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戏曲剧团建立长效培训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2020-11-06 06:13杨晓浤
文教资料 2020年21期
关键词:培训机制戏曲演员

摘   要: 广大民营戏曲剧团是浙江文化建设与戏曲振兴的重要力量,是浙江文化演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2010年至2019年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省厅民营培训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民营戏曲演员对受训内容的需求,对民营剧团长效培训机制建立提出建议。

关键词: 民营剧团   培训机制   戏曲演员

民间职业戏曲剧团,亦称民营戏曲剧团。二十世纪以来,戏曲在现代都市日渐式微,与此同时民营剧团发展渐趋蓬勃、不断壮大。九十年代以来,浙江省农村民营剧团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到如今的1200多家,从业者达到3万人以上。据省文化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有民营剧团1200余家,占全省文艺表演团体总数的94%;每年演出约21万多场,占全省文艺表演团体总演出场次的95%;从业人员3万多人,涵盖越剧、婺剧、京剧、瓯剧、绍剧、姚剧、高腔等25个剧种.浙江民营剧团的繁荣与崛起,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城乡文化的和谐发展,成为满足我省农民文化生活需求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如何正确认识这种繁荣与崛起的意义,及时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问题,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提供有效举措,促进浙江民营团体进一步健康发展等问题,得到了政府层面和社会的重视与关注。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浙江省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与举措,以此推动民营文化事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浙江省以政策红利作为扶持,在税收优惠、职称评定、剧团参赛评奖等方面给予了民营团体更有力的支持。以戏曲为例,中国越剧节邀请民营剧团参加演出并给予奖励;民营剧团演员职称被纳入评审范围;民营剧团演员可以推荐参评梅花奖;民营剧团可参与省戏剧节戏剧评比活动……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同样采取多种举措,着力扶持戏曲民营剧团的有序发展。2017年1月,中央提出实施戏曲振兴工程,为戏曲发展再送春风。

需要看到,戏曲艺术民营现象繁荣兴盛背后,仍存在不少严峻问题,如: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待提高、剧团原创能力不强、演出设备设施相对简陋、经营管理水平不均衡等,其中最突出的是戏曲表演人才建设问题,包括演员的演出水平参差不齐、表演人员年龄结构偏大、行当配比出现断层、后备人才递补出现断层等,导致剧团“人才荒”现象突出。应对这一现象,浙江省文化厅组织面向民营剧团管理人员和戏曲表演人员的专门培训,由艺术院校和专业院团的教师、演员担任指导,让来自民间的草根演员获得了通过培训学习实现专业提升的宝贵机会。经过长达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民营培训已成为民营戏曲剧团发展提升的有效途径。在民营戏曲培训队伍中,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无疑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

一、浙江民营戏曲剧团培训情况分析

以往,浙江省各地政府部门曾通过在中小学、乡镇文化站开办短期速成培训班,为民营戏曲剧团培养人才。如今,这种培训模式已难以满足民营戏曲剧团发展需求。为推动浙江民营戏曲剧团良性可持续发展,浙江省面对民营剧团组织了更大规模、更具影响力的多层次培训。一种是依托专业艺术院校进行的短期培训,另一种是依托当地文化馆或学校、剧团进行的个别培训。

1.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民营培训情况。

作为浙江省艺术人才培训基地和全省艺术综合高职院校,2010年以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省文化厅(现为文旅厅)领导下,在各市文广新局的组织和配合下,立足基层和实际举办民营剧团培训。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到2019年累计举办48期培训班,累计培训约4666人,涉及越剧、婺剧、睦剧、瓯剧等剧种,培训对象涵盖团长、经纪人、业务骨干(演员、主胡、琵琶、鼓板、灯光、音响)、戏曲化妆师等,其中,接受培训的戏曲演员行当涵括花旦、小生、彩老旦、老生、小丑等。这种短期集训已举办了十年,培训时间根据每个班实际情况设定,从一周、五天到十天,所开课程以有效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主,培训内容规范,针对性和适用性强,广受民营戏曲表演团体的欢迎。

培训过程中看到,民营戏曲剧团从业人员对自我职业能力提升的要求迫切,学习热情高,报名踊跃,并表现出继续参加的意愿。以戏曲演员培训为例,根据学员需求、能力和培训阶段的递进,培训中设立了基础班、提高班,主要课程为唱腔、身段、剧目,还有专门面对剧团骨干演员专门开设的折子戏培训班和剧目培训班。通过参训学员跟踪调查显示,民营演员对培训需求强烈。戏曲民营剧团作为地方戏曲在民间的草根力量,“草根性”既是剧团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特色所在,又制约了他们的艺术性和规范性。项目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显示民营戏曲演员在培训内容选择上更倾向于技能学习,选择基本功(唱腔、身段)占比47%,选择剧目和折子戏的占比35%。同时,民营剧团演员的表演有着特殊性和局限性,如演员文化程度偏低、多数人不识简谱、未接受过专门训练等,优点是舞台经验丰富、即兴表演能力强、一人身兼数个行当、培训过程中积极性和配合度高等。通过对担任培训任务的老师访談发现一个共性问题,老师们往往会提到民营剧团演员特点是表演自由、随性和即兴创造能力强,但规范性艺术性不足。从历届培训中发现,民营剧团戏曲演员的唱腔能力往往优于身段,但弱项是基本功不够扎实、表演不够规范。如唱腔方面,学员们唱腔模仿能力突出,但多以本嗓演唱,气息的运用、发声、情感处理等有所欠缺,对人物内心情感处理还不够准确,演唱中戏曲抑扬顿挫的韵味有所不足。又如在剧目方面,学员们往往会有一套表演方法,对于剧目表演、程式的规范、身上技能的整合、对角色的理解与表现等方面会有所欠缺。

