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借阅行为数据的大学生阅读需求分析及服务策略研究
——以东北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0-11-04 10:47胡乃菲郭文希姚天泓
图书馆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类图书图书图书馆

胡乃菲 郭文希 姚天泓

(东北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110819)

1 引言

阅读是自主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一切阅读行为都是受其主观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心理所支配[1]。阅读需求不仅主导着阅读行为,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读者的阅读素养,同时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服务,提高读者的阅读素养。因此分析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推广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并结合实际馆藏书目流通统计数据,通过综合分析本校学生的阅读目的、阅读习惯、阅读倾向以及实际借阅情况来研究大学生阅读需求的现状,并对满足和提升学生阅读需求的对策进行论述,希望能为相关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2 问卷调查内容和借阅数据统计

2.1 问卷调查内容

本次关于大学生阅读需求的研究以调查问卷为基础,问卷内容设计为个人情况、阅读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倾向4个方面,提问形式为单项和多项选择,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大学生阅读需求的调查问卷内容

2.2 借阅数据统计

从东北大学图书馆目前正在使用的Aleph 系统中导出从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全馆各类别图书流通频次,如图1 所示。数据显示,流通频次由高至低的图书类别依次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文学;数理科学和化学;语言、文字;经济;历史等。

3 调查结果及大学生阅读需求现状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对流通数据的统计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目前被调查学生存在阅读动机不端正、阅读习惯不规范、资源选择获取待优化、阅读需求待提升等问题。

图1 东北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流通频次(2016年1月1日-2018年7月31日)

3.1 阅读动机以完成学业为主,兴趣阅读集中在消遣性阅读

对于学生阅读的目的和方向的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有85.53%表示阅读有“明确的方向”。“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方向”或“随兴趣阅读”(见图2A)。大部分学生阅读的初衷是“完成作业”“写论文”“学术研究”(见图2B)。在研究生中有更多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写论文需要”和“学术研究”,而在本科生中更多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完成作业”和“兴趣爱好”。

图2 调查结果:A.不同学历学生阅读是否有方向;B.不同学历学生的阅读初衷

在关于阅读倾向的调查反馈中发现阅读倾向比例最高的自然科学类图书是科普类读物,其次是天文学、地球科学(如表2 所示),然而从图1 的实际流通结果来看,自动化和计算机类的图书流通频次远高于阅读倾向更高的科普类和天文学、地球科学类图书。这是由于本校有相当一部分学院专业(信息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等)的学生需要使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书籍,这类图书属于专业图书或专业相关辅助性图书。本馆流通量在第三、第四名的是数理科学和化学,还有语言、文字类图书,由于这两类图书是考试用书和工具书而被大量借阅。最受读者欢迎的人文社科类图书是文学类图书,有65.93%的被调查学生表达了对文学类图书的阅读倾向,其次是语言学习类图书、历史地理类图书以及应试类图书(如表2 所示)。而在实际流通中,文学类图书排名第二位,是本校学生的主要兴趣阅读类别。图3 所示的是不同学院学生近两年来借阅图书类型分布的调查结果,大部分集中在本专业图书、本专业相关辅助性图书和小说、文艺类图书。

表2 学生倾向阅读的人文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图书占比

综合来看,学生的阅读集中在本专业图书和应试资料,学生对于借阅的类别比例没有科学的安排,阅读的书籍除了学业需要就是文学小说作品,大部分学生阅读动机以通过考试、完成学业为主,而课外兴趣阅读主要是文学小说类的消遣性阅读。

图3 不同学院学生近两年借阅图书类别分布调查结果

3.2 学生普遍“深阅读”,但阅读习惯有待改善

调查发现学生借阅图书较少,有84.8%的用户每月借阅书刊数量少于5 本,31.37%的用户每月借阅书刊少于1本(见图4A)。但是学生对一本书的平均借阅时间较长,有83.09%的学生表示对每本书的平均借阅时间在两周或两周以上,甚至有62.99%的学生会借阅1 个月以上(见图4B),这与本校学生对于图书资料的借阅和需求多集中在本专业图书或考试类材料(如语言类图书)有关。专业图书和考试资料学生通常使用时间较长,且由于考试需要学生阅读较为深入,因此本校学生“深阅读”较多。但这种“深阅读”也仅针对于专业或考试类书籍,对于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习惯仍有待改善。调查发现有30%左右的学生表示每学期才到馆1次以上(见图4C),甚至一般不到图书馆,说明很多学生并没有形成定期借阅图书的习惯,且没有形成明确的阅读策略和方法。而且由于课程和活动安排,有35.54%的学生表示来馆的时间不确定,阅读时间碎片化,整体来看,学生阅读习惯需要调整。

图4 调查结果:A.学生平均每月借阅图书数量;B.学生平均每本图书的借阅时间;C.学生到馆频率

3.3 获取资源途径需要优化,电子资源利用率低

关于获取资源常用方式的调查发现,有67.16%的学生选择了“网络搜索引擎”(见图5A),然而使用网络搜索引擎并不能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而且网络信息的准确性也没有保障。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需要优化,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和摘选信息的能力也需要培养。

目前相对于电子资源,本校学生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纸质图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电子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调查发现,虽然很多学生在有文献需求时会使用网络搜索引擎,但对于本馆的电子资源和专业学术网站的使用却非常少,甚至有近40%的学生表示对本馆的电子文献资源并不了解(见图5B)。有90.69%的用户每周访问图书馆各类电子资源5 小时以下,甚至有54.17%的用户每周访问图书馆资源在1 小时以下(见图5C),研究生的访问时间平均比本科生高1 倍。然而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报告都是通过专业学术网站和电子期刊公布的,纸质图书或教材所记录的多是已经成熟或公认的知识,对于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所能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此外电子图书也不受载体的局限性,学生能够方便地在任何时间和场合进行阅读,也能够解决部分热门图书馆藏不足的问题,在学生中加强推广和利用也能为学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目前无论是对于电子资源的利用还是电子阅读的普及,本校学生尤其是本科生都处在相对的初级阶段。

