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林 项杰 宋立扬 齐海东
摘要:本研究从新农人创业成就方面入手,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對取得的成就进行全方面的解构,总结归纳出新农人的创业成就主要集中在自身——事业——社会三个成就层次,并探究了三者之间的联系。自身成长包括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生存、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四个维度;事业发展包括规模经营、经济效益、客户群体三个维度;社会贡献包括食品安全、促进行业发展、人才培训、生态效益、社会利益、“三农”贡献六个维度;同时,三者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创业成就的研究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 键 词:新农人;创业成就;扎根理论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我国农村改革的新阶段,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的关键在人[1]。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减少、质量提高。大量传统小农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领域,以“新农人”为名的农业创业群体成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的主力军,其在农业方面的创业对国家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农业产业自身的特性,新农人在农业创业方面成功率普遍不高,农业创业所取得的成就也缺乏相应的梳理。
为了研究新农人的创业到底成就了什么,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农业创业方面的相关文献,结合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背景基础上,以成都市为调研地点运用扎根理论这一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创业成就相关维度,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文献回顾
目前从理论认证到实证分析,有关农民创业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不断涌现[2]。新农人在农业领域里的创业可以提升农民的创业能力,在农村领域的创业策略上既能保护农民身份不受影响,又可以发展农村的商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多元化,为发展农业生产者的创造力~创新~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提供基础,在提高盈利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生产可以使年轻人回归农业[3]。新农人作为广大农民队伍的先锋,他们不但可以带领农村脱贫致富[4],还是农村可持续发展下、推动农村经济共享增长的内在动力[5]。未来农民创业空间还很大,创业收入应成为农民未来收入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鼓励农民创业,增加农民创业收入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远之策[6]。
从创业的影响规模来看:随着创业成就的层次提升,其影响范围也朝着扩大的趋势[7]。根据需求层次理论,由于其事业成就的辐射范围可能对村、镇、县、市乃至全省、全国产生影响,事业(往往成立企业、合作社)就像人一样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8]。首先是在个人层次方面,Kritskaya(2017)[9]通过研究混合型企业家(工作赚取工资和同时创业的人),发现他们可以更加合理的运用自身的创意,获得创业经验以及锻炼自己的管理的能力。然后扩大到创业者事业方面,Ter& Boschma (2011)[10]、Gancarczyk (2015)[11]
从集群理论的角度发现行业的龙头企业可以起到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前景并影响相关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最后扩大到社会以及国家层面,Friedman (2007)[12]认为当企业不仅仅关注利润而且关注促进理想的社会目的时,那么该企业就拥有了社会良知,这包括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的机会,消除歧视,促进平等,避免污染和其他诸如相应政府号召行为的责任。Muller& Kolk (2015)[13]基于CSR角度使用来自印度三个重要部门的公司层面数据发现可以促进国家税收的增加。周艳丽(2019)[14]认为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可以实现农业产业化以提高农村经济的活力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及乡村振兴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关于创业成就的研究国外主要从创业的某一层次对创业的影响进行研究,而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在其他方面较少涉及,国内外都缺少专门的关于创业成就的研究。鉴于此本文运用扎根理论对成都市新农人创业者的深度访谈资料进行挖掘与提炼,以期能梳理出创业者的成就层次为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由于农业创业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众多,因此本文选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种质化研究方法[15],“该方法的基本准则是在收集足够的经验资料的基础上而建立的理论”[16],基于深度访谈的音频材料,由下而上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以此建立相应的分析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结论进行验证或对新结论进行开发[17]。
编码的过程分为:开放式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18]。本文首先使用了开放式编码将材料进行概念化并归纳出次要范畴,然后使用了主轴性编码总结出了主要范畴,最后运用选择性编码构建出了核心范畴[19]。
(二)研究过程
1.资料搜集
本文在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针对新农人创业过程的访谈,以“农业创业过程及成就”为访谈主题,基于成都市15个区市县、26位新农人创业者为代表作为分析依据,通过开放式访谈收集的资料,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在访谈过程中灵活的调整问的问题与提问的顺序,在征得访谈对象的许可后对访谈的内容进行笔记的记录并录音,之后梳理录音材料,对于存疑处联系被访谈者确认,为下一步的理论归纳提供基础。
扎根理论采用理论抽样方法[20],即访谈中获得的资料不断重复,不再产生新的类属 (category) 和维度 (dimension) , 说明理论已达到信息饱和 (saturation),抽样应当停止[21]。本课题组于2018年7月至9月期间对四川省成都市包括温江区、崇州市、郫都区在内的15个区市县为调研地区,取得共计55位新农人创业者的创业访谈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每个地区选取1-3个案例作为创业成就的研究对象,最终确认与本文研究相关程度较强的资料26份。另外随机抽取4个案例对理论的饱和度进行检验具体见下表1,最后根据得到的材料进行相关理论的构建。
2.资料分析
(1)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課题组成员针对26份材料分别编码,一致性均在80%以上,通过检验标准。按照上述步骤,本文得到了49个现象,并归纳为44个概念,每个概念都有代表性的原始资料来对其定义,个别概念选择两个语句[22]。具体过程如下表2所示。
在接下去的编码中将得到的这44个概念,形成过程如下表3所属
(2)主轴性编码(axial coding)。在开放性编码中得到了13条次要范畴,经过不断甄别和挖掘后最终将其确定为3个类属,分别为:“社会贡献”、“事业成长”、“自身成长”,具体见下表4。
(3)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选择性编码建立在主轴性编码之上,为最终梳理出新农人创业在自身、事业、社会方面的成就提供核心范畴,并且解释三者之间存在的联系。
四、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实地访谈与编码整理的结果,本文总结出来如下的观点:
(一)自身:当一个人开始创业的时候,最先被感知的变化来源于其自身;当创业者开始创业,首先感到的必然是一种不同于以往在别人手下工作的体验。在别人手下工作时,他并不需要成为一个决策者,不需要具备高于常人的眼界、对企业发展方向的把握、对政策的深刻理解,只需要接受上级安排的工作就好。而一旦创业,那就意味着他将不可避免的要承担上述的责任。这种全方面的改变会对创业者自身产生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通过长久的实践不但有效地提升了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创业过程中的种种收获更是在满足自身的生存、尊重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
(二)事业:把创业成就扩大到整个团队,可以发现随着事业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了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扩大[23],扩大到一定程度导致了上下游企业的联动共同造成了企业的规模经营,而这符合农业的特殊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14, 24]。而随着企业的规模经营,企业的盈利能力会不断地提高产生足够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在新农人创业者事业的早期与成长期也必然会积累一批稳定的客户群体。
