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2020-11-05 13:38张志平丁朝阳
关键词:农业大学双创创客

张 璐,任 琪,张志平,丁朝阳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6)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创新与创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新驱动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全球范围内众多国家已经将创新驱动发展提升至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针对于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要建立跨院系、学科、专业等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要多方位多渠道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要多举措建好大学生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要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一系列要求[1]。2018年,《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再次强调,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推广创业导师制等一系列升级制度[2]。

早在2001年,安徽农业大学就开始启动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和教学环节,随着国家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安徽农业大学开展了“SYB创业培训”训练班,与校友搭建了创业平台的雏形,为部分感兴趣学生先行先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7年“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收获国赛银奖,2010年与企业搭建合作平台,2014年校创业孵化中心正式落地,这一系列举措和成绩都预示着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推动和发展。在政府、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等全方位对双创工作的深入研究、部署和改革背景下,高校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方位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等方面更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从而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在农林院校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师资人才培养体系、农业高校创客空间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地方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安徽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2010年,安徽农业大学团委先后与安徽科大讯飞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行合作,协同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并于2014年投入200平方米场地,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办公、基金和展销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2015年,为适应“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时代背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投入5 200平方米场地、300万元资金,建设了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客空间A、B、C区,并正式投入使用。从2014年开始,每年的入驻团队逐年递增,因为是农业高校,所以入驻团队的“农”字特色很明显,其中涉农业务的团队占据了60%以上(图1)。

图1 近5年学校创业团队数量以及其中涉农团队数量

(二)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情况

安徽农业大学坚持“立德树人,以赛促教,以训促学,赛训结合,择优孵化”的思路,重视创新创业大赛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自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建成后,积极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奖项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图2)。特别是团中央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和“创青春”创业大赛,成绩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图3-4)。2019年,学校荣获了一项国赛二等奖,创造了学校“挑战杯”赛事历史最好成绩。

图2 近5年学校所有双创大赛省级以上获奖情况

图3 近5届学校“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情况

图4 近5届学校“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情况

(三)安徽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情况

创客空间积极推动科研反哺教学,促进科教结合、专创融合,引导学生尽早深入实验室,融入教师科研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带着成果深入基地(安徽农业大学农业园、农翠园、八大试验站及相关企业基地)开展生产和创业实践,并设项目、搭平台、助孵化,为创客引路,为创意培土,为创业护航,还联合企业设立了“科大讯飞”“民生银行”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金,开设了“创新实验班”“生泰尔班”,联合团省委、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开设了“现代农场主班”,满足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个性化需求,并为创业团队完美搭建了全方位、多功能、综合性的孵化平台,有效将思想引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第二课堂”全过程,空间因此也获批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创业学院、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于2019年底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安徽农业大学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目前,安徽农业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尚不够准确,没有把地方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3],没有开设系统的线下必修课程,只有一些创业讲堂、沙龙、路演等,线上课程也只是零零散散的一些免费共享平台课程,更谈不上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做到“专创融合”。此外,学校没有设立专项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很难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教育部虽然倡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育方针,但学校并没有将比赛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多数双创竞赛成绩都是“靠天收”。据调查,48.49%的学生希望通过线下课程来学习创业知识,并希望能将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就业指导融合起来学习。另外,调查发现只有18.28%的学生参加过双创大赛,81.7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双创大赛[4]。

可见,安徽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多数是通过创业沙龙、讲堂来弥补理论课程开设的不足,专业特色创业项目挖掘不够深入,专业特色没有形成品牌。安徽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联系了部分企业和政府,但是在数量上远远不够,尤其是校友资源挖掘不充分,不能把多方资源整合起来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

(五)安徽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以下困境:一是大学生创客空间管理不够规范有序。大学生创客空间虽然有管理规章制度,但是运行效果还没有达到期望的程度。虽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的管理团队,但是管理的专业程度仍然达不到要求,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学校辅导员出身,自身能力、经验都有所欠缺,缺乏专业化。二是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薄弱,在引进或者聘用上也缺乏方法和力度,相关部门仅在需要时才临时聘请,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完备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师资力量不足,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达不到理想状态,导致热衷于创新创业的学生不能获得专业性、系统性的学习[5]。

