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
[摘要]校园媒体是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建设校园文化、引导校园舆论、加强师生沟通以及教化育人的重要使命。在互联网技术革新的大环境下,高校如何把握好校园媒体的阵地、担负起全媒体时代校园媒体的使命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强调,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可以说,这“四力”是构成新闻媒体的生产力和生命力。新形势下,我们要大力提升校园媒体“四力”。
[关键词]校园媒体;正能量;“四力”
以目前情况来看,各高校均有属于自己的媒体宣传方人式,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在很大程度上都难以满足受众群体需求,在宣传过程中存在许多瓶颈。由于信息传播范围较广、速度较快,倘若高校媒体传播的内容出现问题,就会被逐步放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校报与传统报纸相比,切入角度小且信息量较少等方面都会导致校报的时效性。校园广播由于受到播出时段的限制,不适合进行深度报道,且难以保存下来,倘若校园广播音柱覆盖不到位亦或存在音柱质量等问题,就会造成音质效果差,降低宣传效果等。微博、微信作为主流的宣传方式,具有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等特点,但倘若微博、微信粉丝数量不足,就会达不到预定的宣传效果。突破瓶颈,可以采取如下举措。
一、迎合媒体发展趋势,多措并举提升传播力
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新都会使得消息传递的方式及传播力度发生重大改变,无论是从元谋时期的肢体语言到古代时期的鸿雁飞鸽传书、烽火驿站,还是从近代的电话、电视、传真、电报等的有线通讯传输到对讲机、无线电话、收音机、BP机等的无线通讯,再到互联网共享、数字电视、卫星电话等的数字通讯传输,消息传播方式改变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如今的校园媒体已发展成为由校报、校网络电视、校广播台、校网站以及微媒体等多种格局并存,不再局限于传统传播形式的新媒体平台。校园媒體多渠道的信息传播方式,也给青年学生接收信息提供了多样选择,满足了众多学子的受众喜好,但也因此给校园媒体的融合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传播力主要指的是校园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实现资讯的有效的传播能力。由于各媒体各自为战、发展不平衡,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信息的单向传播、有限传播、同质传播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要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前提下深化媒体融合,通过调整校园媒体组织架构、再造策采编发流程、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等,整合校级媒体和各学院、职能部门、学生组织媒体,建立全媒体资源共享平台,形成集约化生产和立体化传播,构建起分工协作、高质高效的全媒体传播矩阵,进一步提升校园媒体传播力。校园媒体还要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加强与校外各级各类媒体互动,建立校园媒体联盟,加强各高校媒体以实现校园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与此同时,校园媒体也可加大与校内新闻专业院系的合作,以新闻专业院系学生为校媒主体力量,以此为基础的前提下吸纳其他院系学生,并进行学习培训,丰富整个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学生实践基地。
二、坚守阵地毫不松懈,严格把关提升引导力
校园媒体不仅具有新闻媒体的一般功能,而且担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和使命。青年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深、理性思考能力不足,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和纷纭激荡的社会思潮,有时难以作出全面、客观、正确的判断。当前,互联网不仅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和主阵地,而且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思想决定行动,校园媒体的发展只有从思想上谋划全局,才能从行动上具体发展。校园媒体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畅通传播渠道、主动设置议题、大力提升话语权,不断拓宽青年学生视野、启迪青年学生智慧、提升青年学生思辨能力。
由于平台的差异化定位,在校园媒体平台的选择上应坚持多种平台共同发展的原则。在针对同一事件的报道过程中,不同平台不只是有着受众群体的不同,还存在着报道角度、深度的不同。比如说,校报因受出版时间、版面容量的限制,会以专题采访、经典回顾等深度报道为主,在“深”字上下功夫,突出思想性。校园广播因受时效性、放音时间长短的限制,以及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会以快讯、时事热点、精彩瞬间等播放内容为主,在“活”字上下功夫,校园电视也是突出“活”字,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做出鲜活的产品,从而吸引受众。微博、微信则是在“快”字上下功夫,第一时间报道最新时讯。因此各类校园媒体理应做到相互补充,突出各自特色,从而做好思想引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掌握校园舆情动态并及时进行有效回应,引导青年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面对各种杂音、噪音,要引导青年学生保持定力、明辨是非、恪守正道,积极营造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舆论空间。
三、创新舆论引领方式,借势而上提升影响力
