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茉莉
[摘 要]文章尝试从学生的综合发展出发,在“跨学科融合”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找到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对接点,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历史学科对于跨学科融合实施的现实意义与根本需求。
[关键词]跨学科融合;历史学科;认知图式;学科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8-0071-03
随着学科教学越来越强调“从学生出发”、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跨学科融合”越来越频繁地进入教育视野,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融通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共同指向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探索与解决。对此,笔者在深感兴趣的同时也进行了相应的思考。
首当其冲要思考的问题便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是什么。于学生的发展而言,认知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者主动调度和发挥综合知识技能的过程,学科融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于历史学科而言,融合其他学科的具体意义是什么,或者说在具体操作层面,跨学科融合课堂中历史学科需要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思考历史课堂需要其他学科供给什么。
一、知识层面的支撑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内容与其他学科纵横交错、互为影响。但正是由于其涉及面太广,适当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如果我们在学习古代文学史的时候没有《诗经》《离骚》《红楼梦》《西游记》等作品的知识储备,如果我们在学习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时对世界地图及区域地理一无所知,如果我们在学习近代科学时对牛顿经典力学及爱因斯坦相对论完全陌生,如果我们在学习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时对贝多芬、雨果等人所知甚少,那么我们学习的历史将是空洞和难以理解的。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没有充足的人文学科甚至是自然科学的知识支撑,要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并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将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那么,仅就现行高中教材的考点分布来看,学生所学的其他学科对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形成知识的支撑吗?笔者研究浙江省2019年《考试说明》汇总的各学科考点后发现,高中时期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重合的部分有很多,以下是不完全的统计情况:
如何利用好学生高中时期所学习的其他学科为历史学科提供知识支撑呢?
首先应该做的便是梳理清楚其他学科与历史学科所关联知识的先后顺序。例如政治学科与历史学科关联的知识,具体见下表:
梳理清楚两个学科关联知识的先后顺序,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好地备学情,也有利于学生整体认知的发展。毕竟学习和认知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项综合性活动,这些重合的部分互相支持可以很好地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去深化认识。根据上表所列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相关知识的顺序,学生在学习历史必修2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经济全球化、世贸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相关知识前,已经在政治课中学习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世贸组织等相关概念了,那么历史新课讲授便可以在这些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更轻松地展开。另外,政治学科中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与发展、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等概念虽然要晚于历史学科相关知识的学习,但是教师可以在复习的时候适当利用两个学科的共通点,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便在不同学科之间形成了服务供应关系,其他学科与历史学科在知识层面互为支撑,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与其他各科知識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链条。
二、认知图式的融合
图式是心理学术语,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给图式下过一个定义:“图式是在过程中形成起来的组织活动的形式或结构,这种‘形式或‘结构是一种智力的认识的结构。”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其中“思维模式、探究技能”等都是认知图式的表现形式。把心理学“认知图式”与“核心素养”进行对接,便可发现:认知图式是学生在接收各学科知识时在大脑中形成的知识经验,它的核心便是认识方法与认识思维。各学科的认知图式既是特有的,也是共通的,更是可以互相融合而形成学生整体认识世界的经验。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认知图式,例如政治学科必修4第三单元第9课阐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具体的认识方法,第四单元第11课还阐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等基础的社会认识思维,这在讲授具体历史事实以及评判历史人物时都具有很基础的方法论意义。再如语文学科中无论是现代文阅读所要求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和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还是古代诗文阅读所要求的“熟悉古文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等认识方法,都是历史学科进行史料解读的基础工具。还有地理学科中的整体性与系统论思想、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位论思想、地域空间性以及最基础的地图与方位概念,对于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学习区域史或者全球化历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科价值的生长
华东师大的杨向东教授在谈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过程时说道:“综合组专家引导高中阶段各学科组的专家们去思考一个问题,即每个学科的本质是什么?基于对学科本质观的认识,该门学科作为高中课程的构成,其育人价值究竟有哪些?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试图让学科专家能够从内涵上实现对跨学科核心素养的对接,而不是简单地将跨学科素养生搬硬套地放到各学科中。这种与跨学科素养在内涵上关联,但同时凝练了学科内在育人价值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这个顺序,笔者尝试整理出一条思路:无论是学科本质还是学科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都有其具体意义。从学科本质而言,学科价值观是一个学科的灵魂,是这个学科在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的体现。每个学科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观表现为“求真”。张耕华教授在其《论历史学的用途及其滥用和误用》中论证历史学的本质时说:“史学研究只问其真,不问其用;求‘真是历史学分内的事;怎么‘用是分外的事。”美术学科表现为“趋美”,具体要求为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学科核心素养而言,各学科的核心素养都围绕着人的发展,其本身不是孤立的。例如历史学科的历史解释素养与美术学科的文化理解素养便有其内涵上的关联,历史解释是文化理解的前提,文化理解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历史解释,二者可以互为促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跨学科融合课堂对历史学科有现实意义,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以历史学科为核心,在保持历史学科特质的同时从知识、认知图式以及价值观层面去吸收其他学科中可以为我所用的部分,以扩展历史教学的外延及内核。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