通过长达十年的培训,有效提升了我省民营剧团水平和演员专业技能。全省民营会演充分展现了民营培训的丰硕成果。如2014年浙江省民营青年戏曲演员大赛评出金、银、铜奖若干名,扶持民营表演市场的领头羊;2018年的浙江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折子戏精品展演中,全省有58个民营戏曲剧团在杭州、温州、绍兴、嘉兴、衢州等地开展精品折子戏展演,扩大了民营剧团的影响力。历年民营剧团会演既在专业上树立了标杆,又为广大民营戏曲演员提供了展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2.民营培训对剧团和演员的影响与改变。

人才为戏曲传承和剧团发展的立身之本,演职人员不稳定和优秀剧目缺乏,成为制约民营剧团发展的瓶颈所在。民营戏曲剧团演职人员往往由专业院团退休演员和当地戏曲爱好者承担,为了提高演出质量赢得市场,民营戏曲剧团对专业培训既有强烈需求,又缺乏积极性。政府层面对剧团培训的持续投入和专业院校加盟教学,消除了剧团顾虑,调动了从业人员学习积极性。

在培训内容调查中,以戏曲表演为例,学员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是基本功,而后是剧目和折子戏,比较合适的培训时间为一周到十天。往届学员访谈中,他们认为从培训中学到的内容能直接作用于他们的演出中,获得观众好评,进而增加演出收益。东阳兰苏越剧团曾在民营会演中演出剧目《红楼梦》《孟丽君》和折子戏《拷寇》,受到好评。负责人包团长已三次参加民营培训,对基础班、提升班、折子戏班等分层教学,认为既有对基础的夯实,又有对有技能的深化,适应民营的实际需求。每次参训后,还将学习内容带到团里分享,提高整个团队的职业能力。临安青山湖越剧团的阮兰(化名)参加了2018年和2019年两期培训班。这个剧团2018年有五名学员参加培训,2019年又有两名学员参训。通过调研发现,对于戏曲演员部分的教学内容,学员们认为最受益的是基础课程,而后是剧目和折子戏。他们表示,唱腔课和形体课对自身表演提升有直接的帮助,能学到更多如唱腔发声、气息、韵味把握、情感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提升,农村观众的观赏水平和审美需求同样在不断提高。如今,民营剧团演出的剧目基本已与城里演出趋同,过去看“路头戏”就很满足,如今农村观众不仅仅满足于现有演出。浙江省文旅厅对适合在基层演出的优秀剧本,实施由政府出资购买版权、给予补贴、免费提供给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移植、改编和演出等举措。然而,由于民营剧团编剧和排演力量明显不足,在新创和移植剧目方面,绝大多数剧团仍显得有心无力。现有剧团负责创编人员多为兼行,亟待加强专业方面的培训。在民营团长访谈中,不少团长提出希望获得剧目创编方面的支持,既希望国有专业院团能提供优秀剧本或者免费搬演的权利,又希望民营剧团培训中能在剧目原创和移植改编方面给予更多专业指导。为节省开支,像温州市鹿城区哈哈京剧艺术团,团长杨阵墨自己学写剧本,创作排演《盗库银》《芦林坡》等剧目。浙江泓影常山民营剧团现有成员30多人,近年来,负责人姜新花率团创排了新创剧目《清简樊莹》《琼奴与苕郎》《吃醋封相》,参加全县巡演和浙江省第十二届戏剧节,获得优秀表演奖和剧目奖。该团曾多次派人参加民营培训,对这种培训形式深表欢迎,希望继续对团里骨干演员和剧团负责人、其他人员进行业务提升。

二、关于建立民营长效培训机制的幾点思考

1.形成政府联动,建立校团联盟。

历届民营培训,在省文化主管部门统帅下,各地方的文化行政部门积极组织民营剧团从业人员参与学习培训。目前,民营剧团培训经费由政府下拨,剧团或个人只需负责交通、生活等费用,调动了民营剧团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但从历届学员参训情况发现,存在个别地区重视不足、组织不均衡等现象,需地方文化行政部门与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形成政府文化层面的有效联动。