目前各高校是以新媒体平台为依托,从而达到教化育人的作用,合力影响师生发展。如何不断提升校园媒体的影响力,是高校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校园媒体的受众主体是青年学生,但随着传播媒介的丰富与发展,其影响面逐渐覆盖至家长、校友等社会受众。不同群体对校园媒体内容的兴趣点、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以及获取信息的时间等不尽相同。校园媒体想要更好地发展,抓住受众群体的心起到关键作用。校园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研讨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及信息需要,在内容的选排上要更符合群体需要。
受众群体按照年龄划分,可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群体。青年即在校学生、年轻校友等,他们通常是以智能手机、电脑为获取消息的载体,不分时间、地点即可经常浏览微博、微信等app,获取消息速度快、能力强。中年即学生家长、高校教师与职工,他们通常喜欢阅读报纸、期刊杂志,收听校园广播以及上网获取资讯。老年即高校退休教师,他们主要通过校报、校园广播获取信息。因此,校园媒体建设需要立足自身实际和特点,聚焦校园、放眼社会,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要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丰富新闻内容,提升报道质量,打造自有品牌。内容生产要体现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既有校园动态,又有学术争鸣;既有深度报道,又有图文、短视频、移动直播等鲜活报道。既以优质多元的内容传播满足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需求,也让社会受众广泛了解学校发展动态,进而不断提升校园媒体的影响力。
四、变革现行管理体制,深化改革提升公信力
校园媒体传播要秉持严谨、客观的态度,在源头上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体现专业规范和专业水准,确保新闻和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彰显公信力。当前的校园媒体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党委宣传部直接负责管理;二是由学生处、校团委负责管理;三是由隶属于各学院的二级校园媒体。无论是哪种类型在实际运营管理中,通常是由学生负责采编、推送和发行工作,而对校园媒体起到直接把控管理的是所属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在校园媒体管理、内容把关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但高校媒体在指导教师配备中存在三个方面主要问题,一是指导教师数量有限,有的高校存在一个老师负责多个媒体指导的情况,这无疑会加大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影响相关工作时效;二是指导教师相关专业知识水平及指导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指导教师所学专业并非新媒体相关领域,新闻传播业务能力相对薄弱,通常在管理运营过程中无法给予专业的建议,在某种程度上會限制校园媒体的发展;三是有的负责指导教师为普通教师,没有行政级别上的优势,缺少专业的交流培训,这也就会在校园媒体资源的配置及整合力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配备校园媒体指导老师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师的专业性,要为指导教师提供交流培训的机会,在日常校园媒体工作指导中要学会开展内部交流培训,对重大选题进行统一策划、主动设置议题,以此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增强采编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校园媒体公信力,即采取变革管理体制的方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遇到校园问题形成舆情的情况,校园媒体要第一时间介入,结合实际深入调查、挖掘真相、及时发声,严格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用事实说话,正确引导舆论,凝聚广大师生的共识。
在做到大力提升校园媒体“四力”的同时,还要时刻注意迎合时代发展需要,稳中求变。一是做到各高校互通有无,促进数据共享。各高校校园媒体的运营都有各自的方式与特色,广泛交流互通有无,能够促进共同发展。数据之间的共享,能够使得各自平台发布的内容有效流通至外部环境,得到更多的关注。二是要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做到创新发展。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攻克校园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壁垒实则不易,因此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够更快更好地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而且大数据、云存储等都能够加快新媒体建设的步伐。三是与时俱进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认同感。校园媒体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综合体现,树立品牌意识,打出品牌战略,才能在创新变革中寻求发展良机。新媒体时代,只有牢牢把握住机遇,才能使校园媒体在面对信息技术革新的过程中克服瓶颈,推动校园融媒体建设发展,进而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参考文献:
[1]增强“四力”出佳作好文章是共同方向[N].光明日报,2019年06月06日.
[2]贺弘联.以内生“四力”促传播“四力”[J].网络传播,2018年10期,
[3]吴海龙.加强“四力”建设唱响新时代“好声音”[J].新闻论坛,201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