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孩子

2020-11-03 05:45冯雪婷
家庭·育儿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育者饼干工作者

冯雪婷

【摘  要】津守真老师,一位日本名大学的名教授。《幼儿工作者的视野》不是一本理论著述,而是津守真老师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12年工作历程的记录,一段他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回顾与总结。书中所发生的、所描述的人生的哲理、教育的感悟、理解的智慧、与儿童在一起的快乐与艰辛的探索……都觉得那么朴实、扎实、真实。

【关键词】幼儿;工作者的视野

同孩子一起在他们的世界里前进

在寻常的每一天中包含着许多重要的信息,我们需要在那里驻足,重新进行审视。我们该如何理解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呢?根据孩子眼前的行为来做判断才是妥当的,另一方面,如果持续观察一个孩子的行为,是能发现孩子的行为特点的。

从孩子自己开始的行动中看出意义、在和孩子一起散步时观察孩子的表现

孩子是发现了某种意义才开始做某件事的。成人不能随意地判断孩子所做的事没有意义。只要成人改变一下自己理解孩子的方式,就会发现孩子的视点。和孩子一起走路,或在其他平常的行为中,只要保育者和孩子在一起,就是和孩子同行在他们的世界里。从孩子一连串的行为中是可以发现孩子自身的想法的。

和孩子一起走,触及

保育者从相反的方向,和孩子一起相对而行,是能触及孩子的内心世界的。牵着孩子的手,把孩子背在背上,也能知晓孩子的心。保育者的回应不是指向孩子的行动,而是指向孩子的内心。

创造“现在”、敢于停留在“现在”

在充实地度过“现在”的过程中,就在改变过去,并从中产生出未来。和相遇的孩子一起,哪怕是很短的时间,如果让“现在”的时光非常充实的话,未来就会由此而展开。重视和孩子在一起的“现在”,将此作为教育实践的关键,这是我从每天和孩子共同生活的经历中获得的认识。

成长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当孩子受到存在感的威胁,不能发挥能动性,相互性受到阻碍,面临自我意识危机的时候,保育者要尽全力地在那个时候去帮助那个孩子,让面临自我意识危机的孩子找回自我,生活下去,保护他,和他在一起。只有具有这样的育人功能的学校才算是人的共同体。保育者最应该关心的是,孩子自己主动想做什么,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简要评价:看完这本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于津守真老师的爱,更感动于那些保育者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书中记载的虽然是残障孩子的教育实录,但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来说,当我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细节和由此体现的教育新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直入心灵深处。其中有两点感触最深:

一、孩子的行为是有意义的

在很多时候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能很好地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理解、观察他们。孩子的行为有着他们特定的意义,可我们真的没有很好地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记得我们班有一个孩子,不管什么活动,他每次都把自己表现得很能干,什么都懂得的样子,有的时候还会影响其他孩子的学习和游戏。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没有很好地去思考,去理解孩子,只是在容忍了一次、两次后,对他的行为进行了制止。看了这本书后我不仅有了这样的想法:正是我作为一个教育者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理解他的行为,导致了他的行为不仅屡禁不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别的孩子。从津守真教授的书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我们应该先学会去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理解孩子,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作为一名儿幼教工作者的使命。

二、深入接触孩子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孩子,欺负同伴、捣蛋、倔强、注意力不集中,可以说在很多时候很难发现他的优点,一次值日生工作中,他把放在中间装饼干的盘子拿到了自己面前,不让其他孩子去碰,当孩子向我报告时,我批评了他。第二周再次轮到他当值日生,这样的行为再次出现,当时的我没有再次批评他,而是假装去做别的事,这时就看见那孩子把盘子里的饼干分成了5份(一张桌子上5个人)分给了四个孩子后,留下自己的一份。过后,我和他好好谈了一次,原来他觉得自己是小组长,应该要把饼干分好,不能让组里的其他孩子抢完整的饼干。原来如此,第一次其当着全班孩子的面表扬了他,并对第一次批评他的事做了道歉,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件事情也告诉我们一件事:我们在接触孩子的时候,会重新审视自己,以一个崭新的自己去面对孩子,如果不这样,是难以和不同的孩子进行交往的。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必须走近孩子,蹲下来与每一个孩子接触,而且“如果教师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能边思考边行动的话,孩子也会一起边思考边进步的。”这就是教师和孩子之間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张琴琴.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J].家教世界,2015(12).

猜你喜欢
教育者饼干工作者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送饼干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软塌塌的饼干
饼干喂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