当下,民营培训载体主要分省属培训、各地区培训两个层面,也有民营剧团自发为当地戏曲爱好者组织的小型培训,以充实演员群体,培养戏曲受众。民营培训宜以艺术院校为培训主体,以各地的专业剧团、文化馆等为培训辅助,通过建立校团民营培训联盟,实施分层次长期性规范化培训,丰富培训载体,每年如期举行各类民营人员集中培训,更符合民营剧团的实际需求。

2.制定培训周期,丰富培训形式。

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性质和培训对象有其特殊性,适应于文化演出市场规律,来自农村又服务于广大农村,培训时间的选择十分重要。艺术培训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间量才能规范实施,培训周期的设计也很关键。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组织培训期间曾多次调研,结合民营剧团实际需求和演出市场周期,选择每年七八月份开展各类培训。为保证教学质量,学员专业技能真正有所提高,通过召集相关教学单位负责人进行调研,最终确定了5天、7天、10天的分类学习周期。同时,在培训中规范各项培训制度,建立培训人员档案,便于了解学员实际情况和实施培训后的跟踪调研,以求达到短训长建、分层递进的效果。

因民营戏曲培训班对象和课程内容不同,课程设置多有变化。如戏曲表演班,根据学员能力与水平,分成基础班、中级班、提高班和针对骨干演员的折子戏班、剧目班,授课形式有集中授课、小组讨论、参观观摩、汇报演出、专业小班教学等。如团长培训班设计了集中授课和观摩教学互动的方式,将课程内容政策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业务骨干培训,安排了专业小班教学和集中理论授课交叉、结业考核结合会报演出等方式。学员普遍反映这种形式多元且针对性强的培训方式,增加了学员对学习的参与度,真正促进了职业能力的提高。

3.完善课程体系,推进教材建设。

由于民营剧团参训人员能力水平程度不一、情况各异,各班级培训目标的确定尤为重要。民营人员对培训需求强烈且指向性明确,要以“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为原则,以提高基层文艺工作者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重点,精心选择培训课程,有序打造民营培训核心课程模块,在培训内容上实现多层次递进、多角度延展,使其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如针对团长的培训侧重思想理论与综合素质的提高,业务骨干的培训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唱腔、形体、剧目、折子戏等课程教学深受学员喜欢,由于戏曲培训的参训学员年龄偏大,基本功等训练需要更有针对性,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在实施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材建设。通过十年培训工作积累,学院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培训实用教材》,内容涵盖政策法规、戏曲表演和音乐、舞台美术、职业道德等,具备专业性和多样性、实用性,受到学员欢迎。教材的梳理与建设,使民营培训内容更趋规范和严谨。

4.组建师资团队,扩大培训影响。

民营培训师资主要来自专业艺术院校和艺术院团,依托校内外资源,建立起一支由校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专业面相对宽泛且基本稳定的民营培训师资队伍。如每期培训班开设的职业道德讲座;文化管理部门、全国首批演艺经纪人、省对外文化交流专家与专业院团领导出任团长、演出经纪人培训;省属专业院团骨干演员和学院优秀骨干教师主教业务骨干演员培训……确保师资的稳定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今后,建议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和共享民营培训师资的资源库,与地方层面培训形成师资共享。同时,民营剧团培训成果的呈现,如历届民营剧团会演、展演、巡演,在检验培训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民营剧团从业者加入培训行列。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还可以依托云渠道,通过云上展示或云上优秀剧目评选,扩大行业与培训的影响力。

我省民营剧团从业者众多,民营培训长期持续规范开展,有益于保持民营戏曲团体生命活力、维护民营演出市场良性发展、提升民营戏曲演员竞争实力,也是浙江戏曲文化事业多层发展的需要。建立民营剧团长效培训机制,从各方面保障和实施民营剧团从业人员的规范培訓,切实针对民营剧团演出需求开展培训内容,可有效提高民营团体演员的专业技能、剧目开发和表演层次,推动民营市场整体演出水平的普遍提升,对地方戏曲艺术的传承、浙江文化事业建设的发展和戏曲振兴工程的推进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愿这朵盛开在田间地头的民营山花,恒久盛放于缤纷多姿的中华戏曲园地之中。

参考文献:

[1]钱宏,主编.中国越剧大典[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9.

[2]吕建华.民营剧团——来自草根的生力军[J].中国戏剧,2006(4).

[3]傅谨.思想解放与传统回归——新时期三十年中国戏剧的发展主线[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4).

[4]傅谨.戏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5]高琦华,何永.浙江省民营剧团状态研究报告[J].文化艺术研究,2010(4).

[6]杨晓浤.从浙江民营剧团看戏曲艺术发展活力[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3).

[7]陈继兴.关于发展民间文化演出产业的实践与思考——以嵊州市发展民营越剧团为例[J].群文天地,2010(11).

本论文为2014年浙江省文化厅文化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ZW2014014。

猜你喜欢
培训机制戏曲演员
新疆兵团农牧团场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研究
谈戏曲演员的舞台艺术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