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2020-11-03 05:45贾天骄马川徐颖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策略

贾天骄 马川 徐颖

[摘  要:《汽轮机原理》课程是高校中关于工科类的核心和重点课程,工科课程比起文科和艺术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其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培养技术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提供更加具有时代性的专业人才,所以学校和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但是从目前高校的课程发展来看还是存在些许不足,本文将结合课程内容制定的不足之处来探讨如何实现其教学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汽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策略]

随着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增多,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但是许多高校的教师资源和学校的应用性资源的有限性,造成了教育教学的大众化,同一类专业的教师面对的学生越来越多,形成了师生资源比例失调的问题,加上教师多年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已经在课堂授课中形成了一定的惯性和模式,难以改变教学方式,教师要在根据《汽轮机原理》教学大纲和网络资源总结核心知识点,在课程上也要根据社会所需培养专业性的人才,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一、《汽轮机原理》课程教学的不足

(一)课程内容设置缺乏系统性

众所周知,《汽轮机原理》课程是作为热能工程专业的一门中心和重点课程,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给予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向一个很明确的定位,使得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和核心性,教师在教学资源和课程的设置上没有根据社会所需人才的角度去取舍授课内容,使得教学角度缺少针对性和应用性,没有实现教育理念所推崇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所以在理论课程的与实践课程的设置内容的不合理性影响了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

(二)缺少动手实践课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部下达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资源内容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但是部分学校和教师没有很好地呼应教育部的教学方向,一贯用传统的教学资源和课程教材,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脱节,不能很好的适应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部分教师用原有的教学体裁和内容进行授课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積极性,而且加上理论课程的片面性,缺少灵活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中出现消极,怠慢的学习情绪,教学资源没有与市场和社会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体现出真正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得部分学生毕业之后不能找到合适的职位和工作,打击了学生的进取心和自尊心,同时更大地影响了学校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二、《汽轮机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的改革

(一)增加实践课程

根据《汽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方向和课程特点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社会性人格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汽轮机原理》课程,作为工科类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许多高校的学生和教师都了解其操作过程的困难性,其原理中的机械操作系统十分复杂和麻烦,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诉求和课程的内容特点相应地取舍课程内容。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增加一些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训练逻辑思维的课程,不能一味让学生进行理论的课程学习,理论和实践性课程的不平衡和设置失调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学生纸上谈兵,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社会性工程,在调整和改革课程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相应地增加一些创新性、实践性和促进个性发展的课程。

从《汽轮机原理》课程内容上来说,其理论知识也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其重难点仅靠理论的听讲是解决不了的,所以教师要合理运用学校资源,利用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能力最大地整合社会性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实体课堂中实现设备过程和演练与操作,例如可以让学生在发电厂进行短时间的学习和实习,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实际演练明白设备的布置,其设备工作的运行原理和过程,通过对各个部件和零件的操作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加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向往。

(二)更新教学课程资源

《汽轮机原理》课程,顾名思义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应该是以动手性和实验性为主的教学模式,但是随着近年来教程的陈旧,基础课程的增多相反专业性必修课程相对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所以教师与学校的改革义不容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最新的社会知识和教材对学生进行授课,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上课过程中能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自行或合作解决问题,增加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教师在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新和整改时可以借鉴网络授课资源,根据不同高校和相似专业的教材进行提取和调整,整合成适合自己的更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和内容,最大化地让学生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校园与社会的统一性。

三、结束语

《汽轮机原理》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性课程同时又有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市场的应用性出发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根据《汽轮机原理》课程的特点相对地增加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增加学生对《汽轮机原理》课程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教师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社会中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钱进.《汽轮机原理》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0):72-73.

[2]卢洪波,沙鹏,刘洪宪,等.“发电厂动力部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3(10):207.

作者简介

贾天骄(1988.02—),吉林松原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东北石油大学教师,中级职称,主要讲授《工程热力学》与《汽轮机原理》课程。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