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菀如
摘要:本文基于跨文化敏感度发展理论,分析探讨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将跨文化敏感度培养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策略,即通过关注跨文化敏感度的六因素,从正确认识中国优秀文化、学会接受他国先进文化及促进跨文化交流互动三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塑造包容心灵和提升文化素养,从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跨文化敏感度;高职英语;教学策略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化交流日益密切,从“一带一路”的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无不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凸显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跨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势必是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容回避的部分。
而跨文化敏感度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效力。较高的跨文化敏感度会促进跨文化交际中的积极情感,从而产生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本文旨在探讨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将跨文化敏感度培养融入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此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国外文化的同时增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
二、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必要性
当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偏重语言形式,包括语音、语法、单词的含义以及语言的输入等,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培养。这导致大多数高职学生在面对跨文化交际情境时,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感,变得不自信,不愿意接受外族文化,对西方文化现象不理解甚至产生误解,无法应对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冲击感。而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培养,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以有效抵消学生在英语学习时的消极情绪,从而增强其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再者,高职生毕业后,多数会进入到各单位从事一线工作。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逐步增进,各企事业甚至相关机关单位与国际接轨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势必要求从事一线工作的技能型或服务型人才具备相当程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表示高职生在拓宽视野的同时,要树立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心和吸收他国的先进文化技術,提高跨文化敏感度,才能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跨文化敏感度概念
班尼特首先提出了跨文化敏感度这一概念,他认为跨文化敏感度是“一个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过程,需要逐步改变三者,才能最终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3]。陈国明和史塔罗斯塔则进一步指出跨文化敏感是一个动态的多维概念,“指个体有能力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中行为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并由此产生积极情感”[4]。他们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分别对应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效力。跨文化敏感度则属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层面,是搭建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效力的重要桥梁。只有交际者个体首先具备理解、欣赏和接受不同文化的主观意愿,才能在整个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效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打下情感基础。陈国明和史塔罗斯塔将跨文化敏感度分为六个因素,即自尊自爱、自我检视、开放思想、移情、互动参与和暂缓判断[5]。而且这六个因素是跨文化敏感度发展过程中由低到高层次逐步推进且相辅相成的表现。
四、提升高职学生跨文化敏感度教学策略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关注跨文化敏感度的六因素,并从正确认识中国优秀文化、学会接受他国先进文化及促进跨文化交流互动三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推进,以此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提升跨文化敏感度,树立文化自信,塑造包容心灵,提升文化素养,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
自尊自爱是交际者对自我的积极肯定,是对自我价值进行评估认识的过程。“自爱的能力,自然发展出确认及尊敬文化差异的正面动机和情感”[6]。而当交际者从以往的消极态度看待到能够正确且积极肯定自我价值的过程改变时,自我检视能力能帮助其察知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适应情境。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和自我检视能力,帮助其正确认识和积极肯定本国优秀文化,能够使其应付跨文化交际中的挫败感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更好适应跨文化交际活动。而“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并将中国文化现象用英语表达出来,有效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自尊自爱能力,促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检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增强其文化身份的构建、爱国情怀的培养以及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7]。
那么,如何将中国故事融入高职英语课堂,以达到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和自我检视能力的目的,进而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呢?在高职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当结合教材,深挖素材,通过文化对比,将传统经典或实时典型的中国故事有效融进讲课中,引发学生反思。
以《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第二单元Thank You,Volunteers(感谢你,志愿者)课文讲解为具体实例。本文讲的是感恩节当天如何为志愿者举办各类活动。课文导入部分,可以让学生学习关于国外感恩节文化的介绍,并让学生思考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包含感恩情结并用英语说说该节日的故事和习俗,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如重阳节是中国传承孝敬老人、感恩长辈优良品德的节日)。在对比中西感恩节文化的同时,可以结合志愿者精神,讲述因志愿者获救的汶川地震幸存者为感恩回报成为志愿者逆行武汉参与“抗疫”行动,引发学生自身关于感恩主题的反思,对自我现有价值观进行重新评估和检视,进而引导学生树立知恩图报的正确价值观,积极肯定并能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从而能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为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国精神奠定基础。
(二)多渠道学习他国文化,塑造包容心灵
在对自己本国文化充分了解的前提下,交际者拥有开放的思想,“意味着愿意公开与适当解释自己的思想行为,同时愿意接受互动对方的解释”[6]。有着一颗开放的心,才能促使交际者去了解学习对方文化。而通过移情,即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包容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在高职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国外文化,拓宽学生视野,开放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包容之心。
