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序渗透德育工作

2020-11-03 05:45林霞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语文教学

林霞

[摘  要: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应该发挥语言文化塑造人们精神世界的作用,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本文综合分析了现行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德育与教材的结合,提出了渗透德育工作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序渗透;德育工作]

开展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应该从语文本身出发,注重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的结合,分清主次,有序渗透,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材中多是名篇佳作,在传递文章思想的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能渗透进德育教育,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

1语文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之处

如今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普遍问题在于没有找准切入点,强硬拔高文章思想深度,硬塞德育教育。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硬的穿插德育教育,没有做到有序渗透,甚至本末倒置,忽略了语文本身,更何谈有机结合。例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这几篇文章是描写自然景色,表达生活情趣的散文。切不可在教学过程中硬塞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拔高到爱国情怀。这样生硬的开展德育工作形式大于效果,根本无法真正培育学生的道德素養与爱国情怀。

2找准德育渗透点,充分结合语文教材

2.1在阅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皆是古今中外的佳作,其中蕴含的思想之深,是能够穿透时空与文化差异,给人们带来启发的。教师只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便能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佳作名著中的真知灼见常常是讳莫如深的,只在细枝末节中展现。这便要求教师从细节入手,深度剖析文章,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文章中高尚思想情操,开展德育工作。比如学习《散步》一课,仅仅通过叙写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的日常画面,可其中的含义便令人深思。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思,老师应该认真剖析文章。一是“我”选择走大路,听从母亲的话。而母亲却愿意迁就孙子走小路。这传达了慈母孝子的家庭伦理道德,也体验了尊老爱幼的人性美。二是结尾那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年人,对长辈的敬重与对儿子的关爱,传达了为人处世的责任感。一篇看似平淡的文章却能品味出许多道德品质。在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每篇阅读中感受细节之处的真情所在。在长期的阅读之中潜移默化的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

2.2在诗歌中渗透德育

相比白话文而言,诗歌的语言更加凝练,难以理解。现如今的诗歌教学逐渐模板化,分析诗歌意义的题目都形成了相应的解题模板,许多老师让学生背诵套用。这样的举动不仅仅无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使得诗歌的德育意义完全丧失。但之所以诗歌能流传千年,肯定是因为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诗歌教育,充分发挥诗歌的内涵来开展德育工作。例如在教学《木兰诗》一课中,老师可以选取重点,可以让学生感受木兰替父从征的孝心,征战沙场,为国立功的爱国情怀。又例如学习《论语十二章》,论语本身就是围绕为人处世的道德哲理展开。教师只要解释名句意思,就能让学生学习到高尚的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如“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其中安贫乐道,朴素淡泊的品质与价值观。在如今物质生活优越,物欲横流的时代,是每个学生都缺乏并需要学习的道德品质。中学阶段学生的思想观念尚处于塑造阶段,教师应传递诗歌中的高尚情操与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充分吸收,从而达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塑造学生正确积极的思想观念。

2.3在写作中渗透德育

部编版教材在每一单元课文学习后都设置了写作的环节。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忽略这一部分。其实每一单元的写作都与本单元的课文相呼应。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其中分析了前文《邓稼先》中邓稼先的无私精神和巨大奉献。《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中闻一多“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参加游行的外貌特征,进而表达他的大无畏精神。这样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强化德育效果。教师应该通过对经典的分析,让学生全面的了解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再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手法,来传达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比起直接给学生一份道德模板让学生强硬融入文章,强行拔高文章思想的写作模式,这样使学生从吸收正确的道德思想再到自然而然地输出的策略,更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工作。

3结束语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比起其他科目有着得天独厚地优势,要充分结合教材本身,利用教材文质兼美的优势,充分发挥语言文化陶冶精神情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主次分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递优良道德品质,有序开展德育工作。这样既做到了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也塑造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昌根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怎样通过阅读渗透德育教育[J].新余学院学报,2012.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语文教学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的几点思考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