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桂林历史为史料资源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

2020-11-06 03:28陈怀怀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桂林山水石刻名言

【摘要】本文论述以桂林历史为史料资源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主要提出引导学生认识更多还原历史的途径、引导学生从史料中获取可靠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收集和研究史料等实施方法。

【关键字】桂林历史 学生 史料实证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3-0059-03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桂林是首批2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本文试图以桂林历史为史料资源,引导学生从寻找还原历史的途径、提取史料中的信息、围绕问题收集史料还原历史三个方面,培养学生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一、引导学生认识更多还原历史的途径

学生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是历史教科书,但在日常的生活中,还存在很多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例如桂林市的中学生,可以在桂林这座具有丰富历史资源的城市环境中,了解更多桂林的历史。以下,笔者尝试利用桂林的历史资源,引导学生认识更多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

(一)文献史料

在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中,有“经济的繁荣”这个子目知识,课文提到,“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扩大”。那么,这个时期桂林的农田垦殖情况是怎样的?对此,笔者展示了一则关于唐朝时桂林农业发展的材料:“唐景龙末年(710年),王晙任桂州都督,开屯田数千顷。”(摘自《旧唐书·王晙传》)然后提问学生:“材料反映了唐朝时桂林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哪一表现?”根据材料中“开屯田数千顷”,学生很快提取出“桂林当时开垦屯田的面积很大,达到数千顷”这一历史信息。通过这一则材料的引用,不仅帮助学生开拓获取历史信息、还原历史的途径,还能让学生在史料的阅读理解中,加深对“垦田面积扩大”这一历史现象的认识。

《盛唐气象》一课还提到,“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纺织业品种繁多,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对“纺织业品种繁多”这个知识点,课本只提到一个代表——蜀锦,主要对蜀锦进行了色彩、造型等方面的介绍,这些介绍只能说明蜀锦的纺织工艺水平高超,不能說明唐朝时纺织业品种繁多。那么,在唐朝时期,其他地区的纺织业发展水平如何?在这里,笔者引用了一句诗歌:“桂布白似雪,吴绵软如云。”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赞美桂布、吴绵质地精良的诗句。通过这两句诗,学生认识了除蜀锦以外桂布、吴绵这两种纺织品,切实感受到唐朝“纺织业品种繁多”;而且根据诗句描述,“白似雪”表明桂布质料凉爽舒适,“软如云”表明吴绵质地柔软,间接告诉学生桂布、吴绵的质量很好,制作工艺高超。可见,引用诗词、古文等文化资源,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历史信息,还原历史真相。

(二)实物史料

桂林的历史资源中,除了文献史料,历史遗址遗迹等实物史料也不在少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实物史料进行直观的历史教学。例如《盛唐气象》课文提到,“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如何让学生具体理解“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这一历史知识?这时候就可以考虑从桂林本地的水利工程入手展开教学。桂柳运河开凿于唐朝长寿元年(692年),它是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唐朝时期桂林兴建水利工程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唐朝在全国兴建水利工程的一个缩影。现在,桂柳运河还是桂林人民旅游休闲的好去处。课堂上把学生熟悉的桂柳运河遗址作为实物史料,不仅使教学直观、高效,还培养了学生善于从身边的实物寻找获取历史信息的意识。

二、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可靠的历史信息

桂林丰富的历史文化,在为学生多途径进行史料实证提供空间的同时,也为学生提取更多可靠的历史信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以练习题为主的复习课,是训练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一个重要方式。如何依托桂林历史资源,把复习课和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在提高复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对此,笔者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中考复习专题课)为例作说明:

首先,以明朝时期君主专制在桂林的象征“靖江王城”为导入,设置几个问题:这是哪?建造于何时?体现了该朝代哪一措施?建造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问题,自然地把学生对靖江王城的认识从视觉上升到明朝时期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这一历史认知高度。从视觉认知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转变,其实就是学生实现从靖江王城这一实物史料提取到明朝时期强化皇权措施这一历史信息的过程。

其次,整理完各朝代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后,再以桂林历史为史料,设置几个和复习主题相关的问题。通过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可靠的历史信息。例如桂林石刻是桂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了解桂林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桂林历史发展的见证。利用桂林石刻历史文化资源为史料,设计一个“从桂林石刻走近宋代历史”的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里,以桂海碑林博物馆为切入点,以桂林石刻为依托,以曾布龙隐洞题名石刻上的文字内容为具体史料,设置以下问题:

材料:曾布,曾巩弟。宋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元丰元年,交趾入贡,曾布被诏改任广西经略安抚使、知桂州,处置边疆事务。

——《曾布龙隐洞题名》介绍

1.曾布在桂州(今桂林)的官职有哪些?

2.曾布在桂州担任知州期间,是否能独掌桂州权力?为什么?