1.文化背景知识讲授
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可以根据所学内容介绍其中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讲授语言本身所隐含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意义,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以打招呼教学为例。中国人打招呼喜欢说“你吃了吗?”是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很多劳动人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很多人吃不饱,温饱成了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长此以往,“吃了吗”无形地由表达关注温饱问题转变成一种打招呼习惯。而英国人打招呼时喜欢谈论天气,经常会说“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你觉得今天天气怎样?)是因为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一日之内天气变化多端。加之,英国人很重视个人空间,聊天时会选择不涉及私人问题的安全话题,比如说天气。因此谈论天气就成为英国国民主要的消遣方式。以此给学生介绍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包含的文化意义,开阔了视野,还可以打消学生在语言学习时的别扭感,站在对方的文化角度思考,从而包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2.信息化教学手段支撑
现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各种应用软件、网络学习平台、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教学领域被广泛使用。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教学作为帮助学生了解他国文化的有效方式之一。例如,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国外实时动态和丰富的跨文化素材;通过应用软件制作文化微课,截取与文化相关的影视节目片段;通过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或者课堂中用多种类型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国外文化。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国外文化,既活跃学习氛围、提高参与热情,又可以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
3.课外活动深化认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各类课外活动,指导学生进一步吸收和体验国外文化,让学生自主学习,将其置身于实际场景中,更加易于帮助学生接受文化差异。例如,可以鼓励他们积极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艺术品、传统服饰等,从实物上了解国外人文历史;可以向学生推荐与国外文化相关的、符合学生英语水平的阅读材料,从文字上增加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可以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英语影视资料,从视听中感知国外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中外文化差异讲座等,从亲身参与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三)促进跨文化交流互动,提升文化素养
互动参与和暂缓判断是跨文化敏感度因素里面较高层次的能力。陈国明认为互动参与是指“沟通时专注、回应和感知能力”;暂缓判断是指“认真聆听互动对方的态度”[6],且不妄加評论。两者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交际者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跨文化敏感度不仅要求交际者了解本国文化和对方文化、接受和包容文化差异,还需要建立对跨文化交流感到满意的愉悦之情。而通过互动参与和暂缓判断可以培养享受文化差异的情感。在高职学校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设计跨文化沟通互动情境,让学生在设定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以及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大胆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互动,在真实场景中,培养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的认真专注度,达到提升文化素养的目的。
1.情境中角色扮演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主题设计具体的跨文化互动情景,让学生在具有真实性的场景中构建学习,在学习中意识处理中西之间的文化冲突。比如在邀请的场景中,学生分别进行角色互换,扮演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中国、英国或者美国等),让学生在情景中真实感受不同国家邀请礼仪上的文化差异。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势必会遇到如下差异。例如,由于中国人会经常邀请朋友同事,而且被邀请方一旦接受了邀请就意味着一定会回请,中国这种礼尚往来的传统常常让外国人感到困惑;而且在应约吃饭上,西方国家认为客人准时或者晚到几分钟到主人家才是礼貌行为,否则视为失礼,而中国人认为客人提前到主人家比较合适,这样还可以帮助主人准备。当学生碰到诸如此类的差异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差异,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专注感知度。
2.积极鼓励“走出去”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国际接轨越来越紧密,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旅游生活工作,甚至定居。他们行走在中国各个大中小城市,大街上人来人往中也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而他们很多人中文说的并不是很好或者不会说中文。也就是说,现如今与外国人用英语沟通的机会是越来越大。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很多高职院校会定期聘请外教给学生上课或者邀请外教参与各类活动,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走出去”,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寻求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做到认真聆听,不妄加评论,能够积极回应,以此从中获得交际的愉悦感。
五、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作为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方面,对学生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培养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势必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塑造开放包容之心打下坚实基础,帮助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促进中西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点[EB/OL].(2016-12-09)[2020-08-04].http://news.cctv.com/2016/12/09/ARTIpLqQSZCLXX17PuXFYw3J161209.shtml.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8-22)[2020-08-04].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2/content_5315723.htm.
[3]Bennett M. J.Towards Ethnorelativism:A 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M].Minne-apolis: Minnesota,1984.
[4]Chen,G.M.,Starosta,W.J.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ensitivity Scale[J].Human Communication,2000(3):1-15.
[5]Chen,G.M.,Starosta,W.J.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J].Human Communication,1997(1):14.
[6]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雷婉.全球本土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探析[J].英语广场,2018,93(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