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过往还是面向未来

2020-11-03 05:45史咏钢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

史咏钢

[摘  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于来访者的过去要不要了解,要了解到什么程度,不同的咨询师会有不同的态度与做法。本文从阿德勒的哲学观点出发,论述来访者在面对问题时,面向未来思考聚焦当下此时此刻要做什么的重要性。如何过好现在,以达成自己想要的未来,而不是反复解释纠结过去,也许是一种更为轻松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心理咨询;阿德勒心理学;活在当下]

谈到心理咨询,很多人会想到精神分析,会用线性的思维去看待来访者的过去和现在,认为凡事有因果,如果不探讨过去,不挖掘痛苦,不将现在归因到童年,就得不到真实,就不能真正帮助到来访者。所以,有些咨询师会告诉来访者,要把自己能想到的过去都说出来,说的越多越具体越能帮助疏通和疗愈。这是以精神分析为代表的流派比较看重的咨询模式。

然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告诉我们,回忆并不都是可靠的,尤其是在咨询中,来访者所能说出来的记忆,与当时当下的情境密切相关,他所能说出来的痛苦,是与咨询师共同创造出来的,并不代表真实。

因此,后现代的心理治疗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再刻意与来访者探讨过去,不再刨根问底,放弃对过去的虚假构建,只专注一个问题:如何面对当下。

1过去到底重不重要?——从原因论到目的论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青年在与哲人对话的时候提到了他的一位朋友,他多年躺在自己的房间中闭门不出,虽然很希望到外面去,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一份工作,但是只要踏出房间一步马上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

青年认为他的朋友之所以这样一定是有原因的,也许是因为与父母的关系不和或者由于在学校或职场受到欺辱而留下了心灵创伤,抑或是因为太过娇生惯养造成的,总之是有原因的。正是因为这种或那种的原因他才不敢出门。这个可以理解为是“原因论”的解释。

而哲人认为,他的朋友并不是因为不安才无法走出去,顺序正好相反,他是由于不想到外面去,所以才制造出不安情绪。也就是说,他是先有了“不出去”这个目的,之后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或恐惧之类的情绪。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作“目的论”。

2同样是面对遭遇不幸的童年,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解释

有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完全脱离了不幸的经历,而且以后可以避免同样的状况,他心里可能会这样想:“为了避免同样的不幸状况再度发生,我要努力让我的小孩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

另一个人也许完全不同:“人生真不公平。为什么别人都可以过得那么顺利?既然这个世界是这样对待我,那我为什么要对别人更好。”因此才有不少做父母的人对小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我小时候也曾这么辛苦过,我都撑过来了,你们也应该要这样。”

而还有人可能会这么想:“我小时候有这么多不幸的遭遇,不管我做什么都应该被原谅。”

如何解释自己的幼年时期,用阿德勒的话就是如何“赋予意义”。人即使经历了相同的事情,也不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关键就在于每个人对于经历都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人的行为,在行为之前会先有一个“我想做什么”的意图,会先订立目的或目标。当别人问我们“你为什么要做这种事”的时候,对方期待得到的回答是行为的意图、目标、目的,而非行为的原因。原因只是说明行为的一种方式。即使拥有同样的原因,也不代表每个人会做同样的事情。因此,过去并非不重要,只是比过去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过去的诠释,而这个诠释是为了我们预先就存在的目的而服务的。

阿德勒语录——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生活在此时此刻。

3面向未来,同时活在此时此刻

如果将人生看成是为了到达山顶的登山,那么人生的大半时光都是在“路上”,也就是说“真正的人生”始于登上山顶的时候,之前的路程都是“临时的我”走过的“临时的人生”。这样的人生观将人生看成了一条线,上好大学,进好企业,拥有稳定的家庭,似乎一旦某一个目标没有达到,人生就中断了,就不完美了。这样的理解同原因论紧密相关,将人生的大半时光当作“在路上”,通常一定要等到某件事实现时(等我考上了大学,等我有了女朋友,等我结了婚,等我升职了,等我……),才觉得自己的人生终于开始了。这样的人生无法拥有“我活在此时此刻”的感觉,并且失去了与现实的联结,也是多数心理问题的根源。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当你蓦然四顾时常常会惊觉:“已经来到这里了吗?”在舞蹈中,跳舞本身就是目的,最终会跳到哪里谁都不知道,但是作为跳的结果最终是会到达某个地方。想象一下自己站在舞台上的样子,如果整个会场都开着灯,那就可以看到观众席的最里面,但是如果强烈的聚光灯打向自己,那就连最前排也看不见。我们的人生也一样,正因为把模糊而微弱的光打向人生整体,所以才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确切的说是能感觉到,但是如果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会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只会专注于当下。

结尾再次回到心理咨询。通过上述的分析,显然如果只有事后追认现状,没有改变现实的力量,一味地把目光朝向过去,分析当下的症状,这样的心理学不会有解决问题的力量。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会询问来访者的过去,但是目的不是为了把过去发生的事件当成现在的问题发生的原因,而是为了让对方意识到过去从未意识到的事(赋予其新的意义)。如同尼采讲到的:“原来这就是人生啊,好!既然如此,那我这次要不一样。”这样一来,来访者往后的人生将会焕然一新。心理咨询的洞察,通常都是通过这样的形式发生的。

过去并非毫无用处,正因为有过去的追悔莫及的痛苦经验,才有可能获得这样的洞察。但是我们的重心不是放在过去,而是面向未来的此时此刻。无论过去或眼下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接下来要怎么做,或能做什么,這才是我们应该要思考的事情。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
如何与中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如何促进网络心理咨询效果?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黑点
如果努力暂时看不到结果
多找几个名字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态度与求助行为关系研究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态度与求助行为关系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应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