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知
[摘 要:在进行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时,运用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思想,实现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方法的核心就是创造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生态环境,不仅要满足目前的生态理念,提高生态园林提高景观的观赏价值和使用寿命,同时也体现其重要价值。本文主要探讨艺术性和实用性在生态景观配置中的应用,以推动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景观植物;艺术性;实用性]
一、植物配置体现其艺术性
在植物配置时,不仅需要达到人们的审美需求、呼吸到新鲜空气,还要遵循多样性、统一性、协调性、比较性这些多种特点相融合的艺术原则,注重合理的植物布局和种植的密度,将其与桥梁、山体等建筑景观相互结合运用,让植物景观能在色彩、形态和明暗等方面通过对比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体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衬托出协调的艺术表现力,还要重视植物自身的文化特征与环境的融合程度。
景观设计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要普遍达到人们的审美要求。一个完美的景观设计既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它既满足了植物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又从艺术构图的原则出发表现了植物本身与群体的形式美,让人情不自禁地会感受到生产经营之美。
园林景观最重要的是通过其色彩吸引人们的目光,进而表现出自身的芳香、听觉、形体等方面。景观的主要颜色一般是绿色,然后再与其他颜色的花、叶、果实等一起搭配。
色彩本身带有其自身的情感效果,通过搭配不同的色彩给别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正确认识和掌握色彩情感并将其准确的运用到景观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植物配置中,灵活运用色彩的情感效果能更准确地表现出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景觀是由植物景观材料的特性和周围环境构成的。其中,植物景观材料主要由色彩、体形和质地等元素组成。在进行景观建设时,应遵循景观艺术的基本规律,即对比性、和谐性、稳定性、均匀性、尺度性、节奏性和变化性。
创建优美的景观不仅关系到植物本身的观赏性和植物的形状、大小、质地、颜色等一些艺术特征的美学组合,还关系到植物群落理论和植物对场地环境的要求。要充分发挥植物配置在景观中的艺术效果,不仅要考虑美学原则,而且要认识到景观植物是具有不同生态习性和自身生长发育规律的生命有机体。下面例举几种植物配置:
二、景观实用性
景观实用性指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使以人为本的原则与绿地功能要求相适应。植物配置时,需要精心设计、合理选择,在实现绿地多功能服务的同时,还要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在植物配置中,要进行合理的布局绿化种植、科学的设计,了解植物的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环境,充分发挥绿地的功能效益。
因为种植的密度过大,草地的面积也相应的有所减少,导致人们选择休息和玩耍的地点也就更少了。水景附近茂密的灌木丛也使一些喜欢玩水的人避而远之。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可以培植观赏性植物或药用植物来增加趣味性,如壁虎等攀援植物种植在木架附近,以达到舒适环境的效果。真正的实用性是坚持节约、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植物配置中,可持续发展和节约是主要原则,选择成活率高、寿命长的植物,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资金。
植物景观的配置需要根据特定的生长条件及不同季节来设置,并保证景观的观赏性和美观性。在景观配置过程中,根据植物的自身特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同时也要避免密度过大,还有植物的不同形状、颜色等其他特点进行合理组合,使植物与周围的环境能有效结合,达到融洽的效果。
在植物配置时,艺术性与实用性合理运用,是以经济实用、以人为本、生态平衡及审美为前提条件,再结合各种植物的不同特点,提高园林植物配置的合理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在景观植物配置方法中的合理应用,既达成了人们对生态园林景观的更高标准,也符合节能、生态、环保的理念,并充分发挥了植物自身的功能,让生态景观的植物配置方法更加实用。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对生态园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配置形成景观,反映了植物配置的重要性和植物是景观中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在植物配置过程中,既要体现其艺术性和实用性,又要遵循经济、平衡、美观、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提高合理配置植物生态园林景观具有重要意义。设计者需要对景观的艺术性和实用性有一个较为透彻的了解,再进行植物的合理配置。现在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就是要改善目前的生态环境,关键是创造景观,同时也表现出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琳琳.园林植物设计思路及色彩的运用探究[J].现代园艺,2017(04).
[2]刘方磊.试析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16).
[3]刘国华.园林植物造景[J].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