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慕课时代”的SPOC教学模式①

2020-11-04 10:50孔祥宇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育者学习者教学模式

孔祥宇

(国际关系学院 教务处,北京 海淀 100091)

一、慕课的争议与困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知识传递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教育教学模式也正在被重新塑造。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逐渐兴起,其中慕课以“优质、大规模、开放性和在线性”为价值理念,学习者通过免费或者廉价的课程平台进行自主、开放地学习,其根本出发点在于通过互联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学习者获得平等而包容的高质量教育[1]。201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际教学与信息化大会发布《青岛宣言》,倡导通过信息技术解决学习鸿沟,通过各级政府、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开放网络教育资源的潜力,实现有质量的教育。教育部也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管理的意见》,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慕课的建设与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特别是随着一些课程平台与知名大学合作,推出学分认证课程,这种教育模式在全球遍地开花,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2-3]。对于学生来说,如果通过网络就能聆听世界名校知名大师的精品课程,那么是否有必要背井离乡支付高昂的学费去读大学?对于老师来说,慕课大规模的授课方式,使得教学过程几乎无法与学生互动,不能获取实时的教学反馈。对于高校来说,如果采用慕课大规模培养学生,是否会降低学校的声望与品牌价值?此外,慕课还有一些现实困境需要克服,如7%-9%课程通过率,等[4]。

二、SPOC教学模式的内涵

正是因为慕课在现实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顶尖名校开始尝试SPOC课程,其融合了网络学习和实体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因此有人称之为“后慕课时代”[5]。本文将SPOC教学模式定义为:在多种理论指导下,运用高校网络平台和媒体设备等工具,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将小规模的、有限制性的互联网教学和线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优化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因材施教,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课堂传授知识、学生课下练习,变成学生课前利用在线资源完成知识点的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讨论、任务协作及面对面交流互动等方式完成知识的内化。

SPOC是对慕课的继承、完善和超越,虽然两者在课程内容设计、技术平台等方面并无太大差异,但SPOC在教学形式上有了较大的创新:(1)在运行机制上,SPOC课程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展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选课时会提前对学习者进行筛选和细分,一般会设置准入性条件。(2)在教学形式上,慕课主打线上学习,而SPOC更加主张混合式学习,即将线上学习和面授课学习结合起来。(3)在教学流程和效果上,与慕课开放性访问和普惠性教育不同,SPOC课程的学习人数相对较少,教师对于学习过程的介入更充分,对于课程作业、答疑的指导和批改也更准确和频繁。

SPOC主张的混合教学模式不等同于教学模式的混合,并不是简单的将“教为主”的面对面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进行简单叠加,而是混合了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教学理念,即包括网络虚拟课堂学习和翻转课堂学习的混合,也包括教师“教为主”和学生“学为主”的混合,还包括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混合,此外也包括自定义时间学习和集体同步学习的混合[6]。

三、SPOC教学现状调研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和SPOC课程评价标准的理念作为分析框架,了解目前SPOC课程实践现状,从而对SPOC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涉及课程平台、教育者和学习者,因此研究对象必须包含这三方面。课程平台选取的“爱课程”网,是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大建设项目,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建设、运营和维护,承担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与管理工作。

课程主要选取“爱课程”平台上的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所开设的计算机类SPOC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模式。为了平衡被测试者的样本范围和异质性,保证测试数据的有效性,笔者通过开设该课程为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的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教学评价系统,发放在线学习的调查问卷590份,同时后台筛选出注册课程的1400名学习者,并向他们发送在线问卷调查的链接,收集其学习情况的反馈。

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对问题的态度行为进行等级划分,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分。共回收问卷768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754份。通过SPSS软件进一步进行信效度分析,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91,说明问卷数据信度较高;KMO的值为0.89,表明效度也较好。

研究数据的另一部分源自平台的客观学习记录。我们利用后台将这些学习者的学习记录、学习成绩的详细记录与在线填写的问卷进行匹配、整理和转化,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个体,从而准确、客观地了解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况

