态度与学生相处。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小学生爱问的天性,让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对于小学生的发言,教师可以采用商量式、鼓励式的语言,最大程度上避免命令式、灌输式的语言。通过积极的鼓励和和赞扬,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采用刚柔并济的情感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共情心理,避免小学生出现排斥和抵抗心理。

第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素质教育迅速普及的背景下,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个性、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于他人的差异。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學质量和效果。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差异较为明显,不同学生的言语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沟通技巧各不相同,导致学生在思想倾向、学习认知等方面出现差异。在充分尊重教育心理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积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有序性。

第五,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教育心理学的层面来看,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人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源泉,反之消极的心态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在小学教学中,采用积极向上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积极挖掘学生的内在优秀品质,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扮演着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采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正确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抗压和承受能力。此外,小学生具有展示自我的天性,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创造机会,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迫切愿望。小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巨大喜悦感和成就感,并成为继续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3]。

第六,注重课堂教学中心理教学内容的挖掘,积极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现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均与心理辅导内容相关。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密切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教学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内容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引导学生研读生动的例子,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大力培养。以小学课文中

的《将相和》为例,该文的立意和主题对于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将相和》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用心感悟课文中的故事情节,采用学生分组表演等方式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不断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并注重挖掘人物性格特点和人文内涵,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可以看出,积极挖掘与心理教学相关的内容,对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

作用。此外,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综上,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语

在小学教学中,应用教学心理学对常见的教学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教育学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将其灵活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   彭鑫,燕良轼.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038(001):145-148.

[2]   高婷.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交际,2018,000(004):180-181.

[3]   马红玲.浅谈教育心理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r——以人教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为案例[J].新课程(教研版),2018,000(009):98.

猜你喜欢
教育心理学运用小学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