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珍霞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8-00-01
中国中医源远流长,而针灸又是其中之精髓,能有效治疗众多疾病,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针灸在现代依旧还是被应用,因为它的安全和有效治疗疾病,有不少的人都会选择用针灸来治疗自己的身体疾病,那么,对于想要用针灸治病的人来说,最想知道的就是,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1中医针灸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1.1疏通经络
人的身体中遍布经络系统,这些系统交叉纵横,或上或下,使得人体气血正常运行。通过针灸治疗人体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对人体的经络进行疏通,并对人体的气血进行调节。根据经络和脏腑上存在的联系,以互相影响为主要机理,以经络分布线为基准选择腧穴,可以实施针刺也可以实施艾灸,让人体的经络能够变得更加畅通。
1.2调和阴阳
阴阳学说对于中医来说是主要内容,对于人体疾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出现疾病的原因往往较为复杂,从总体角度來说也就是阴阳失调。如果因为七情六欲导致出现的偏盛或者是盛衰都会失去平衡,无法使腹脏经络活动失常,这样就会引起疾病。合理运用针灸方法能够调节人体状态,使得人体能够处于正常的状态,从而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1.3扶正祛邪
疾病在运行的过程中,正气与邪气之间很容易出现多种斗争,正邪力量更会相互碰撞,这对于疾病的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关联,当邪气将正气压制住的状况下患者的病情会不断加重,当正气比邪气更为重要的过程中病情适当会得到减轻。扶正祛邪是疾病向良性方向转正的一项过程,也是不可或缺的。运用针灸来治疗疾病,能够一定程度上对正气起到抚助作用,同样可以起到去除邪气的功效。
2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病?
2.1呼吸系统疾病
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感冒;急性扁桃腺炎;急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儿童和单纯性哮喘患者);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2.2五官科疾病
急性结膜炎;麦粒肿;干眼症;弱视(12岁以内);近视(青少年);视疲劳;单纯性白内障;青光眼(降眼压);牙痛;拔牙后疼痛;牙龈炎;急慢性咽炎;耳鸣耳聋(突发性、发病早期);口腔溃疡。
2.3消化系统疾病
食道、贲门痉挛;噎嗝;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过多;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缓解疼痛);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肠麻痹。
2.4神经系统疾
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早期3-6个月之内者);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恢复期);周围性神经疾患;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早期,六个月以内者);美尼尔氏综合症;失眠(不伴抑郁者效果佳);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遗尿;肋间神经痛。
2.5骨关节疾病
肩周炎;网球肘;颈椎病;腰椎病;落枕;腰痛;腱鞘炎、腱鞘囊肿;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2.6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乳腺增生、痛经、崩漏、经间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另可用于辅助治疗卵巢早衰、子宫肌瘤、不孕。
2.7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高血压、脑供血不足、老年性痴呆等,可以使用针灸作为辅助治疗。另外,针灸亦可以作为老年性痴呆的预防保健方法。
2.8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痤疮、黄褐斑等。其中,甲亢、甲低或甲状腺结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使用针灸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当出现上述的疾病之后,完全可以采用针灸的方式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但是,如果您的疾病针灸没有办法治疗,那也千万不要勉强,不然的话,不仅对身体造成伤害,也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哦,这样风险很大。
3 哪些情况下不适宜针灸?
3.1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3.2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3.3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3.4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3.5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
3.6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3.7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4 针灸的注意事项
4.1过度饥饿、疲劳者
应在休息、进食后再行针灸,否则容易引起晕针。晕针的表现是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心慌气短、恶心欲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若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晕针患者一般平卧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4.2针刺产生的疼痛感主要是针进皮肤时产生
针灸师可将绝大多数疼痛感降低到完全可以忍受的轻微程度,请初次接受针刺的患者不要紧张,尽量放松,以利于施针。针进皮肤后一般患者会感到针下有酸、麻、胀、重,或热、凉、痒、抽搐、蚁形等感觉,部分穴位有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电感或其他针感传导及扩散等现象,这是正常的针刺反应,中医称之为“得气”。
4.3患者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应取舒适自然的体位
否则留针期间容易疲劳;留针期间肢体不宜再动,以免发生折针、针体移位误伤组织等不良后果。有的患者针后穴位局部有一些不适感,一般数小时内消失。
4.4针进皮肤后若又感到疼痛
可能是针尖碰到了血管,请告诉医师,以便调整针刺方向,避开血管。针刺有时碰到小血管引起出血,这是难免的,除有些部位影响美观外,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针孔处出现小血包应用力按压3分钟以上,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可逐渐自行消退。
4.5针孔处皮肤应保持洁净
一般针后2小时不要着水,以防感染。运用火针、挑刺、刺血或耳穴割治处,一般针眼当天不要着水。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感染,更应保持局部皮肤的洁净。
4.6運用烤灯和艾灸的过程
穴位局部需要保持舒适的温热感,如果感觉过于热,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避免造成身体的烫伤。如果患者感觉自身的功能有所减退,也需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医生,有效避免烫伤的形成。拔罐与留罐时,不能超过10分钟,否则很容易出现水疱,这就需要患者对医师治疗多多配合,准确记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