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学生,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主要作为通识课程和先导课程,主要在入学的前两年进行,这与调研对象的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调查对象是人文、社科、经管、理工等专业大类,工学类学生达到20.1%,而农学、艺术和医学的学生较少,基本可以忽略;男女比例为43∶57,也在正常范围内,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概况

(三)SPOC课程的现状

1.学习投入分析

SPOC课程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已经发生巨大转变,既不是一个单纯的线上慕课学习,也不是一个单纯的传统课堂授课。它采用一种混合学习的策略,教育者在授课前通过课程平台向学习者提供学习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料,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听课、线上小测,实现对概念、理论与原理、基本方法的初步认识;在实施课堂教学阶段,学习由独立自主转向协作交流,学习者通过与同伴、教师互动,完成知识的整合、迁移与内化。具体来说,在线学习时,课堂上接触的教师和同学被线上视频、课件所取代,纪律和秩序被完全自主的学习策略所取代,传统教学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被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的碎片化学习模式所取代。与此同时,课堂教学中的讲授环节,已经被翻转到课下,课堂上通过小组或团队形式的协作学习,实现对知识信息的深度加工。

第一,学习时长。为了满足在线学习碎片化的特点,主讲教师线上授课一般都对知识点进行分割,使得学习时间灵活可控,但我们仍可认定低于5分钟的学习属于无效学习,15分钟以内学习不会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表2中可以看出,总体来看,大多数学习者单次学习时长为15-29分钟、30-59分钟两个时段,比例分别为37.7%和37.9%,在线学习时长与线下传统课堂中的教学时长相符,基本遵循了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规律。此外,通过后台管理数据分析发现,学生每周学习两次到三次占比高达72.8%,一周学习一次的为13.8%,两周学习一次或更少的仅仅只占3.8%。实际的在线学习频率,与线下教学的上课频率也相近,甚至更高。为了配合线下的翻转课堂,每周学习一次应该是最基本的保证。

表2 在线学习时间

第二,学习任务感知。目前的数据表明,学习者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模式需要花费比普通课程更多的时间来学习,23.98%受访者认为,这种学习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所花费的时间在2倍及以上,42.61%受记者认为学习时间增加了1倍,如图1所示。采用SPOC模式教学,传统面授环节的知识点讲解被前移至线上进行,学习者要在课前花费更多学习精力完成知识的初步认知,因而,从感知上来讲,任务量增加。

图1 SPOC模式与传统模式学习投入时间对比(%)

第三,自主学习能力。SPOC在线学习与MOOC教学模式都是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下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这对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习者普遍自我评价较低,如图2所示。结合图1,因为一方面学习任务增多,另一方面在线学习与教师时空又具有隔离性,学习者缺少自我控制和自我规划,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按时完成任务这一项自我评分较低。

图2 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评价

2.学习资源分析

教学资源是SPOC教学的基础。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为了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优质而又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对于一门具体的SPOC课程来说,学习者首先观看课程视频,查看与之相对应的讲义课件等内容,完成知识的导入,之后通过课后习题、单元测试进行自我检测。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参考文献、案例、学科类支持平台和VR(虚拟仿真实现)技术等等,辅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第一,资源认可度。从调查数据来看,学习者对课程视频认可度最高,达到4.15。作为SPOC课程资源的核心,课程视频承载着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其设计和开发都是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所以受到格外的重视。课程视频流程复杂,对拍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外包团队的支持,通过 PPT 讲授、动画、课堂实录和录屏等方式,再将声音、图像、文字等进行整合,最终通过多维度的视频形式把知识点呈现在学习者面前。至于与课程视频相配套的讲义、习题、试题和文献等资源也都能够得到较高认可度。而与课程视频没有直接关联的教学案例、学科支持类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还较为欠缺,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课程资源认可度分析

第二,资源呈现方式。如图4所示,学习者需求最多的是视频和动画,其次是文本,最后是音频。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提到,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 Treicher)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7]。视频和动画资源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通过视听感官双重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视觉或听觉要强得多,所以这也是学习者的首选。图像和文本通过视觉获取信息,学习效果相比来说存在差距;而音频资源仅通过听觉获取信息,信息承载量过小,因此需求最小。由此可知,学习者对动态资源的需求程度较大,考虑到学习者需求,在资源的呈现形式上应该丰富多样,多呈现视频、动画形式的资源,注重纯音频形式资源的多样化、组合式使用。

