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 陈梦瑶
摘 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部号召各级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全媒体教学在本科教育中成为常态化,新的环境为外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教育资源,但也加重了外语焦虑现象,采取音乐辅助线上教学能够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增强外语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将外语焦虑转换为正性情绪,提升外语学习效能。
关键词: 全媒體常态化教学 外语教学 外语焦虑 歌曲
因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展,教育部于2020年1月27日发布《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号召,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保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新的授课环境的出现,为外语专业学生提供了机遇,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
其中,外语焦虑问题成为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Brown(1973)提出了情感因素与成功二语学习的关系,指出焦虑是影响二语学习者个体的主要情感因素之一,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焦虑情绪不可避免,但是疫情期间,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焦虑值不断上升。在以烟台某大学外国语学院二年级269名本科生(英日韩专业)为对象而进行的外语焦虑测试调查中发现,只有20%的学生表示疫情期间外语焦虑没有加重,通过FLCAS中文版测试得出外语焦虑的平均值高达104.8,恐惧、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影响外语学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干预,提升外语学习的效能。
一、音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针对普遍存在的外语焦虑现象,Seligman(2012)等学者开始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应对,以期将负性情绪转换为正性情绪,从而提升外语学习效能。随着研究的深入,M. Carmen Fonseca-Mora & Francisco Herrero Machancoses(2016)等学者发现音乐能够有效改变情感与认知元素,降低外语焦虑。
其实,早在数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乐教”的思想,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是人格养成的最后阶段和最高阶段。
随着神经科学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音乐在调节情绪与认知方面有着重要作用,Chanda和Levitin(2013)解释当人类接触音乐时,包括多巴胺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及5-羟色胺能系统在内的神经化学系统会发生反应。多巴胺系统会参与进我们因奖赏或某种动机而产生的愉悦感之中,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则会调节压力和觉醒,血清素能系统作用于我们的免疫系统。同时,他们还提到音乐能提升血液中的催产素,催产素可以增进社会认同、人际互信等,进一步调节社会关系。因此,音乐可以作为情绪和认知过程的调节器,具有社会和社交效果。
音乐被称为“人类的第二语言”,与语言存在密切的联系。Patel(2011)从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角度解释了音乐和语言在元素、节奏、旋律、句法和意义等方面的表征形式,阐明了它们在认知加工和神经过程中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音乐经验可以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加快语言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音乐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将音乐与语言课堂结合起来,能够引发学生认知活动的变化,培养学习兴趣,增加上课的幸福感,缓解疫情防控期间的外语焦虑情绪。
二、外语歌曲在教学中的实践及效能
作为一名成功的外语学习者,一定要具备听、说、读、写等实力。在问卷调查中发现,疫情期间四种基本技能的外语焦虑度为听>说>写>读,利用歌曲辅助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对学生的听力水平、口语表达、阅读、写作、翻译等各项能力提升有显著的作用。
1.听——提高听力水平
Slevc和Miyake(2006)将音乐能力描述为第二语言能力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音乐可以影响二语的接受能力,即影响听力。广义上讲,听音乐激发的神经活动能够刺激听觉皮层,影响听力,歌曲中的节奏与旋律能增加听觉工作的记忆广度,并且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缓解学生疫情期间积攒的压力和焦虑情绪。将歌曲当作听力材料,设置为填空题等,能够有针对性地找出学生在听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以便学生有方向性地进行听力训练,还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听力测试前的压力和紧张感。
2.说——纠正发音、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Slevc和Miyake(2006)的研究指出,音乐除了影响语言接收以外,还会对产出能力产生影响,也就是“说”的能力。在访谈中,有学生指出“没有比通过歌曲学习语言更好或更快的方法了”。
Murphey(2014)在研究中指出学生们通过音乐能够有效地学习外语中的押韵、混合、元音变化及头韵和节奏等。日韩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基本都是零基础开始学习,因此发音学习阶段易混淆各种相似发音或音变现象,疫情期间,老师并不能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发音指导,因此学生在口语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唱歌可以提高单词的清晰度,因此采用歌曲训练辅助线上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能够加强对紧音、送气音的辨别,自我纠正发音;通过哼唱,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并掌握各种音变现象,潜意识中提高对外语的熟练程度。同时,学生在记忆歌词的过程中,会对歌曲中出现的词汇及常用搭配反复接触与记忆,有利于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和应用。
3.读——提高对外语的理解能力
Abbott(2002)认为“文化有音乐传统,因为人们从创作节奏和通过歌词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思想和文化价值,并从中获得的乐趣”,因此音乐和歌曲为外语学习提供了文化和语言因素。
