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明
(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湖北 孝感432000)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关注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有研究表明,65.33%的用户将互联网作为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包括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移动网络[1]。可是作为用户获取健康信息重要渠道的搜索引擎或社会化媒体上的内容鱼龙混杂,人们搜寻高质量的健康信息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甄别[2]。因此,面对日益旺盛的网络健康信息需求,建立高质量的健康信息服务网站十分必要。正值习总书记“健康中国2030 战略”提出之际,基于网络上健康信息杂乱无序、可信度不高的现状,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中心,应以此为契机,利用自身馆藏优势,加强门户网站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为大众提供权威可靠的健康信息,这将是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的生长点、实现社会价值的新路径。笔者将对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门户网站健康信息资源组织与健康信息服务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对其他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有所裨益。
早期业界将健康信息的内涵局限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主要跟医学有关。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和疾病预防的重视,健康信息的外延逐渐扩大,它泛指一切与健康相关的信息,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药物、营养、减肥、美容医学技术、医疗设备、健康教育及政策等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报告表明:人类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另有1/3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再有1/3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沟通可以提高治疗效果[3]。因此,为公众提供预防保健与健康医疗知识为主的健康信息服务显得十分必要。
健康信息服务是指信息机构按一定的方式向患者和公众提供有关健康状况知识和卫生保健服务的信息,以满足用户健康信息需求并辅助用户做出健康决策。健康信息服务含与用户面对面交流的线下服务与网络线上服务,笔者主要研究公共图书馆网络健康信息服务。
据前期文献调研,有些专家学者对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资源及常规服务进行了研究,但很少有对公共图书馆门户网站网络健康信息资源及组织方式进行研究。笔者依据《中国图书馆年鉴》对我国32所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门户网站进行深度调查(调查时间截至2019 年9 月),调查对象涵盖4个直辖市、5个民族自治区和22个省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设有两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分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以深入系统了解图书馆网络健康信息资源组织与开展服务状况。在对健康信息资源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对门户网站健康信息主要服务项目——讲座服务进行研究,具体包括在其首页的链接位置、信息组织层级、服务开通时间等。同时,对基于社交媒体及移动图书馆的移动健康信息服务也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我国32所省级公共图书馆门户网站调查
续表
丰富且权威的健康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网络健康信息服务的前提和保障。除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及青海省图书馆主页未发现健康信息方面的电子资源外,其他公共图书馆都比较重视健康信息资源建设,在纸质馆藏OPAC与电子资源中关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疾病医疗、疾病预防、养生等方面的文献都有收藏。在其网站首页醒目位置提供馆藏书目查询、本馆数据库链接,点击链接就可查找到所需要的健康信息。
调查发现,网络健康信息服务已经在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中普及,开展健康信息讲座是其主要的服务方式。在开展讲座服务的图书馆中,每个公共图书馆的门户网站都把网络健康信息讲座服务作为主要的特色服务,并在首页以“某某讲坛”“某某讲座”“某某讲堂”名称提供链接。如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中山讲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的“桂海讲坛”。除福建、青海、西藏、新疆4个图书馆外,占总数87.5%的省级公共图书馆都开展了健康信息讲座服务。
开展讲座服务的图书馆中有75%的图书馆提供讲座服务链接,有的直接在首页上方以服务菜单的形式呈现,如河南省图书馆;多数图书馆采用在首页提供图片或文字的超链接方式,并设置在首页较醒目的位置,目录链接层级一般最多不超过三级,逐级点击即可进入。
调查发现,2010 年前开展健康信息讲座服务的图书馆有5个,他们是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其中湖南图书馆始于2005年,是最早开展健康信息讲座服务的图书馆。
由于当前人们普遍利用手机查找信息,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APP 开展移动健康信息服务是大势所趋。除福建省图书馆外,其他图书馆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服务。除包括河北省图书馆在内的6个图书馆外,其他图书馆都开通了移动图书馆APP服务。大多数图书馆在信息门户主页设有微信和移动图书馆图标,方便人们使用手机添加关注,实现随时随地查找利用健康信息、关注健康信息讲座活动与健康类书目推荐、进行移动健康信息咨询等。
基于以上调查,笔者发现虽然大多数图书馆都开展了健康信息服务,但只有少数图书馆比较重视健康信息资源组织,整体来说所提供的健康信息服务处于较基础的水平,表现在网站健康信息组织易用性不够,服务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健康信息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具体存在如下问题。
许多图书馆提供的讲座服务中关于健康主题的数量并不多,许多有项目却少内容,甚至无内容,如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到目前为止关于健康的讲座仅看到3个,“讲座视听室”关于家庭教育显示“无相关信息”。湖北省图书馆的“服务/社区”下无内容。黑龙江省图书馆特殊群体栏目下有针对老年人的服务,但其中无一条与老年人相关的信息。首都图书馆的“爱家讲堂”虽自2007年就开始了,但提供的讲座服务却主要集中在2012年和2013 年,之后就没有再开展。健康信息服务频率若不稳定,势必容易失去读者的持续关注。