图4 资源呈现方式需求分析

第三,资源类型需求分析。从资源类型来说,因为调查对象集中在计算机类课程,所以学习者需求较多的两类资源是案例和辅助学习工具,如图5所示。从数据上看,学习者对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源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有的资源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存在尚未完全激发学习者进行扩展学习的问题。因此,在课程资源规划时,应该强化学习案例集和辅助学习工具,譬如软件包等拓展资源。

3.学习互动分析

SPOC课程中,教育者通过设计合适的“线上+线下”学习活动,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体验。因此,学习互动也包含“线上”和“线下”两个环节,在整个教学中非常重要。

第一,线上互动。线上学习模式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通过课后习题、单元测试的形式,帮助学习者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然而这种学习模式沟通交流并不同步,具有天然的时空隔离性。若反馈的支持不够,容易造成师生情感缺失。线上反馈活动主要通过论坛讨论和答疑的形式,调查发现,82.1%的学习者认为论坛中讨论交流的氛围不足,72.8%的学习者认为问题反馈不够及时,56.3%的学习者认为问题常常被忽视,38.7%的学习者认为问题解答水平有限或回答不理想,如图6所示。可见SPOC课程线上互动还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尤其是互动参与度明显不够,学习者和教育者都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图6 线上互动自我评价

第二,线下互动。翻转课堂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主讲教师在上课时主要承担引导者角色,给予学习者机会进行交流互动,充分自我展示。但从数据来看,大部分学习者并不能积极参与讨论,而是更倾向于倾听,具体调查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翻转课堂表现

4.学习成绩与满意度分析

第一,成绩相关性分析。SPOC课程一般采用多种方式的混合评价。对其各因素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与总成绩相关性最高的是单元作业和单元测试,其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94和0.751,这说明对于SPOC课程来说,平时主动自觉地学习至关重要。翻转课堂教师的评价也相对来说较为重要,通过课堂上协作学习可以有效内化知识点。而同伴互评相关性最低,说明目前学习者之间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还较为欠缺。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学习成绩相关性分析

第二,学习满意度分析。当前课程平台上的SPOC课程数量较少,先期开课的教师基本是各校的名师,因此教师风采和教学内容的评分都较高,得分都在4分以上。但是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的分数为3.88和3.62,低于教师风采和教学内容。对于教育者来说,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需要进一步转换观念;另一方面,学习者对传统面授模式仍有很强的依赖性。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多阶段的方法,从学习结果、学生能力提升、学习帮助、追踪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分析,得分为4.17,如表5所示。

表5 学习满意度分析

5.学习平台分析

学习平台作为联结学习者和教育者的媒介,为学习者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学习者的学习管理、线上听课、在线交流、作业测试及学习评价等主要学习过程,都围绕学习平台展开。良好的学习平台,能够有效促进深度理解课程内容,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促进知识的协作与共享,从而保证学习的效果。

第一,用户体验。就SPOC课程平台而言,不仅要关注其支持学习服务功能,还要从学习情境和学习者偏好出发,提升学习体验。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学习平台评价

目前学习平台课程平台的界面导航和稳定性得分都较高,平台目前也都支持移动端访问,只是支持的程度上没有PC端效果好,因此得分略低,流畅性评分在这几项中得分最低,这与访问终端的系统性能和网络环境密切相关,也存在集中访问导致服务器负载不均衡,从而产生视频卡顿。

第二,智能辅学。在大数据时代,识别学习者特征,从而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目前的课程平台的发展现状来看,学习分析和智能导学这两项得分都较低,学习者对其认可度并不高,还有较大改善空间。

