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时间观念”素养培养的教科书处理策略

2020-11-06 03:13邱佳晨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案例研究

邱佳晨

[摘   要]“时间观念”作为时空观念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旧版教科书某些内容设置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时间观念”素养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整合书本内容,贯穿教学线索,帮助学生建构整体时代背景的理解,方能推动学生“时间观念”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时间观念;案例研究;教材处理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8-0073-0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了对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要求中学生具有能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對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时空观念”中的“时间”指物质运动过程中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历史时间除了指年代,更重要的是该年代所联系的历史内容,即每一个历史时间所关联的历史内容以及该内容在历史发展阶段中所处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和起到的影响”。

就目前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对高中生“时空观念”素养中“时间观念”素养的培养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其中一点原因就是许多地区目前依然沿用“专题”+“模块”体例的旧版教科书,割裂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联系。而且这些教科书中某些课的内容设置的不科学也进一步加大了“时间观念”素养培养的困难。本文以人民版必修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例,分析该课内容设置中不符合“时间观念”素养发展的消极因素和其在某些方面的积极因素,以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得出有益于学生“时间观念”素养培养的教科书处理策略。

一、《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中制约“时间观念”素养发展的因素分析

人民版必修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是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的第2课,主要由【“海上马车夫”】【英国的崛起】【殖民霸权的角逐】【强盗的贸易】四个子目构成。前两个子目讲述的主要是荷兰和英国的发展概况,包括内政方针、对外政策等。第三个子目讲述西、葡、荷、英和法五国的霸权角逐过程。最后一个子目则讲述他们对亚非拉殖民地的扩张与掠夺。基于这些历史进程,最终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17、18世纪得到进一步拓展。

1.“专题”+“模块”框架体例

这是目前现行人民版等老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老生常谈的通病,这种将通史一分为三的割裂性体例必然导致中学生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逻辑关系。比如在教学荷兰的相关内容时,尼德兰革命是“海上马车夫”兴起的重要环节,其导火索是西班牙对尼德兰推行的以打击新教徒、捍卫天主教为目的残酷宗教政策。然而在高中历史课程安排上,“新教运动”“欧洲社会反天主教会运动”的相关内容都被安排在了人民版必修3思想文化史中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这个版块。由于缺乏对当时欧洲社会反封建教会这一时代背景的宏观认识,必然导致高中生仅是将“宗教高压政策”与“尼德兰革命”机械地联系在一起,难以充分认识“尼德兰革命”为何在当时那种宗教迫害的时代背景下得以产生。可见,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割裂分离的教科书体例使得学生难以将特定的历史事件置于全面的历史时代下进行考察与分析。

2. 时间顺序比较混乱

人民版必修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这节课在内容排布上时间顺序比较混乱。第一,就历史的进程而言,西葡是率先称霸的,但教科书上则把西葡放在了英荷之后讲述,这容易给学生造成西葡称霸晚于英荷的理解误区。第二,四个子目涉及的时间分别为“16、17世纪”、“15~17世纪”、“15~18世纪”、“16~19世纪”,各子目之间的时间反复前后跳跃,难以按序梳理。第三,就【英国的崛起】单个子目而言,首先讲了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的转移,再讲了16世纪与西班牙的争霸和17世纪的英属东印度公司,随即又回到15世纪的圈地运动,然后继续讲17世纪的对外政策。由此可见,各子目内部的时间线也相对混乱。所以,我们可以明显发现人民版该课内容排布的不合理是极易影响高中生“时间观念”素养培养的。

3.历史事件多次重复

时间的跳跃穿插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知识的重复。比如“无敌舰队”的相关内容:“无敌舰队”在本课中前前后后总共出现过三次,首先在【“海上马车夫”】中分析荷兰兴起的原因时提及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灭为荷兰的中转贸易兴起扫清了障碍。紧接着在【英国的崛起】中介绍英国推行的“重商主义”政策时再次提及了与西班牙“无敌舰队”开战的史实。最后在【殖民霸权的角逐】中又通过“无敌舰队”的覆灭来表现西班牙霸权的兴衰。同一历史事件,前后反复出现三次,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且,人民版课本中“无敌舰队”的每次讲述都是基于荷、英、西各国的发展进程,这种视角和立场的单一性,更是不利于学生理解“无敌舰队”的覆灭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对世界局势产生的整体影响。除此之外,“英属东印度公司”相应的内容同样在【英国的崛起】【强盗的贸易】两个子目中重复出现。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内容设置合理性因素分析

人民版必修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内容安排虽然对高中生“时间观念”素养的养成存在某些不利影响,但教科书编写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在大量专家的编写与审核下才得以投入使用,因此人民版该课内容在设置上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1.彰显单元主旨