许多图书馆网站的健康信息服务导航不清晰,为了让读者能迅速找到该项服务,应将健康信息服务放在首页醒目位置,并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提供一级链接。如吉林省图书馆的“文化吉林讲坛”并不是笔者在网站首页通过链接可以找到的,而是在公告专栏中发现的,且在内容安排上将健康信息混在文化类信息中,读者查找起来很不方便。图书馆在进行信息组织时应将健康信息作为一个单独专题,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将讲座按文化艺术、科学教育、历史地理、健康生活等进行细分,便于读者迅速找到其感兴趣的专题。
所有图书馆除提供健康类文献OPAC查询外,大多数图书馆开展了网络健康讲座、微信公众号服务、在线咨询等服务。同时发现,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健康信息,普遍网友评论很少,难以给其他读者提供实用性的参考。湖北省图书馆移动健康信息服务做法值得借鉴,其“长江讲坛”有专门的APP,在网站主页扫描客户版二维码,或在安智市场、苹果商店搜索“长江讲坛”,搜索成功后进行下载安装就可使用,大大方便了读者通过移动服务平台查询健康信息。
如上海图书馆康复文献阅览室,据阅览室文字介绍,该室接待残疾读者和老年读者,但仅提供阅览服务。笔者认为,鉴于读者身体状况的特殊性,可尝试提供康复文献外借服务,或将康复文献数字化提供网上阅读,方便读者在家阅读。图书馆在健康信息服务中,应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多替读者着想,多途径改善读者的阅读体验,为读者提供体贴入微的个性化服务。
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健康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强数字健康信息资源建设。一方面图书馆应多途径收集、整理与分类各种健康信息资源,建立专题数据库,方便读者网上查询[11];另一方面,图书馆应与其他医学图书馆或医疗机构加强合作,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最后,图书馆专业馆员可收集网上健康方面的MOOC 资源,搜集国内外真实、权威、官方的健康信息中心与专业医疗机构网址的有效链接,并注明来源出处,整理后建立健康信息资源导航,方便读者浏览。应该强调的是,在进行健康信息收集时,要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及时删除过时信息及无效链接,建立最新链接,使读者能及时地了解最新的健康信息,以增加读者对网站的信任感[4]。为了更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更新无效链接,图书馆可在主页提供网站管理员的邮箱或其他联系方式,供读者及时向图书馆反映。
调查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对健康信息的关注内容有明显区别。如年轻父母关注儿童感冒发烧疾病预防方面的信息,青少年关注心理健康咨询方面的信息,中年人喜欢关注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信息,老年人关注老年常见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健康保健类信息。因此,一方面图书馆应对读者群体进行细分,按读者的不同年龄段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信息,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推送,提供差异化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从读者的角度考虑,由于健康信息庞杂,医学术语数量多,读者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困难,如果图书馆从读者实际认知习惯考虑,将健康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分类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覆盖全部疾病,且描述做到简单易懂,则有利于读者快速定位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健康信息内容的可读性与易用性是读者选择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前提条件[5]。因此图书馆要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及其组织呈现方式。首先,为了使健康信息内容更形象、易于理解,可利用动漫技术、多媒体技术将晦涩难懂的专业医学知识变得简单直观,如通过Flash 动画让读者了解疾病对健康的影响过程,以减少人们理解的难度。其次,开发健康信息服务的自助服务模式[6]。因健康咨询的敏感性和隐私性,开发可用于读者自助解决问题的健康信息服务系统将受到读者欢迎[7]。或利用FAQ形式,或通过在线健康信息问答平台,以增强信息的交互性。再次,创造条件开展APP服务,方便读者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健康信息移动查询。最后,加强健康信息组织与揭示的科学性与规范性,避免使用太多的专业术语,尽量使用简洁易懂的词汇或图片给读者一个对疾病状况的清晰概括[3],同时,要有清晰的页面导航,链接层级越少越好,杜绝出现无效的空链接。当人们感知到通过图书馆网站获取的健康信息较其他来源信息质量高且易懂,获取更方便,就逐渐会将利用公共图书馆信息门户搜寻健康信息变为习惯。
当前,许多公共图书馆缺乏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馆员,在信息资源建设和参考咨询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读者也不信任和认可馆员的健康信息服务能力。为了提高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水平及读者认可度,必须加强健康信息服务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第一,图书馆通过内部挖掘培养,让对健康信息服务感兴趣的馆员充当咨询馆员,提升馆员对信息检索工具尤其是医学文献检索工具的应用技能[9];有条件的图书馆在引进馆员时考虑多吸纳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第二,聘请优秀的有经验的社会医学专业人士充当兼职馆员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或邀请其进行健康知识讲座;第三,经费有限的公共图书馆可招募医学院高年级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建立健康信息志愿服务团队,在网上适时为人们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公共图书馆具有提供健康信息服务的诸多优势,如布点广泛、开放时间长(含晚上、周末、节假日)、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免费的互联网接入等,但也存在健康信息资源不足与健康专业服务馆员缺乏的弊端。在图书馆进行健康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应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主动与医学院校图书馆、医院、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协作实现信息资源、信息系统、专业知识、专业人员的共享[8]。值得肯定的是,调查的图书馆中很多讲座服务是与当地医院合作开展的,聘请医生专家来进行健康讲座,并把讲座视频放在图书馆门户网站上供更多读者观看,非常值得推广。
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具有现实意义,既能满足国家与公众的切实需求,又能推动图书馆的发展转型[10]。目前,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相比国外起步较晚,各馆的健康信息服务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在提供健康信息服务时存在许多障碍,尤其迫切需要政府对其参与传播健康信息的纲领性文件的支持[11];同时,图书馆应加强自身网络健康信息服务的宣传推广,只有让读者认可、知晓和利用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才能让更多人受益,实现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价值与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