四、SPOC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

(一)转变思维模式,将课程重心放在翻转课堂

SPOC虽然是将互联网教学和线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进行结合,但其核心仍在于线下的翻转课堂。它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育者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而是利用课堂通过讨论、任务协作、面对面交流互动等方式完成知识的内化。不论是学习者还是教育者,都要顺应这种变革,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改变原有的惯性思维。

然而,从目前SPOC教学模式的运行情况来看,学习者能够较好地完成前置线上学习任务,而在翻转课堂的表现并不佳。究其原因,学习者以往的学习经验往往停留在以记忆为主要目标的浅层水平,因而在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环节延续了这一习惯,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不强,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其对SPOC课程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将课程慕课化,着重线上学习内容的构建,忽视了在翻转课堂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深度学习。课堂活动作为教育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的环节,是翻转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者通过提问引导学习者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当学习者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能及时得到教育者和其他学习者的良性互动时,翻转课堂才能发挥其融合和催化作用。

转变思维模式,根本上在于构建“学习共同体”,把学习当做同世界的“相遇”和“对话”。一方面教育者要关注学习者的能力和需求差异,把握知识和认知之间的关系,为建构联系搭建桥梁;另一方面学习者也要主动适应活动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模式,摆脱固有的被动心态,积极参与、积极表达。

(二)转变学习观念,提升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和自控力

SPOC教学模式采用“课前传授+课上内化”的教学形式。从理论上讲,SPOC教学模式通过对学习时间进行重新分配,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支配权,让他们根据自身情况控制学习进度,以提升学习效果。然而,如果大幅减少面授环节,盲目依靠没有老师引导的在线视频学习,将会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教师能否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是SPOC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有意愿,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执行计划并进行反思的能力。教师在SPOC课程开始时,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制定天、周、月的学习目标,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计划。其次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构建和习惯培养,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提升学生对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的信心。

(三)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SPOC课程进行考核

课程考核是检验SPOC课程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SPOC教学模式包含课前的网络在线学习和课内的师生、生生协作学习,这两个环节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该教学模式的效果。对线上学习进行评价,需要建立学习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构建学习的痕迹管理。在大数据时代,学习者观看授课视频次数、参与教学互动次数、浏览教学内容次数、解答问题数与正确率等,都可以作为学习者学习结果、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反映。翻转课堂中要综合学生课内发言质量与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之间互评、课堂练习与学习报告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SPOC教学中,要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绩效性评价的配套使用,来评估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基于平台优势和后台管理,教育者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可以进行“可视化”和“全流程”的数据分析,也要求教育者具备更强的包容度和公平度,注重教育目标的均衡性设定和教学资源的差异化投放,加大“扶贫”力度。教学管理部门也要合理利用后台数据的“上帝视角”,兼顾教育公平和教学效率,对教育者的教学效果进行系统评估,并及时提出指引性的建议。

(四)大力推动课程平台智慧学习功能

从运行效果上来看,线上学习平台用户体验较好,基本上能够满足学习者和教育者的基本需求,但在智能导学和学习分析方面还有所欠缺。在大数据时代,理解学习者与平台交互的行为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它对于个性化服务和推荐的产生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课程平台产生的海量数据必须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处理,这是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这一指标表征为追踪资源利用情况,对利用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生成直观的量化报告,为学习者改进自主学习策略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交互及其表现水平和学习者特征,预测学习者需要在合适时间内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和资源,由此推荐学习路径,更有效地提升学习效果。

五、结 语

SPOC教学模式作为对慕课的继承和完善,在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将小规模的、有限制性的互联网教学和线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激发教育者去寻找更有创造性的、更连贯的、更加个人化的、共同学习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8]。

在SPOC教学中,教学理念、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课程平台的智能导学方面还存在欠缺,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用以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改进。笔者认为,近年来以“大智物移云”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爆炸,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也是互动式教学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要借助AI(人工智能)技术对学习者进行数据画像,将传统的“千人一面”的交汇式、灌堂法教学,转变为“千人千面”的交互式、沉浸法教学。在高质量的SPOC课程资源大踏步地进入课堂教学之中,在教育者打破思维定式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大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的学习模式将成为教育新常态。

猜你喜欢
教育者学习者教学模式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