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春 尹敏 黎肖娴 董芳芳 莫冬梅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的价值。
方法 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 试验组采用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致残率、死亡率、急救指标、溶栓率。
结果 急救后, 试验组致残率为9.68%(3/31)、死亡率为0(0/31), 对照组致残率为19.35%(6/31)、死亡率为3.23%(1/31),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 试验组溶栓率为96.77%(30/31), 高于对照组的80.65%(25/3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静脉开通时间(9.15±1.82)min、CT完成时间(25.58±1.84)min短于对照组的(14.35±4.22)、(33.18±7.12)min,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12±1.65)分低于对照组的(8.34±2.3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对提高溶栓率, 缩短静脉开通时间效果更理想。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致残率;死亡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8.007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LI Yu-chun, YIN Min, LI Xiao-xian, et al.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Dongguan Changan Hospital, Dongguan 5238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standard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emergency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standard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The disability rate, mortality rate, emergency indexes and thrombolytic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emergency, the disability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9.68%(3/31) and 0(0/31), which were 19.35%(6/31) and 3.23%(1/31)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emergency, the thrombolytic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6.77%(30/31), which was higher than 80.65%(25/31)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venous access opening time (9.15±1.82) min and CT completion time (25.58±1.84) mi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14.35±4.22) and (33.18±7.12) min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4.12±1.65) points was lower than (8.34±2.31)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shows idea effect of improve thrombolytic rate and shorten venous access opening tim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Key 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 Standard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Disability rate; Mortality rate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为临床常见脑卒中类型, 是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后导致脑组织出现局限性、弥散性功能损害, 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 常见半身不遂、智力障碍、昏迷、语言丧失、口歪眼斜等临床症状, 因发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效果差、死亡率高等特点获得临床研究人员广泛关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于院外发病, 临床大量资料证实发病后6 h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抢救“时间窗”, 若未及时抢救或抢救方法不合理均会影响其预后效果, 导致患者出现偏瘫、残疾、死亡, 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有严重影响, 故院前、院内抢救质量直接决定整体疗效及预后效果。
潘先琴等[1]研究表明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可提高该病急救成功率、溶栓率, 本次选择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31例。试验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4~87岁, 平均年龄(59.42±20.21)岁。对照组男25例, 女6例;年龄34~87岁, 平均年龄(59.35±20.1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经CT、《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确诊者;初次发病者;发病时间<4.5 h者;NIHSS评分4~24分;符合溶栓适应证者;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获批者;临床资料齐全者。排除标准:溶栓治疗禁忌证者;临床资料丢失者;既往脑卒中病史者;回访不配合者;中途死亡者。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指导其分诊、挂号, 由医师开具CT、检验等相关单据, 缴费后安排其进行相关检查, 待医师根据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后开药、缴费、配药、溶栓治疗、办理住院, 而后由护理人员追踪统计其住院及出院后情况。
1. 2. 2 试验组 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具体如下。①病情评估: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在10 min内完成查体、病史咨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 而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并为其选择平卧位, 抬高床头30°, 拉起护栏, 开启绿色急救通道[2]。②急诊处理:急诊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心电图、瞳孔、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 确保呼吸道通畅, 若血氧饱和度>95%即刻遵医嘱使用脱水剂、降压药物。③检查:30 min内完成颅脑CT检查。经颅脑CT检查显示颅内出血, 按临床制定“出血性脑卒中急救流程”治疗, 若临床症状、体征、检查显示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按制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实施溶栓治疗[3]。a.溶栓治疗:护理人员遵医嘱取溶栓药物, 在药物配置前后护理人员再次核对药物名称、剂量, 阿替普酶剂量0.9 mg/kg, 遵医嘱1 min内推注总量10%, 1 h内静脉连续滴注90%, 输注后使用生理盐水冲管。b.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15 min监测1次血压, 观察患者意识、瞳孔、临床症状及体征, 连续监测2 h血压稳定[185/110 mm Hg(1 mm Hg=0.133 kPa)]后改为监测1次/30 min, 持续监测6 h若显示生命体征无异常则监测1次/h,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主治医师。c.评价溶栓效果:使用NIHSS评价溶栓效果, 1次/30 min, 持续6 h后改为1次/3 h[4]。