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研究

2020-11-04 10:47张大鹏
图书馆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区块基础设施智慧

张大鹏

(太原市图书馆,山西 太原030000)

1 引言

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它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1]。2020 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定义与范围,即信息基础设施,如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2]。新基建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见于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随后不断明确、升级与丰富,最终于2020 年4 月形成一整套新基建理念。新基建作为一项信息化基础设施,各行各业均面临转型升级。

就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而言,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供给能力不断改进、增强。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资源配置不均衡、数据运用不充分、数字化建设处在起步阶段,许多服务仍无法实现区域覆盖等。借助新基建技术补足短板,为人民群众供给普惠均等的文化资源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行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基建给公共文化领域、公共图书馆行业带来怎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公共图书馆又将如何去适应和应对新形势,值得深思与研究。

2 新基建带来新挑战与新机遇

2.1 新基建主导信息化建设进程

新基建是在以钢铁、水泥、路桥等为主的传统基建基础上,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的新时代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共同点在于均为不同领域的基础设施,差异点在于新基建具有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征,重于信息化水平提升,更强调知识的高速生产、快速传播和高效应用。

任何行业的信息化,均离不开新基建的支持。为有效实现我国“十三五”阶段信息化发展目标落实落地,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我国经济社会的促进、引导作用,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社会领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打好信息化在全社会各领域深入融合应用的底层基础。可以预见,新基建将主导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信息化建设进程,推动社会各行各业迈上新台阶。

2.2 重新定义图书馆信息化

新基建涉及到信息化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均囊括在内,是一张网,是一个整体,更是一个体系。从这方面看来,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并非只限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RFID系统建设等方面,还应考虑和探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科技对于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的影响。事实上,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也正在发生变革,国外探索出下一代图书馆系统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整合多种服务,经由前端系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搜索界面的方式,并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手段。新一代图书馆系统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多功能的管理系统,还需要搭建支持图书馆发展的“生态圈”。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点:

2.2.1 资源整合:将图书馆庞大的馆藏(包括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统一纳入业务系统实现体系化管理,从而增加云馆藏。

2.2.2 数据整合:打通各平台、各数据库间信息数据流通渠道,实现创新服务与数据联动生态,各项服务数据互通互联,从而构建“服务大平台”,实现全局化服务模式。

2.2.3 智慧管理:实现图书馆业务功能的部分改进与增删不影响系统整体结构,最后构建出可以任意组合、拆分的松耦合的庞大体系,整合多种应用提供到统一前端展示,打造新一代智慧图书馆生态体系。

2.2.4 智慧服务:向读者服务方向转移,以健全的大数据挖掘、利用、决策机制催生新型服务业务,促进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升级。

2.3 新基建助推图书馆变革

新基建涵盖了5G 基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以新技术赋能各类产业协同发展,带动互联网加快创新,构建新型现代化体系,推动信息化产业改革。

随着新基建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仅依靠扩大馆藏资源已无法满足读者深层次的知识需求。在5G时代,图书馆需要做出自我变革和调整发展逻辑。通过开展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开放获取、学科服务以及用户情境感知的智慧推荐等服务的探索,未来,我国图书馆新的业务范围将围绕知识型、学习型、空间型和移动化服务建设,以服务创新驱动图书馆智慧发展。与此同时,随着5G的到来,以馆藏为核心的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也需要做出重大转变。要提高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效益,就要以数据为中心驱动业务流程变革,真正将海量数据转化为生产力。

3 新基建驱动图书馆智慧化与智能化

3.1 智慧图书馆新定义

当新基建以创新科技、提高效率为图书馆带来更高效的服务效益,并全面满足智慧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需求时,新基建越来越成为图书馆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并重新定义了现代化智慧图书馆。新一代智慧图书馆需要通过优化数据管理、搭建智慧数据中心、设计新型业务架构顶层、重构智慧化的馆藏资源与知识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改造来重塑智慧业务服务平台。

新一代智慧图书馆读者服务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设计为涵盖图书馆从业务支撑到用户服务的一整套技术体系。技术层面上,将打破以往业务系统孤立运行的状况,将各应用软件联系起来。其架构包括基础层的网络服务设备,数据存储层,“各应用程序交换信息”的支撑层,“资源保存、采集、发布与服务”的服务层,以及高效使用的用户层,从而建立一个相互协作、功能互补、数据共享的智能服务体系,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支撑智慧化图书馆发展新形态。具体见图1。

图1 智慧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结构示意

3.2 智慧图书馆建设思考

新一代智慧图书馆系统覆盖了图书馆目前绝大部分的业务,为了避免业务系统单独分离的情况发生,应从图书馆业务整体出发,通过整合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实现主线业务和支线业务的高效协作,形成自动化的智慧服务模式。

