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霞
[摘 要:作为数学教师,不要怕学生出错,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分析问题,允许学生出错,有时出错反而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我们试想敢于冲破教师设置的思维围墙,充满自信地“固执己见”引经据典,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我们怎能不为之喝彩?为学生的勇气喝彩,也为其中闪现出来的亮丽的思维创新的火花喝彩,这就需要我们“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要求数学教师要善于变“错”为宝,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合理利用这些“错误”资源,“成就数学课堂的精彩”。
关键词:善待;探索;思维创新]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新课程实施之中,教师往往在思维程序中早已准备好的一份标准答案,但突然从“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这样突如其来的插曲往往令教师有些措手不及。因害怕学生会再说出些什么“稀奇古怪”的错误观点,教者便阻挠、制止学生,并且不假思索地将学生本来正确的观点定性为“乱说”。这种对学生犯错畏之若虎的态度却恰恰掩盖了学习本来的面目,违背了课改的初衷,也掩盖了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
其实,作为数学教师,不要怕学生出错,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分析问题,允许学生出错,有时出错反而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我们试想敢于冲破教师设置的思维围墙,充满自信地“固执己见”引经据典,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我们怎能不为之喝彩?为学生的勇气喝彩,也为其中闪现出来的亮丽的思维创新的火花喝彩,这就需要我们“善待学生出现的錯误”,要求数学教师要善于变“错”为宝,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合理利用这些“错误”资源,“成就数学课堂的精彩”。
从教十年,我想到我们原来的做法是不是只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学生每出一种错误,都代表了他们的一种思维方式。经过新课程教学的实践,我发现数学课堂上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老师如果能正确对待并加以巧妙利用,就能使学生像爬山那样,也许中间会走一些弯路,但最后也能到达高处,一路上还可以看到爬楼时不可能看到的风景。
首先,数学教师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这个过程应该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
过去,我们数学教师往往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把学生在学习某个数学知识点时可能出现的错误一一给予分析,提醒学生注意,其实,这样往往会扼杀学生好奇、创新的天性,一些在这个年龄阶段所应具有的生动活泼的思想被淹没在教师的讲解之中,以至于学生不能真正从事思维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只是在模仿和记忆。
欲速则不达,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其次,数学教师要善待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努力让让学生自己去正确认识错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积极对待,让学生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让学生知道错误只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个过程,一个小插曲,不能让学生造成畏惧心理,从而课上不敢回答问题,生怕出错,遇到问题不敢去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如我在教学“平均分”时,在练习和作业中,出现了部分学生将“分与平均分”两种说法混淆的错误。我没有批评,也没有直接讲解错在哪里,仅仅在出现错误的下一课让孩子们动手分一分:找三个孩子到讲台前,让一个孩子将老师提前准备好的6个苹果,分给另外两个孩子,看一看可以怎样分?这个孩子一上来就每人分3个。我就让孩子观察这个孩子的分法有什么特点?孩子们很快回答出:每人分得同样多。这时老师接过这6个苹果,分给两个孩子:一个人分2个,一个人分4个。并提问:我这样分可以吗?跟刚才这位同学分的有什么不同呢?孩子们就回答:可以,但老师没有分一样多。老师再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分呢?孩子们很快就回答出:还可以分成1个和5个。老师再次让孩子们思考、小组讨论:分和平均分的区别。孩子们很快得出:分的结果每份可以一样多也可以不一样多,而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必须一样多。这时老师给出判断题:把10个苹果,分给5个同学,每人一定能分到2个。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分一分,通过观察、交流,然后总结很快可以发现正确的结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这里没有说平均分,就应该有几种分法。然后教师又给出了几道类似的判断题,让孩子们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分与平均分”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后来的教学中没有哪个同学再将“分与平均分”混淆了。
另外,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对待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不能因错误而丧失信心,也不能让错误成为自己的伙伴,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经验,学好数学知识。教师要牢牢抓住订正这个重要的环节,因为订正之处正是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所以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这一点。对于新概念、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从根本上认识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有时更是创新火花的闪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要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更加精彩;因为有了“错误”,课堂才生机和活力;因为有了“错误”,师生才更具灵性和个性。
“宁要真实的缺憾,不要虚假的完美”将是我一生教学中不变的追求。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赵远.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14).
[2]何秀锦.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12):51-51.
[3]中潇.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