学生熟悉歌词及哼唱的过程,都是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押韵上口的歌词比一般的阅读教材更具有趣味性,便于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同时歌曲背后蕴含的文化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材料。比如在学习韩语歌曲《金达莱花》的同时,可以扩展延伸到原诗《金达莱花》的创作背景及诗人金素月的创作目的等,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圣诞快乐”这首歌,引发大家对欧美国家圣诞节文化及氛围的讨论。疫情防控期间,学生阅读主要通过冷冰冰的网络环境进行,利用歌曲辅助教学,既能够舒缓学生负面情绪,又能作为有声阅读材料,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帮助。
4.写——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能力
Skehan(1998)将语言能力定义为基于听觉能力、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的三元概念。其中记忆能力是指在大脑中保留语言材料的能力,当减少检索所需的时间和精力时,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唱歌可以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容易记忆的表达方式和词汇短语。而且因为歌曲的节奏和韵律性强,歌词循环度高及歌曲本身具有语境和代入能力,能够使学生记忆词汇的效率大大提高,达到增加词汇量的效果。
歌词与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歌曲中各种语法结构可以运用到写作之中。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提升上课的趣味度,老师可以将课堂上的重点语法融入歌曲之中进行二次讲解,或授课前利用歌曲进行课前预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让学生对歌词进行改编,不仅考验学生对歌词及语法的掌握程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写作能力,更能使语法在学生心中更加生动鲜明。
三、歌曲辅助教学中的建议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需要结合实际,更充分地发挥歌曲的教学作用。下面是针对教师应当如何选择歌曲及如何使歌曲在外语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些建议。
1.选用合适的外语歌曲
首先,选择传递积极信息和能量的歌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给予学生心灵上的正确指导。疫情期间更要保证歌曲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積极的心态。
其次,要选择发音清晰标准的歌曲。发音标准的歌曲能够准确纠正学生的发音,并且可以作为听力材料。
最后,选择具有故事性或歌词关联性强的歌曲。歌词关联性强的歌曲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歌词内容的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歌词及语法的记忆,选择故事化、生活化的歌词既有利于学生贴近外国人的日常应用,又能增进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
选择适用目前教学阶段的歌曲。歌曲难度与学生的学习状况不符,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降低学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从学生本身出发选择偏爱的音乐风格,尝试不同风格种类的歌曲,有助于保持课堂的新鲜感,维持学生学习动力。
2.教师学生积极参与
Murphey(2014)的研究报告指出,歌唱具有社会联结效应,合唱可以使学生觉得彼此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产生愉悦感。鼓励学生积极融入歌曲教学能够活跃疫情期间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集中学生的上课注意力。
帮助学生学习歌曲是提高教师动力的一种积极体验,Stevick(1980)曾提及:“语言学习的成功不在于材料、技巧和语言分析,而在于课堂上人与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教师与学生双向参加,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沟通,加深纽带感,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四、结语
听歌可以成为一种超越课堂的活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从情感与认知上改善外语学习焦虑。课堂上穿插歌曲教学,改变枯燥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歌曲中包含的文化信息能够使学生更直接、灵活地了解外国文化;学生积极参与的话,还可以建立社会纽带,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课下听歌可以帮助学生舒缓心情,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及增加自尊感,达到缓解疫情期间学生们的焦虑情绪的效果。
参考文献:
[1]Brown H. D.. Affective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Language Learning,1973,23(2):231-244.
[2]Seligman M. E. P..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M]. New York:Simon & Schuster,2012.
[3]张晓萌.《乐记》中“乐”的社会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20(04):188-192.
[4]Chanda M. L. & Levitin D. J.. The Neurochemistry of Music[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13,17(4):179-191.
[5]Patel A. D.著.音乐语言与脑[M].杨玉芳,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Slevc L. Robert & Miyake A..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Language Proficiency: Does Musical Ability Matter?[J].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6,8(17):675-681.
[7]Murphey T.. Singing Well-Becoming: Student Musical Therapy Case Studies[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2014,4( 2):205-235.
[8]Abbott M.. Using Music to Promote L2 Learning Among Adult Learners[J]. TESOL Journal,2002(11):10-11.
[9]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Applied Linguistic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10]Stevick E.. Teaching Languages: A Way and Ways[M].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