3.2.1 云计算优化图书馆总分馆配置

借助云计算技术,分布式存储多馆数据。建立一个以云计算技术为依托的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全面实现区域内图书馆的文献信息管理的电子化、自动化,最终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和图书资料的通借通还,促使资源优化配置。还可打通市级和省级图书馆数据传输渠道,将资源云共享,不断向下扩展至乡镇、社区等基层馆,打造多层级总分馆模式,具体见图2。未来还将不断向其他馆扩展,立足均等化文化服务,覆盖全区域,充分整合资源,注重成本效益。

图2 云计算分布集群技术多层级总分馆体系

图书馆应用平台建设存在复杂性的特点,需要对数字资源进行采集、加工、整理和存储等,资源建设直接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结合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中心搭建与管理,将图书馆各类资源予以抽象、转换后呈现出来,打破原有各类资源的不可切割障碍,让读者能够一步到位获取多方资源。采用云计算技术搭建的资源中心能够实现整体的图书馆电子资源评估,实现系统化的资源分析评估与决策,是未来图书馆资源建设在新基建的支持下可优先发展的方向之一。具体见图3。

3.2.2 区块链构建区域公共图书馆一证通

目前区域公共图书馆业务主要围绕馆际互借、资源建设和文献流通等开展,存在中心化的特点,造成城市、乡镇资源分布不均。而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通借通还、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的图书馆集群体系,需要借助区块链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和可溯源等技术特性。一是利用区块链技术,使读者信息、借还数据、图书馆藏上链形成区块数据;二是借助图书馆区块链建设,解决信任确权问题,实现全国区域内图书馆书籍的一证通借通还;三是通过区块链实现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元数据仓储,从技术上解决了跨平台沟通问题,无需人工干预。以区块链赋能公共文化服务,能够轻松实现全域图书馆通借通还,系统安全稳定,数据有源可溯。

图3 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中心结构示意

3.2.3 物联感知搭建RFID智慧借还体系

RFID技术是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基于RFID体系化的感知网络基础建设,打造出图书和书架专属传感网。通过分析图书和书架数据传输路线、操作系统、存储功能和专门的应用程序,让馆员和读者可以随时掌握其准确位置及其周边环境,实现图书标签、自助借还机、安全门、业务系统等联动。读者进入图书馆后,自行完成图书的借还服务,降低图书馆人员成本,实现服务自助化、自动化,能够更好地满足业务和服务发展需要,为读者带来便捷高效的服务效益。感知互联实现读者、图书、馆员、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是实现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的基础。

3.2.4 大数据赋能推动决策机制变革

当前图书馆各项文化服务基于不同应用平台开展,且各平台、数据库间信息数据不互通,导致用户与馆员无法在同一业务平台关联其他业务数据,文化服务只能以小单元模式开展。新基建下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将实现社会领域内的“数据物联网”,“让数据说话”成为各行业科学运行体系的前提之一。公共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升级也需要对全馆业务数据进行“数据治理”,重构数据参与的业务流程与服务应用,进行数据管控赋能,以健全的大数据挖掘、利用、决策机制催生新型服务业务,促进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深化大数据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为新基建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深度、可视化、个性化、数字化信息服务提供方向引导,使用户行为具有“可知性”。

4 新基建赋能公共文化服务行业再上新台阶

4.1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效益显现

4.1.1 “平台+数据”有效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大数据对接,利用区块链技术和云服务平台,扩大服务范围,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有效业务协同,让文化单位与文化资源有效联动。“平台+数据”有效突破数据在协同共享、多源融合、信息溯源、隐私保护、安全可信等方面的治理障碍,从而有助于构建完善、强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1.2 “区块链+云计算”去除文化壁垒

新基建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将使县级及乡镇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需求得以满足,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基于先进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助力其演化为全社会流通共享的文化要素,构筑起“准公共文化”形态的基础设施,采用共享文化的模式为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广泛使用。

4.1.3 “人工智能+文化”全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革新

我国公共文化体系正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加强5G网络、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的建设,融合公共文化服务特征,创新服务理念,由“馆员主导”向“大数据决策”转变,由“单位协同”向“全区域联动”转变,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4.2 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可期

4.2.1 推动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

当前,我国强调加快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为核心的“新基建”发展步伐,融合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对城市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建设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城市。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布局神经网络,人、物、事件等动态运行可有效感知和实时决策反馈,迅速解决政府管理、社会治安和公共民生服务等问题,也必然会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2.2 5G创新公共文化生活形态

随着新基建技术的逐渐深入应用,5G 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改变。5G与视频直播结合,给用户带来高清无卡顿的视频体验;5G与虚拟现实结合,利用云端强大的算力,AR、VR沉浸式体验更流畅;5G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5G 也将不断创新公共文化生活形态,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5 结语

新基建的加快推进,带动新一代智慧图书馆业务功能和应用场景的创新发展,不断为图书馆的转型变革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通过智慧新平台,构建科学高效的智慧应用场景模型,创新重构智慧服务整体生态链,持续推动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是智慧服务研究的新使命与新方向。

猜你喜欢
区块基础设施智慧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