二、地方农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新时代地方农业院校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就应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培养举措,应对社会发展需求,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

(一)明确目标,构建“专创融合、科赛一体、三方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1.明确目标。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价值要通过创业来体现。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3],结合地方农业院校服务“三农”,推动区域农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方针,综合起来,地方农业院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

2.构建地方农林院校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双创课程、实践课程、第二课堂这五大类(图5中部),每一类又包含了若干子课程。该课程体系图以中心“专创融合”为核心,创业通识、基础通识、专业教育、双创教育、实践课程以及第二课堂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现有的专业课程要融合创新创业内容,专业理论需要实践,实践为了更好地学透专业理论;没有专业知识无从创新,没有创新意识专业理论也不会发生技术革新、迭代演进;创新的价值通过创业来体现,创业就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必须是专创融合的培养体系[6-9]。

图5 “专创融合、科赛一体、三方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由图5可以看出,第二课堂对于第一课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填充了第一课堂涉及不到的角落,包含了各类讲座、活动、心理咨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项目路演答辩等多方面,使得人才培养得以全面健康发展。安徽农业大学自2004年就开展了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认证工作,规定完成不了素拓学分就不能顺利毕业。地方农林院校应把第一课堂以外的专业实践内容,如农事操作、农耕文化传承、现代智慧农业等方面内容融入到第二课堂中,以构建出既有鲜明特色又回归本源的地方农业院校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3.构建“专创融合、科赛一体、三方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地方农业院校应构建“专创融合、科赛一体、三方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6-7](图5),坚持专创融合理念,促进科研和双创竞赛融合,更能产生创新动力。双创竞赛的项目不会凭空而来,一定是在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上再加上教师的科研项目转化或衍生而来。科研项目让双创竞赛选题有了方向,并按照大赛的要求和模式创作了竞赛作品,经过反复修改和打磨,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让学生进一步钻研专业理论并动手实践,这个过程对于教师来说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共同打磨一件双创作品,也能激发教师创新灵感,为科研项目的凝练提供新的方向,整个过程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最后学生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和竞赛成绩(图2、3、4),教师提升了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进而实现师生双方互赢。所以,比赛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它更是科研和创新中的催化剂,让科研和创新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科研成果和创业项目。

体系中人才培养还需要外界多方资源协同共建才能产生倍数增效,高校要整合政府、企业资源,把各方资源优势融合到高校中去。安徽农业大学先后开设了“青年农场主班”“创新实验班”“生泰尔班”,为部分真正想从事农业领域创新创业的学生搭建了平台,为他们成长为“爱农业、懂农技、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场主奠定了基础。“高校+政府”协同方式,政府通过政策导向、平台搭建等方式与高校共同培育学生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高校+企业(行业、校友)”协同方式,充分发挥校友和行业资源与优势,通过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创业基地、创客空间等方面,并从企业和校友引进风险投资、提供创业榜样示范营造创业氛围,与高校共同促进学生形成“创业素质+专业实践”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找到“创业项目+资金支持”的创业实战机遇。同时,高校运用专创融合等多途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源源不断地培养更贴近政府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政府+高校+企业”形成一轴三螺旋运转模式(图6),实现循环、持续共赢发展[10]。

图6 “政府+高校+企业”一轴三螺旋运转模式

(二)强师兴创,构建高校“五层五法一聚焦”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模式

缜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如果没有过硬的师资队伍也是无法实施的[11]。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强弱,首先看的就是专业技术教育人才有多少,具有什么资质等。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交叉融合的学科,目前没有现成的专业教师,但是确实有章可循,所以建立专业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就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否实施开展的重要前提。通过构建高校“五层五法一聚焦”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模式(图7),可以快速有效组建起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图7 高校“五层五法一聚焦”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构建模式