人民版教科书是典型的“专题”+“模块”的编写体例,每个单元主题思想十分鲜明,《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课从属于“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这一专题,四个子目几乎都涉及了与“世界市场”相关的“贸易”等史实。因此荷兰的中转贸易、英国的崛起过程、西方国家海外霸权的争夺和对殖民地的侵略,这些内容的选取和排布更能反映出“世界市场”在这一时期得以拓展的历史进程。反之,如果仅是按时序性原则机械地介绍17、18世纪各国相继登上历史舞台的史实,那么本课则更像是在讲述西方国家的“早期殖民史”和“霸权争夺史”,难以紧密地与“世界市场”这个单元主旨相联系。

2.突出历史认识、价值观引领

“历史学科对于人生的追问,主要是通过感悟历史人物活动、反省历史上人类种种的罪恶进行的。”中学历史学科具有人文性,中学生需要在历史学习中明辨人类的是非善恶,培养理解、反思、探索、正义和批判等诸多优秀品质。《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这课设置了【殖民霸权的角逐】和【强盗的贸易】两个子目,虽然有诸多内容与【“海上马车夫”】【英国的崛起】中的许多内容交叉混杂、重复赘余,对学生的“时间观念”素养的养成造成了困扰,但它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与争霸单独讲述,更能使学生重视西方资本主义早期原始积累的血腥与罪恶,帮助学生正确历史认识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基于“时间观念”素养的《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内容处理策略

1.交叉贯穿基于時序性的明线与单元主旨性的暗线

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历史进程发展的线索可以凸显各表面看似独立的历史事件之间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将孤立的历史事件统筹为一个整体历史进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时空观念素养的水平1的要求为:“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能够理解他们的意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可见,让学生知道历史事件所处的历史时间点是培养“时间观念”素养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用一条以时序性为依据的线索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这节课可以以英国的崛起为主线,详细讲述英国对外扩张、掠夺亚非拉殖民地的相应史实,然后在涉及其他国家教学内容的时候再引出其他国家历史发展的支线。比如,讲解16世纪英国海外争霸的时候击败“无敌舰队”的史实就可以相应地引出以下历史:“西班牙霸权衰弱”“荷兰兴起”。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清晰知道历史的进程,也能避免对同一知识的重复教学。再如,教学17世纪英国的海外争霸进程时,英国涉及的“英荷战争”也可以引出支线“荷兰衰弱”。以英国的发展作为主线索,在其发展的各阶段引出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作为支线,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这节课时序混乱与教学内容重复的情况。

但是人民版教科书作为“模块”+“专题”史的体例设置的典型,其学科知识层面的目标必然要与单元主旨性思想相联系,其教学过程必须紧扣单元核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此我们也可以设置一条凸显“世界市场”在这一时期得到拓展的暗线。比如在教学几个国家海外开拓方式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它们的扩张特征:除了普遍性的掠夺之外,西葡更重视金银货币财富、荷兰更重视世界商品货物的转运权、英法更重视商业公司的建立。这样引导学生梳理各国扩张特点的暗线,既能加强学生对资本主义早期原始积累血腥性和残酷性的认识,引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也能使学生理解本单元的主旨——“世界市场”在这一时期发展的阶段特征。

通过明暗两条线索的贯穿对课本内容进行优化处理,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本课时序混乱对学生“时间观念”素养形成的制约,又能避免脱离专题主题思想,将“世界市场发展史”教学转变为“早期西方国家海外霸权争夺史”教学的倾向,而且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历史反思、价值观也得到了充分重视。

2.建立基于先备知识的时代背景理解

对“时间观念”素养的培养并非只是简单知道某个历史事件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将历史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观察,分析其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但由于课程安排设置与教学时间的限制,即使某节课需要用到后面课程内容的相关知识点,在实践中也很难向学生系统全面补充相关知识点,这时教师就需要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先备知识来完善学生的认识。

比如前面讲授【“海上马车夫”】中尼德兰革命的导火索时,如果将必修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相关内容放到这里加以补充,从教学时间的角度来看必然是难以系统全面介绍的。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展示天主教的“宗教高压政策”,比如小学阶段就熟为人知的因捍卫“日心说”而被罗马教廷烧死的布鲁诺,其遇害时间和尼德兰革命属于同一个时期。通过诸如此类的事件讲述来表现天主教的“宗教高压政策”,自然能够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在“宗教高压政策”下荷兰独立的迫切性。再如讲授【殖民霸权的角逐】中关于英荷战争的导火索——《航海条例》的相关内容,要对其颁布的国内背景进行分析时,教师指出其颁布者是克伦威尔,然后联系必修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同样能够使学生基于以前的知识形成新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将这些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

[   参   考   文   献   ]

[1]  薛伟强,范红军,陈志刚. 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  林慈淑. 历史知识特质与历史教育方向[J]. 中学历史教学,2015(12):12-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案例研究
高中力学中定量功能关系的探索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案例研究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器材“一物多用”的案例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开发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资源的案例研究
企业债务违约研究
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智慧理答和优质提问的案例研究
农村职校留守女生的典型案例研究
生物学课堂活动教学的设计与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