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船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2020-11-06 06:02刘月
青年时代 2020年22期
关键词:红船精神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

刘月

摘要:以“红船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在到自为,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其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

关键词:“红船精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红船精神”有着深厚的理论内涵,狂风暴雨中,南湖的红船上点亮了一盏明灯,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华号”巨轮在中国共产党掌舵下重新扬起风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薪火相传、接续奋斗、劈波斩浪、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进发。那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光明日报》颁发了《宏扬“红船精神”走在时期前线》的文章,初次对“红船精神”的内在进行了系统阐述,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力,果断抱负、坚定不移的搏斗精力,立党为公、虔诚为民的奉献精力,是中国革命精力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关系到国家的将来、民族的期望,加大对大学坚定理想和想信念的培养教育也是一直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的。在2020年1月20日我国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行纲要》的工作方案(如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共同率领全国各族人民举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大中小学一体贯穿、有步骤逐渐完善教育体系,努力通过弘扬先进形象、塑造有效载体、打造浓厚氛围、激起爱国情感、利用重要仪式、激发使命担当等途径砥砺爱国奋进。加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力量整体协调,教育引领广大师生从感性到理性、从自在到自为,激励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宏大热情,凝心聚力、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激发出磅礴伟力。

一、“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被迫休会。“一大”代表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大会会议议程,宣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大浪淘沙,历史的长河巨浪荡涤着革命者的灵魂,从山河破碎到繁荣稳定,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封闭愚昧到自信开放,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在世界舞台上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目光,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倚重的力量和学习的对象。经济学家称赞,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历史学家感叹,这是“一个巨大的组织奇迹”;政治学家评价,“中共治国理政智慧独一无二”。我们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以强大的组织优势凝集起奋斗前进的强大力量,为深入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何能”提供了一把关键钥匙。

我们党高度重视和推动大学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共产党人也恰是始终秉持这类“果断抱负、果断不移”的搏斗精神,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崇奉,才具有了前行的无穷动力,率领全国人民踏上实现“中国梦”的雄伟征程,而校园文化建设“红色精神”传承是文化校园建设的引导力。红船也恰是走在时期前线的象征,“红船精神”也充分体现了走在新时期前线的精神,是我们党的先进性之源。

二、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以“红船精神”作为初步和泉源,我们党培养构成了一系列彰显政党性子、反映民族精神、表现时代请求、凝集各方气量的巨大革命精力。每一种革命精神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恰恰是革命精神传承和宏扬的动力,更是革命精神其存在的启迪。习近平同志曾指出:“红船精神昭示着咱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抱残守缺,按图索骥,必需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以立异的精神永葆党的朝气。”首创精神便是立志立意的创新精神。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要紧密联系实际,钻研新情况、办理新问题、缔造新履历,经由过程缔造性的思惟,不竭试探和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纪律。实践、创新是党的事业不断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泉,而理论的创新则是一切创新的先导,只有让创新的思维模式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我们党才能时刻充满着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创造活力,走在新时代的前面。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船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精确把握“红船精神”的时期代价,必要连系新的时期特点鼎力宏扬“红船精神”。

我们要把“红船精神”融合于校园文化建设中,从根本上把握“红船精神”的核心和实质,搭建独具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向学生的思想里注入人性中诸如尚德、责任、包容、感恩、进取、良知、诚信、谦虚、勇敢、创新等崇高美德,基于此内化為一种健康向上的意识,潜移默化地继承和弘扬了“红船精神”,这样也就把握了党的先进性的真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敢于担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汇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发挥校园、社会、自然资源的育人功能,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红船精神”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关系

十九大报告中已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茂,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可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力和灵魂,是一个国度前进的壮大气力,同时也是一个组织能够取得不断发展的智力保障。因此,无论是民族要富强,还是组织要发展壮大,都必须重视文化建设。而新形势下,发扬和传承“红色文化”教育,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使“红色文化”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作为影响学生成长成才最直接的环境因素,需要“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创新、奋斗、奉献等精神。只有生活在这种精神文化氛围中的师生,才会自觉和不自觉地按照“首创”“奋斗”和“奉献”的精神文化的价值指向去思考和发挥先锋作用,同时也会在这种精神文化的熏陶中做出人生观、价值观的评判,从而融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红船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是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背景的内涵积淀的成果,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和高职院校园文化的融合,其实施原则是以学校为主体,以爱国教育为主线,将红船精神融入教育思想中,重视传播客体的内涵性,实现爱国教育常态化;营造塑造学习职业模范的氛围,实现爱国教育的日常化、体验化;通过日常职业行为规范影响学生,实现爱国教育的全员化。将“红船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中,重视传播载体的多样性。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而且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彰显新时代大学生本色,树立校园文化的品牌,更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探索新的育人模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使大学更快地顺应时代潮流。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创业、积极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度抽象概括。它来源于我们党的革命生活,是现实革命实践中优秀价值因子的反应。因此,对于大学校园文化,我们也要从校园的实际生活出发,只有融合日常和贴近学生,才能不断指引大学校园内的创新因子,细致培育,努力促进其成长,进而将既有的创新因子转化为大学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文化完美融合。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无论是教师的科研攻关、课堂教学,党建与思想教育等都离不开红色文化这个精神之源。

习近平同志指出,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恰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构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接洽。“红船精神”引领着新时代大学校园蓬勃发展,融入讲堂,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并为之以行动上,逐渐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理想、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

參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求是网,2017-10-18.

[3]陈立力.“红船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5):81-84.

[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OL].人民日报,2019-05-01.

猜你喜欢
红船精神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