“五层”包括:行业名师专家、企业家或知名校友、在线MOOC教育、初创企业人和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5个层面的师资相互促进、相互交融。对高校而言,更要注意培育自身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才能满足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化发展,其他层面可作为提升和补充的有效手段。行业名师专家作为行业内的先行者,高校可聘请其来校开展学术报告或者安排课程教学;企业家或知名校友,学校要阶段性请入高校开设大讲堂分享他们的创业成功经验并搭建创业和实践的平台;慕课线上平台作为当下比较成熟的线上教学,高校要选择优秀的慕课作为课程教育的一部分来填补教学资源匮乏;此外,高校还要请一些创客或者刚毕业不久的校友回校跟师弟师妹进行朋辈交流,分享创业经验和教训,这给在校生的感触更为亲近深刻;最为重要的还是高校要建立起自身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要把一些相关行政岗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培育成专业化双创教育队伍,使学校双创教育教学能高质量可持续化发展下去。这也是“一聚焦”的内容所在,外界再多的师资资源,最核心的还是校内师资力量,他们要吸收行业专家、企业家、慕课、初创企业人等所分享的重要经验和技能,化为自己所有,不断历练自己,尽快成为高校双创教育的核心力量,肩负起高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教学、实践等各方面的重任。

高校应运用“五法”来培养专业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一是请进来,请专家进校开展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专题培训、系统培训;二是走出去,参加专业教育机构、高校等组织的双创教育教学培训;三是进入企业挂职或兼职,使教师实地体验企业的运转模式,以此来提升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四是要经常性地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听取优秀双创教育经验,相互取长补短;五是学校要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课题研究,让教师不但要学习教育教学方法,更要主动去思考、探索、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涵,结合自身特色,创新性地探索一些教育教学方法,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科研,两手都要硬,才能互促互进。

(三)规划运行,地方农业高校创客空间规划设计及运行管理与服务

地方农业高校创客空间规划设计(图8),一定要把农业高校的特色体现出来,培育更多的符合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知农、爱农、事农”的新型人才。

1.农业高校创客空间规划设计特点。创客空间整体建设布局(图8),应涵盖教学、活动、加工、展示、阅览、洽谈等功能区,并注意两点:一是创业区域按相关类别分区,这样有利于同类创客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帮助,更有利于相互激发创业灵感;二是建设创业工坊,创业工坊是一个小型工具加工间,是让学生们通过动手来实现自己的想法,从而激发个人创意的场所,这是通识教育的一种方式,对于农业高校来说,更重要的还要把农业科技化、农业信息化、农业智能化的一些产物展现出来让学生一起动手体验,因此要把校内的一些特色实验室、农场、农耕博物馆等分别打造出“创业工坊”,让所有专业的学生交叉学习并体验实践,实现“做中学,学中做[12]”,从而扩展他们对本专业的认识和理解;第三,空间内部多为实训、孵化区域,兼有少量的创业实战团队,在创客空间校外区域内可设几个实战区域,让实战更贴近现实;第四,创客空间建设同时要和校外原有的实践基地、农场、试验站、研究所等共同提供创客空间所需的资源条件,也可以创办校外“校企联合创客空间”,充分利用各类资源[13]。

图8 地方农业高校大学生创客空间规划设计模式

2.构建五维运行体系,保证大学生创客空间可持续发展。安徽农业大学创客空间制定了一系列办法管理,空间运行一直是依据相关规定,空间的有效管理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效果密切相关,空间构建了“管理监督、教育培训、资金融通、赛创融合、服务保障”五维运行体系(图9)。从组织领导、管理机制、制度保障、知识辅导、赛创融合、资金融通、咨询服务等方面给予入驻项目全程式、全方位、专业化指导和帮扶,有管理、有服务,形成了一个教育培训综合运行闭环模式。项目成熟可以入驻空间,空间再次打磨包装孵化,继续参加大赛,获得大奖更可以获得风险投资,真正做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曲线上升过程[14]。

