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霞 杨日星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了学校的主要教学方式。实践课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线上教学使实践类课程面临极大的挑战,学生如何通过线上教学达到实践的效果值得深思。本文以教师技能二课程为例,给大学生学习实践类的课程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疫情;线上教学;实践课;教师技能二]
疫情改变了大学生在教室里听课的模式,第一次出现全部课程线上教学的局面。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各类学校开展“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线上教学活动,大学教师如何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是所有高校教师面临的大挑战。其中最难的是开展实践类课程,首先把理论传授给学生,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切身体验才能达到实践课程的目的。
1线上教学的内涵
线上教学是指利用网络和电子设备等外部环境,依托专门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共享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即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录课+线上答疑”的方式,或者采用在学习平台上直播的形式。线上教学虽不同于教室的面对面教学,依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实践类课程教学现状——以教师技能二为例
实践课程分为两个环节,即讲授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老师先通过讲授法把系统的原理传授给学生,学生再进行动手操作。
2.1理论课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课前录好微视频,并设置相应的练习,上课时学生先学习微视频,剩余时间用于提问和答疑。录制微视频的好处是能让网络不佳的学生灵活选择学习时间。但采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2时间分配不合理
理论课和实践课时间分配不合理,没有根据学生的弱点进行突破。教学设计是教技二课程的重要内容,只有会写、能写规范的教学设计才能合理指引教师上课。而在老师讲解教学设计时,花费大量时间讲解教学设计的结构和注意事项,分配给批改学生教学设计的时间少,达不到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效果。
2.3信息化技术支撑不足
线上教学对教师录制和剪辑视频、在线互動、教学平台操作、批改作业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教学设备和网络问题,部分师生对钉钉、超星、智慧树等在线教学工具不够熟练,导致学生学习受限制。
2.4硬件条件限制
录课、板书、说课、试讲离不开黑板、多媒体设备、微格教室等条件的支持,疫情期间呆家隔离进行线上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后不能及时进行实践。
2.5学习效率低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进行网络学习时,部分学生经常翻看QQ、微信、微博,甚至挂机打游戏、看直播,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抵制不住手机的诱惑,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另外,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导致学习进度跟不上。
3对实践类课程教学的建议——以教师技能二为例
3.1教师活动
3.1.1提高教学素养和信息化技术能力
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熟悉和掌握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技巧,尽快适应网络教学环境并积极寻找学生容易接受的线上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各种资源来帮助学生拓展教育教学内容。
3.1.2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多元化的互动方式
直播时教师通过单纯讲授,学生能接受的知识不到50%。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各种各样的小活动,通过连麦、抢答、加分、游戏等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同时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针对性进行教学,比如教学设计环节,课堂上通过连线的方式一一和学生讲解。对于说课、试讲环节,采用屏幕共享PPT和打开学生摄像头的方式进行练习,随后老师和学生进行点评,以达到实践的效果。
3.1.3设立学习小组、完善课堂评价机制
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教师在平台可以直观看到学生的签到、发言、抢答等数据统计,平台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具体的分数评定。若单纯以平台的参与度和活跃度作为平时成绩,会造成“刷屏”、盲目复制、呈现“虚假繁荣”现象。因此,学生个人及小组互动的次数和质量需要同步进行考量和评定。
3.2学生活动
3.2.1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律性
在无人监督、独自学习的环境下,增强学习主动性能有效抵制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诱惑。学习自律性能让学生在没有多媒体设备的环境下也严格按照实践要求进行试讲、录课、说课练习。
3.2.2提高课堂参与度
以在教室上课的姿态参与线上教学活动,全身心投身于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和老师、同学探讨问题,积极配合完成小组任务。
4结束语
疫情期间全国上下对线上教学进行实践,线上教学也对未来的教育改革有创新发展的深远影响。线上教学初期,实践课仍值得各高校探索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艳丽,吴君钦.疫情下高校网络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20(05):54-55.
[2]唐召英.新冠肺炎疫情下高职院校线上教学实践的思考——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为例[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04):42-46.
[3]陈灵.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在线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信息技术,2020(Z2):98-100.
[4]张喜丽.疫情背景下旅游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法[J].当代旅游,2020,18(18):83-84.
[5]姜萍.关于提高线上教学互动实效的思考[J].中国培训,2020(08):79-80.
作者简介
马晓霞(1998—),女,广西钦州人,本科,会计学专业。
杨日星(1982—),男,广西南宁人,硕士,工程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竞赛,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