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职公共体育课程为载体进行逃生避难技能教育的研究

2020-11-05 12:52戴豫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防灾灾害技能

戴豫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1 概念的界定

1.1 学校体育和高职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1]。

高职体育教育,是指高职高专院校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教育活动。它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课内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运动竞赛及训练等)。

1.2 逃生避难与逃生避难教育

逃生避难是指“人在面临灾害(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火灾)时,所采取的旨在及时、顺利逃离灾害现场,躲避灾害可能带来的身体伤害,或将由灾害带来的伤害降至最低限度,使生命得以维系的策略、方法、措施和行动。”[2]

逃生避难教育是指“在遵循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学生获得逃生避难所需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逃生避难意识、逃生避难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命、生存价值观,旨在帮助学生在灾害降临时成功逃生避难的社会实践活动。”[2]本文着重指的是地震、火灾等及其引发的其它灾害下的与体育教学有关的逃生避难技能教育。

2 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

2.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发生相对频繁。灾害具有不可抗因素,但如何避险逃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通过相关技能的学习,可以及时避免伤害或将灾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以地震为例,地震发生后的2分钟是逃生关键阶段,有研究表明,经过有效训练,对地震的反应基本能提高到4秒左右,越早反应,逃生希望就越大。

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在一线工作的比率非常高,面临的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发生灾害后面临的环境也更为复杂,而对其的避险逃生教育几乎空白。

2.2 研究价值

高职体育教育作为逃生避险教育的载体,对学生来说,是令其在掌握一项逃生技能的同时,还能促进专业身体素质的发展,也有足够的能力把逃生技能传播到身边的人群中。

体育教学与避险逃生教育在教学作用和教学模式方面规律相同,它们具有诸多相似和关联之处。一方面,它们都强调通过身体活动学习并掌握技能,而技能的掌握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另一方面,熟练掌握技能的条件是必须具备相应的体能,提高体能所使用的场地器材是基本一致的。因此,相较于高职高专开设的其它公共课程而言,体育课成为应急逃生教育的载体更具科学性和优越性。同时,在学生进行应急避险能力学习的过程中,所需物质条件由学校来提供,国内有些学校已经取得了相对的成功,它们也郑重表示学校的体育课程很有必要去接纳应急避险能力教育[3]。

因此,将避险逃生教育引入高职高专体育教育中,会为将灾后损失降到最低提供更多帮助。

3 研究结果

3.1 构建纳入逃生避难技能的高职体育教学体系

(1)教学内容。逃生避险的教学内容包括四大类: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运动能力、心理素质。理论知识由灾害知识、逃生方法和救护常识构成;实践操作包括简易工具的制作、急救技能、消防设施的使用;运动能力包括快速有序地集合、走跑,低重心跑,非平衡状态中的奔跑、攀爬、跳跃、翻滚、游泳等;心理素质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它能使人在应对灾难时及时准确地完成自身能力所及的技能以确保生命安全。

(2)内容构成。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由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构成。课内体育108学时分4学期完成,每次课90分钟的容量有限,不可能将逃生避险教育的全部内容纳入体育教学中。因此,在融入逃生技能学习时,应有选择性地在教学体系中增加发展逃生能力相关素质的内容。

高职体育课由基础模块和选项模块组成。可在基础模块的第一、二学期分别融入火灾和地震逃生知识、技能及所需的素质。选项模块则侧重发展学生逃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并反复演练所学技能。

课外要组织逃生演练,将课内教学的逃生方法实施到逃生演练中,包括自救与互救,此外,邀请心理学专家开设心理讲座,体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邀请消防支队的官兵开设逃生技能讲座,更好地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合作。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3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每学年内至少组织学生参加一次“体验式、参与式”防灾减灾实践,并作为学生课外实践的成绩予以记载。《通知》明确提出,要将防灾减灾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环节中,加强学校防灾减灾负责人培训,构建专题宣传教育活动与日常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各省市的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刻认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的防灾演练,提高学生的防灾自救能力,并且要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地方常见易发的自然灾害,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组织性的防灾演练,并使学生从中掌握自救和逃生的技能[4]。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评价更要重督导,如此才能明确教学现状、诊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手段。

3.3 教学资源建设

(1)教材建设。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将逃生避难知识编入体育教材,更好地组织教学。

(2)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中,师资队伍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定期组织逃生避险教育的专家和消防等经验丰富人士为体育教师培训,学习逃生避险的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要制定长期培训的计划并认真实施。

在师资培训时,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学会如何培养学生的逃生能力,还应使其学会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常用物品系绳结,制作简易担架,学会急救知识和技能。心理素质在逃生避险中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体育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因此在师资培训中不可忽视心理培训。

(3)场地设施建设。学校可以依托现有的体育设施建设训练场地,同时配备各项器材。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场地器材,维护费用可通过学校体育专项基金解决,还可通过有偿向社会开放获取资金,获得学校与社会的双赢。

3.4 将逃生避险技能教育纳入体育教学的手段

在逃生避险中,避险知识和体能都非常重要。体育课程可以将二者有机融合,教学中可分为三大单元,以发展相应的身体素质(见图1)。

当地震来临时,如人在室内,逃生时间充足,应手持保护物挡住头部,避开电梯、从楼梯迅速、有序撤离,奔跑到室外空旷、安全的场地等待救援,如田径场、室外空地等;若人在室外,则选择奔跑到空旷处的同时,还需要远离高压线、立交桥及高大的建筑物;若人在野外,应避免停留在山脚下,若发生山崩等现象,应沿着与滚石方向垂直的方向逃跑。这些需要体育课培养有序走、跑,非平衡状态下的奔跑等能力。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增加躲避攻击球的练习。

图1融入逃生技能的体育课程单元设置

来不及逃离时应该选择合理的自救姿势就地躲避。双手快速抱着躲到结实又能藏身的物体下方,如桌子下面等;也可以躲在稳定性好、有水源的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厕所等。躲避姿势:“一趴二抱三闭四捂”。其中涉及体育课技能的包括“一趴”和“二跑”。“一趴”指的是逃生者趴下或蹲下时要尽量蜷缩身体,这就需要良好的身体柔韧性;“二抱”是指双手抱头,如有保护物,可将其顶在头上。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入抱头跑及抱头匍匐前进的训练。

火灾发生时,除了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外,当被大火困住时,还可以把窗帘、被单等结成长的绳索逃生,体育课上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固定绳结的方法,练习爬竿、滑竿,进行力量训练等。当遭遇灾害时,面临水体,需要游泳逃生,则是游泳单元需掌握的技能和素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将逃生避险教育融入高职体育教学中,是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倡导和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这不仅是我国目前的价值取向,也是国际公认的课题。然而高职体育中,以逃生避险为主的生命安全教育尚未起步,应该加强认识,有效地提高其地位。

在融合的过程中,高职体育教学体系具有指导作用。在它的指导下才能加快教学设施的各方面建设,高效地组织教学、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切实有力地提高高职学生掌握技能的实效性。

4.2 建议

(1)向防灾避险经验丰富的国家学习,借鉴其体育课程中逃生技能教育内容,服务于我国的高职体育课程;(2)从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生命安全教育中吸取经验,把它应用到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中;(3)加强运动技能中逃生避险功能的开发,并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实施。

猜你喜欢
防灾灾害技能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劳动技能up up!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