学校有一名专职教师负责创客空间场地管理,并充分发挥学生资源,组建了创客空间管理与服务中心,该中心设有4个部门,共50人,具体负责创客空间的直接管理和创业团队的服务,不仅解决了空间管理人员不足问题,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对于创业团队的管理与服务要点,一是创客空间团队依规考核,健全进退机制,实行可持续孵化。学院实训区域实行项目固定而人员流动,让学生快速试错,包容失败,体验过程,实现高校创客空间重在教育的目的,培养更多的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二是集中统一安排创业团队在校内广场展销,个别团队特殊需求、特殊申请、特事特办,既满足学校校内统一管理,又满足团队展销需求,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市场;三是每2~4周召开1次创业团队负责人例会,听取团队发展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创客空间管理规定;四是建立学校大学生创客俱乐部QQ群,让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入群,群功能主要有双创教学视频发布、线上双创教学直播、优秀双创教育新媒体推文推荐、线上创业项目和竞赛组队、创业指导老师线上答疑等等;五是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金用于帮扶创业团队,基金来源于创业实战团队的管理运行费,学校划拨、校友扶持、风险投资机构赞助等。

图9 大学生创客空间五维运行体系

(四)分层分类,依托创客空间“七级阶梯”模式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载体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创客空间,打造完善的创客空间可以有效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举措和模式落到实处[14]。高校大学生创客空间要能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作用,必须要对照“留住人、玩起来、有意思”这个标准来做。所谓“留住人”就是需要创客空间有足够的吸引力,创业文化氛围、榜样示范营造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让人一看就想加入进来。“玩起来”就是搭建平台,让创客可进行实践操作,创业工坊对于新生入校体验非常关键,高校应整合实验室、操作间、生产基地、智能农场等场所打造多种类型的“创业工坊”,让学生能够玩起来,玩的同时又能感受到创新的魅力所在。“有意思”是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结合起来,把专业技能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价值所在。对于地方农业院校,更应该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爱好,把农业信息科技、动植物生命科学等方面在“创业工坊”中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科技化、智能化、产业化的魅力。

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客空间构建了“七级阶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图10)。创客空间根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分类。启发平台针对全校100%的在校生,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创新创业知识内容,通过网络、新媒体、榜样示范、校园广告栏等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文化,通过建立创业工坊让学生一入学就用体验式的方式感受创新创业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开启学生创新创业梦想;教育平台针对100%的在校生,通过慕课、课堂教学、创业沙龙以及创业培训等,进行创新创业知识传授和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实践平台针对70%~80%的在校生,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创业模拟以及项目路演等方式进行培养;实训平台针对30%~40%的在校生,依托各学院专业特色打造的学院主导、项目固定、人员流动的方式进行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训;孵化平台针对10%~15%通过参赛或者大创项目拥有的创新创业项目但不具备注册公司条件的在校生进行孵化;实战平台针对2%~5%已注册公司的在校生和毕业两年内的校友进行实战帮扶,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提升创业成功率;立标平台针对初期创业较为成功的创业者进一步提供资源和平台来加大扶持,培育出创业典型,树立标杆,用以榜样示范引领,营造高校创业氛围。

图10 大学生创客空间“七级阶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三、结语

安徽农业大学构建了“专创融合、科赛一体、三方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专创融合理念,促进科研和双创竞赛融合,形成了“政府+高校+企业”一轴三螺旋运转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加深了院系专业和机关部门的沟通联系,进一步拓展了校内外资源的互联互通,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采用“五层五法一聚焦”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快速有效地组建起了一支包括行业名师专家、企业家或知名校友、在线MOOC教育、初创企业人和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在内的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对于学校创新创业师资人才培养开启了良好的局面;构建了“管理监督、教育培训、资金融通、赛创融合、服务保障”大学生创客空间五维运行体系以及创客空间的“七级阶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来看,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有较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理念,结合国家宏观计划、社会发展需求、高校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设计,为国家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出台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宏伟目标,用创新创业教育新范式提升硬核科技驱动的创业,为强化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做出贡献[15]。下一步,安徽农业大学还将就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一步结合学校专业特色,不仅要将创新创业的意识、能力和素质普众化,还要促进创新创业在农业特色学科领域中的突破,在AI+农业、物联网+农业、生物质+农业、分子+农业、基因+农业等多方面寻求技术创新与突破,争取开发更多基于技术创新的创业项目。

猜你喜欢
农业大学双创创客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张振、李杰作品
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小创客”有法宝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