图5 调查结果:A.不同学历学生获取文献资源的主要途径;B.不同学历学生对馆藏电子资源了解程度;C.不同学历学生每周访问本馆网站资源的平均时间

3.4 不同学生群体的阅读需求不同,用户整体需求有待提升

调查结果发现,无论是到馆频率、借阅图书的数量和类型、选择借阅图书的影响因素(图6A、6B)、对电子或纸质资源的偏好(图6C)以及对馆藏电子资源的了解和使用情况(图6D),研究生和本科生群体间都存在很大差异。研究生群体相对于本科生群体的到馆频率要低,借阅图书的数量也要少;电子资源的需求和利用率相较于本科生都更高;研究生用户更愿意使用电子资源,且平均每周访问图书馆网站资源的时间要更长。然而总体上,本校学生对于馆藏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了解不多,主要原因是使用需求少,所以没有主动去了解。此外学生的阅读倾向集中在专业所需书籍和消遣性书籍,阅读图书类别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改善,用户的整体阅读需求有待提升。

图6 调查结果:A.不同学历学生对纸质和电子资源的使用倾向;B.不同学历学生对本馆已购电子数据库的使用情况;C.不同学历学生借阅图书受哪些图书本身因素影响;D.不同学历学生借阅图书受哪些推荐因素影响

4 服务优化策略

读者服务策略的优化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并不断调整。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和分析,提出以下读者服务优化策略。

4.1 端正和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将隐性需求读者变成显性需求读者

目前学生的阅读目的集中在完成学业和通过考试,阅读带着明显的功利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无益的。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阅读应该是具有探索性的。大学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应该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具有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调查发现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没有计划性和方向性,阅读缺乏规划性,阅读书籍类型单一。培养学生阅读意识、增加课外阅读时间、端正阅读动机、改善阅读方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

调查研究发现,有很多大学生读者有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但由于阅读心理、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等原因,并未与图书馆建立紧密的、经常性的联系,与图书馆的黏性低。图书馆应以读者为中心,更新服务理念,以主动的服务形式,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营造阅读环境并建立与读者间牢固的借阅关系,培养读者利用图书馆阅读的习惯,使隐性需求读者变成显性需求读者。

4.2 根据学生阅读需求倾向,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活动

图书馆的工作不光要“为人找书”,还要“为书找人”[2]。2018 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上,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程焕文教授提出:“一流大学的建设,阅读推广是根本。”目前国内外高校对于阅读推广的开展十分重视,例如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构建了“嵌入式”推广模式,成立了专门的阅读推广小组,形成了品牌策略和规模效应[3],其他高校也有主题活动、读者组织、出版物、新媒体推广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案例[4]。

根据学生阅读的选择倾向进行阅读推广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也更易被学生接受。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看重图书的作者和知名度,可以据此向学生推荐名家的经典著作,丰富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此外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手机软件和流通数据中的学生检索和借阅记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广服务也是阅读推荐服务发展的方向。加强阅读推广,让学生在了解阅读益处的基础上主动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意愿和阅读热情,才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道路。

4.3 完善电子资源导航,加强数字阅读引导

目前学生整体对电子资源的利用和了解情况都不甚理想,且对于电子资源的使用倾向也不明确。使用率较高的电子资源主要集中在电子书,而对于电子文献数据库的利用率较低。为此本馆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电子阅读,并开展相关活动,对每个月在线阅读时间排名靠前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电子资源导航界面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学生自助使用电子资源,可以考虑加强网站导航建设,加入视频导引等,使学生使用电子资源时更加便捷易懂。在引导学生提高对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应加大投入,不断完善馆藏电子资源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便利、丰富、权威的电子文献资源。

4.4 通过阅读素养的宣传和学习全面提升学生阅读意识和能力

PIRLS 2016 对阅读素养的定义是“阅读素养是一种理解和使用社会需要和/或个人重视的书面语言的能力”[5]。目前本校针对本科生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但作为选修考查课且由于本科阶段学生缺少对最新文献资源的利用需求,学生群体重视度不高。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提升用户阅读需求才能提高馆藏电子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学生群体的阅读需求仍停留在实现个人目标和增进知识上,需要将其进一步提升至发掘潜能和把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

设置学科馆员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为各专业学生提供服务,同时能够加强图书馆与学院老师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院对学生的培养计划和资源支持需求。设置学科馆员、完善学科服务、开展学科评估、搜集学科情报、建立学科联盟等学科服务方式是高校图书馆配合双一流建设的良策[6]。本馆已经设立了阅读推广与信息素养教研部门,旨在以阅读推广为基础,在加强数字资源引导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也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信息基础保障。

5 结语

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承担着支撑高校“双一流”信息基础建设的重任,读者服务更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基础。基于调查问卷和借阅数据统计,对大学生阅读需求进行了解和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大学生群体的阅读倾向、阅读素养和信息需求,为优化图书馆读者服务策略提供方向,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信息资源保障。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推广等服务,对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类图书图书图书馆
图书推荐
谁是2019美国图书市场最大黑马?
论科普类图书如何借力融媒体转型树立精品品牌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为生活加点“料”
去图书馆
奥运类图书出版形势分析与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