④安全转运:转运前准备好相关药物、设备、仪器, 并制定转运路线, 转运途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若病情突发异常选择就近抢救, 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后与ICU护理人员做好急救、护理、治疗交接工作。⑤早期康复护理:a.组建护理团队:由责任康复师、医师、心理医师、护士组成护理小组评估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制定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案。b.训练:床椅转移时制定患者健侧下床, 避免拉扯患肢, 坐位时禁止外旋髋关节, 保持坐位, 30 min/次[5]。对下肢肌力≥2级者鼓励其在医务人员协助下站立, 下肢肌力>3级者床边起立、站立锻炼、日常活动锻炼, 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平衡锻炼, 矫正偏瘫步姿, 患肢进行旋前、旋后、抓捏等锻炼, 日常生活进行穿衣、吃饭、如厕、行走等训练, 行走训练中保持髋关节、膝关节协调性[6]。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救后致残率、死亡率、溶栓率及急救指标。急救指标包括静脉开通时间、CT完成时间、NIHSS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致残率、死亡率对比 急救后, 试验组致残率为9.68%(3/31)、死亡率为0(0/31), 对照组致残率为19.35%(6/31)、死亡率为3.23%(1/31),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溶栓率对比 急救后, 试验组溶栓率为96.77%(30/31), 高于对照组的80.65%(25/3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義(P<0.05)。
2. 3 两组急救指标对比 试验组静脉开通时间(9.15±1.82)min、CT完成时间(25.58±1.84)min短于对照组的(14.35±4.22)、(33.18±7.12)min, NIHSS评分(4.12±1.65)分低于对照组的(8.34±2.3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 及早发现治疗是降低临床死亡率, 改善整体预后效果的前提。临床资料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部位存在中心坏死区域、正常组织区域、缺血暗带区域, 半暗带区域损伤后脑组织部分神经功能已经完全丧失, 但神经细胞并未完全坏死, 还具有一定活性, 若能及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组织修复不仅会恢复缺血区域正常血供, 还可避免脑组织长期缺血造成的组织坏死情况, 促进损伤脑神经功能恢复。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入院至开始溶栓治疗时间每延长1 min, 便会造成190万神经元、140亿神经突触丢失或功能损害, 因此临床需尽可能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至溶栓时间, 且临床证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3.0~4.5 h内实施溶栓治疗效果高于4.5 h以后治疗, 入院至溶栓时间控制在1 h可降低对脑组织的损伤, 提高整体疗效及预后效果。
传统急救流程存在责任不到位、各急救环节衔接不紧密等情况, 导致急救过程中存在重复工作现象, 会明显增加工作时间及工作量, 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较重, 一旦未及时得到有效救治便会增加临床死亡率, 故传统急救无法达到理想急救效果。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以规范护理人员操作能力, 减少患者溶栓治疗前不必要的护理措施为护理目的, 既可限制各护理环节所需时间, 还可规避护理中出现重复护理、护理疏漏等情况, 在明确各护理环节、内容同时责任到人, 使抢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每个护理人员可明确自己护理工作, 提高各护理人员之间协调性, 尽可能缩短溶栓治疗检查时间, 本研究中, 试验组静脉开通时间、CT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拾丹丹[7]研究结果接近, 表明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临床价值。郭丽娜等[8]研究表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开通绿色通道, 规范各护理操作可明显缩短入院至溶栓时间, 降低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 提高整体急救效果,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中待患者入院确诊后即刻开始溶栓治疗, 不在溶栓治疗前进行转运、交接, 确保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1 h内便可进行溶栓治疗以提高溶栓率, 本研究中, 急救后, 试验组溶栓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率, 但依旧有大概3.23%的患者未成功溶栓, 考虑与入院时间、就诊人数有关, 建议医院可在神经内科或急诊科设置脑卒中急救单元, 单元内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护理人员、溶栓仪器及物品等, 使患者入院后可及时得到有效溶栓治疗, 尽可能缩短入院至溶栓时间, 提高急救成功率[9]。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严格限制各护理环节时间, 将责任划分到个人, 因此医院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责任意识及整体急救水平, 并及时就护理中发现问题上报以优化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 盡可能通过护理缩短患者脑部缺血时间, 达到保护缺血部位脑组织目的, 待急救后加强康复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10]。
综上所述, 将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中可缩短CT完成时间,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值得借鉴。基于本报告篇幅限制未对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 后期可扩大研究样本及数量, 尽可能从多方位分析对比急救护理操作临床价值, 为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潘先琴, 王红. 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 26(6):115-117.
[2] 朱雯希. 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的应用. 系统医学, 2019, 4(22):154-156.
[3] 王莉, 刘慧, 姚丽文. 一站式护理急救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88):304-305.
[4] 谢婷, 杨霞, 史秋, 等. 以控制溶栓时间为基础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9, 25(24):35-37.
[5] 蔡佩丽, 梁美秀, 陈凡, 等.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5):40-42.
[6] 陈长乐, 梁远红. 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时间窗和预后情况的影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4(4):152-154.
[7] 拾丹丹. 院内标准化急救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急救率和病死率及颅内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20):31-33.
[8] 郭丽娜, 刘延锦, 王爱霞, 等. 标准化护理协作流程对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时间延迟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8, 39(17):2700-2703.
[9] 王晓丹, 王慧灵, 刘承梅, 等. 改良的经络呼吸训练法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8, 40(11):826-829.
[10] 赵亚东, 张宏宇, 黄亚娟, 等.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4. 5h内静脉溶栓治疗的评价. 全科护理, 2018, 16(17):2122-2124.
[收稿日期:20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