经过前面学习各朝代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学生再阅读石刻上的文字史料,很快就能从史料中提取到相应的历史信息回答第1个问题:曾布在桂州(今桂林)担任过的官职有广西经略安抚使、桂州知州。“桂州知州”这个从石刻文字史料里提取的历史信息对应了课文中北宋时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这一措施。

在第1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教师提出第2个问题,学生回忆起宋代强化皇权的措施: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根据设置通判这个措施,学生很快可以判斷曾布在桂州担任知州期间,不能独掌桂州权力,因为他是受通判约束的。通过阅读该则史料和设置的问题,学生在以桂林历史为史料的熟悉的文字环境里,学习提取历史信息,不仅能增强自己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能促进自身史料实证素养的形成。

又如:

材料:宝祐六年至咸淳八年间(1258—1272年),为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广西经略安抚使李曾伯、朱祀孙、赵汝霜、胡颖相继修筑了自桂州城向西延伸至骝马山、老人山,向北扩展至鹦鹉山、铁封山的静江府新城,并在竣工后于鹦鹉山镌刻了《静江府城池图》。

——宋《静江府城池图》介绍

1.宝祐六年至咸淳八年(1258—1272年)共14年间,广西经略安抚使先后至少有多少人担任?

2.广西经略安抚使人员任用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宋《静江府城池图》是桂林石刻的一个重要代表,学生相对熟悉,面对自己熟悉的历史资料,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兴致更浓,准确性也更高。通过阅读材料,学生很快提取到李曾伯、朱祀孙、赵汝霜、胡颖四人担任过广西经略安抚使这一历史信息并回答出第1个问题。在回答第1个问题的基础上和对材料的综合理解后,学生总结出宋代时期将领更换频繁的特点。

这样的复习课不仅能减少常规复习课的枯燥乏味,还能因以学生熟悉的身边历史为史料而达到活跃课堂氛围、集中学生注意力、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双重效果。

三、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收集、研究史料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赞誉桂林山水的名言名句,但是这些名言名句对学生来说更多只是“耳熟”,却不“能详”。对此,笔者试图通过“探寻‘桂林山水甲天下名言作者”的活动课,依托已有的本地历史文化著作和文字、历史遗址遗迹等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体验“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名言作者的史证过程。

(一)提出问题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名言是谁第一个说出来的?

(二)查阅资料

确切的历史信息,可以通过查阅权威的资料获得。首先,笔者带领学生从网络、桂林图书馆、逸仙中学图书馆、独秀书房等处,搜查桂林历史或桂林文化、桂林名人著作。最终,学生从逸仙中学图书馆的藏书广西古代石刻选粹《石语墨影》(林京海、曾燕娟、韦卫能、邓志强编),得到钟文典教授巨大支持、钱宗范教授作序的《推开桂林的门扉》(庞铁坚著),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独秀书房在售的《文化城之魂:历代文化名人与桂林》(黄继树主编)这几本著作中收获了相关资料。

(三)实证过程

1.“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名言是谁第一个说出来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名言出处,曾经是一个久争不决的谜。这句名言,有人说是由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最先说出来的,但柳宗元先生在他撰写的《桂州訾家洲亭记》一文里,只是说了“是亭之胜,甲于天下”;又有人说是宋代大诗人范成大说出来的,但翻遍范老先生关于桂林的诗文,也只有他在《桂海虞衡志》这本书的《志岩洞》序言中所说的“余尝评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之句;还有人说是宋代著名诗人、静江知府(治所在今桂林市)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李曾伯说出来的,他在《重建湘南楼记》中说过“桂林山川甲天下,三百年间,无兵革之警”,仍有一字之差。

学生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并没有确定“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名言,到底是在柳宗元、范成大、李曾伯所说诗句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还是作者另有其人。

于是,学生进一步查找、阅读资料,发现在《推开桂林的门扉》《文化城之魂:历代文化名人与桂林》这两本著作中,都提到了在1983年,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在独秀峰拓碑时,于独秀峰下读书岩上方发现一件被钟乳石完全覆盖的古碑,经过清理,知是宋代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兼知静江府事王正功书刻的两首鹿鸣宴诗,其中第二首诗的首句正是“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由此得知,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是出自浙江宁波人王正功的笔下,时间是宋嘉泰元年(1201年)。

确认“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名言是在一块石碑上发现后,为了进一步还原历史,笔者又引导学生查阅集广西珍贵石刻于一体的著作《石语墨影》,找到了王正功的鹿鸣宴诗石刻图片,并在石刻图片上找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名句。

进行文字查找验证、图片验证后,为了加深学生多途径进行史料实证的体验,笔者和学生来到靖江王城独秀峰脚下的读书岩,在读书岩上方找到了当年文物工作者发现的石碑,通过仔细辨认,确定如查找到的文字、图片资料一样,石刻上的文字清晰显示:“王正功作是诗”;第二首鹿鸣宴诗的起句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经过文字实证—图片实证—实物实证的过程,学生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作者是王正功这一历史信息,有了准确的认知,同时也体验了一个深刻、立体、多层次的史料实证过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里提道: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笔者在秉承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利用桂林历史资源,把桂林历史资源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亲切、熟悉的史料氛围中,更容易实现史料实证素养与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进而有意识地进入认识历史—实证历史—理解历史的良性循环中。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广西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研究”(课题编号:2018JD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怀怀(1982— ),女,广西横县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桂林市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桂林历史文化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桂林山水石刻名言
中外石刻大不同
西狭颂摩崖石刻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名言
名言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