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坡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书院教师,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金牌教练员,深圳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优秀中考命题教师,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深圳市中小学教师评审专家库成员。出版了《做“有问题”的班主任》等十余本教育专著,其中多本专著入选“全国中小学教师阅读推荐书目” “影响中国教师的100本书”及“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馆藏书目”。
案例呈现
据新京报报道,2013年 9月14日,某中学高三学生雷某因不满班主任孙老师的管理而将其杀害。记者从校方获悉,双方的矛盾源于9月13日,雷某在课堂玩手机,孙老师将其手机没收,并要雷某通知其家长,将手机直接交给家长。
事发当日上午,雷某到副校长办公室向校领导反映自己和孙老师有矛盾,希望得到校领导的帮助。随后,副校长将孙老师喊到办公室进行了约半个小时的协调,其间并未出现激烈争吵。但在11时30分左右,雷某手持一把水果刀进入教师办公室,在孙老师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割破了孙老师的颈动脉,导致孙老师当场死亡。
案例分析
校方称,雷某喜欢上网,对学习一点也不用心,经常在课堂上睡觉。进入高三后,雷某越来越不适应,开始自暴自弃,并以自己的方式向教师和父母反抗。
从新闻报道来看,雷某对孙老师的抵触并不是一时兴起。雷某放弃学习、想玩手机,而孙老师不抛弃不放弃,不让其玩手机,师生对立,双方的矛盾迟早会产生。
也就是说,在事发之前,雷某对孙老师的积怨就已经很深了。所以,孙老师没收雷某的手机只是事件的导火索。
在这个过程中,孙老师一共出现了3次表现比较强硬的时刻:一是发现雷某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时,孙老师把雷某的手机没收了;二是在与雷某沟通时,孙老师告知雷某要通知家长,并把手机直接交给家长;三是在副校长调解后,孙老师并未主动缓解两人之间的矛盾,而是继续僵持。
从孙老师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不勤奋,在教室公然玩手机,不服管教,这已经足够令人生气了,居然不思悔改,还到校领导那里告状,让人苦闷、愤怒和绝望。
从雷某的角度来看,学习跟不上,各方面还要受到严格管理,让人感到万事不顺。唯一能给自己一丝慰藉的手机被班主任没收了,还要通知家长,向校领导请求帮助也没能彻底解决问题,深感走投无路。
由此可见,孙老师和雷某都没有拿出明显的退一步的言行。从各自的角度来看,他们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理解。但是,他们均忽视或淡化了自己的角色:孙老师是一名班主任,是教育者,却没有想过要变换一下与雷某的交往方式;雷某是一名学生,是受教育者,却没有想过孙老师为什么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意识: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寄希望于自己还可以怎么样,而不能寄希望于学生应该怎么样,因为我们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
案例启示
当下,在谈到教师的职责时,大家都会想到教书育人。这没有错。但是,教书育人必须建立在能够自我保护的基础上。这是什么意思呢?
试想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教师最容易受到伤害?
显然是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在处理有关问题学生的复杂问题时,必须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必须让自己的言行符合法律法规,在与学生相处时,必须让自己的言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不要做出格的事情,在与领导交往时,必须善于自我批评、积极汇报情况、主动求助破局。
也就是说,我们在处理有关问题学生的复杂问题时,必须做到灵活变通,懂得转变思维方式,知晓“条条大道通罗马,方法总比问题多”的道理,让自己的方法有可伸缩的余地,不能采用“一竿子硬到底”的方法,否则,把别人逼到了墙角,自己也没有了退路。
就像案例中的孙老师,当他和雷某离开副校长办公室时,他是否意识到雷某在向副校长求助无门后,已经无路可走了吗?如果雷某还有下一步的行动,是不是就只剩下和孙老师硬碰硬这一条绝路了呢?此时此刻,孙老师是否想过退一步,坐下来好好和雷某谈谈,商量一种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呢?
从事件的发展来看,孙老师并没有采取这种退一步的方式。我们不能要求孙老师在那样苦闷、愤怒和绝望的时刻,还必须做到完全理智。然而,从事件的发展进程来看,孙老师和雷某从副校长办公室走出来的时刻,既是双方最无助无奈的时候,也是事件最可能发生转折的重要节点。
事实上,在很多事情发生后,當我们变得足够冷静时,是能感受到自己先前所采用的方法是多么固执,同时也能意识到之前有太多更好的方法供我们选择。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硬杠到底呢?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理念有关,和思维有关,和安全有关,但和面子无关。
所以,在教育问题学生时,有时硬到底实在不如退下来。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