(三)社会: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规模与影响力会逐渐的加大,创业所取得的成就开始渗透到越来越多的层面:如自2005年以来,我国的食品安全的问题与生态危机愈演愈烈[25],一大批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农人创办了生产安全食品的企业,同时对于生态危机的关注也促使了他们向着更加注重生态效益的方向发展[26]。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新的邻域——农业生态邻域规模的扩大,其势必带来新的用工种类与用工数量,客观上对于农民起到了很好的加速人才培训与增加就业岗位的作用。同时,由于新农人创业往往扎根于农村,带动了当地创业的热情[27],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活力,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税收的增加,促进了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14],对“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公益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三者间关系:创业者综合素质提升,为以后自身事业的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创业过程中的种种收获更是在满足自身的生存、尊重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升华,社会贡献也在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中得到体现。事业的成就反过来进一步地拓宽了自身的成就,如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自身还可以获得更大的名气,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28],相对于个人来说有更大社会的贡献。社会的贡献起到了加速相关行业人才培训的作用,更好的满足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各种需求,对他们自身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对“三农”的贡献及相关诸如食品安全、社会利益、与生态效益的关注会给大众留下良好的企业形象[29],为以后事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提供帮助。
创业成就的核心范畴、主要范畴和次要范畴间的关系如图1。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于新农人创业者进行深度的访谈获得原始的资料,对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开放式编码定义得到了49个现象,接着将这些现象重组为44个概念,然后,对这44个概念进行分类与归纳形成13个次要范畴;进一步使用主轴式编码在次要的范畴将得到3个主要范畴;最后运用选择性编码可以归纳所有主要范畴的核心范畴。即新农人的创业成就主要体现在自身的成长——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贡献这三个成就层面上,其中自身成长包括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生存的需求、自身的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四个维度;事业发展包括规模经营、经济效益、客户群体三个维度;社会贡献包括食品安全、促进行业发展、人才培训、生态效益、社会利益、“三农”贡献六个维度;三个成就层面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促进的作用。
(二)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创业政策的制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政府相关部门而言要更好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要更好地发挥人的作用,进一步地改善农村创业的环境,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信息设施的建设;出台那些可以鼓励创业的政策,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补贴力度,在资金与土地资源上为他们提供更优惠的融资政策与贷款优惠,更好的组织创业培训,便于创业者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让农民有更好的生活,农村经济有更好的发展,农业生产后继有人。
(三)未来展望
本文以新农人创业者为样本的探究创业成就并得出三大层次的研究在已有的文献中尚未看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后续可以进一步探究创业成就与其他诸如:创业环境、创业意愿之间存在的关系,利用更大的样本数据进行更加深入与具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赵如.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民企业家胜任力培育[J]. 农村经济, 2018(07):16-21.
[2] 俸晓锦. 创业视角下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共享式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D]. 合肥工业大学, 2015.
[3] Njegomir V, Rihter J D. The problem of the demand for crop insurance: The case of Serbia[J]. Economics of Agriculture, 2018, 65(3):995-1014.
[4] 刘井建. 创业活动对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现代经济探讨2010(12):80-84.
[5] 周海纳. 创业型农民培训对促进海西新农村建设的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2):390-392.
[6] 贺喜灿, 胡德龙. 中部地区农民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 2009(4):212-215.
[7] 陈夙, 项丽瑶, 俞荣建. 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特征、结构、机制与策略——以杭州梦想小镇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5(11):35-43.
[8] 谷慧玲, 贾丽荣.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 商业时代, 2012(19):78-79.
[9] Kritskaya L, Kolvereid L, Isaksen E J. Hybrid entrepreneurs: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s[J]. Entreprendre Innover, 2017 (3):7-19.
[10] Ter Wal A L J, Boschma R. Co-evolution of firms, industries and networks in space[J]. Regional studies, 2011, 45(7):919-933.
[11] Gancarczyk M. Enterprise-and industry-level drivers of cluster evolution and their outcomes for clusters from developed and less-developed countries[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15, 23(10): 1932-1952.
[12] Friedman M.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M]//Corporate ethic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07:173-178.
[13] Muller A, Kolk A. Responsible tax a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cas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effective tax in India[J]. Business & Society, 2015, 54(4):435-463.
[14] 周艳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培育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 2019(4):10.
[15] Strauss A, Corbin J.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M]. Newbury Park:Sage, 1990.
[16] Strauss A L. 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tist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7] Glaser B G, Strauss A L, Strutzel E.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J]. Nursing research, 1968, 17(4): 364.
[18] 张敬伟.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管理學研究中的应用[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 30(1):235-237.
[19] 许昆鹏, 任国章. 农村创业榜样如何带动创业——基于扎根理论的关键维度识别[J]. 农村经济, 2017(11):91-95.
[20] 卢崴诩. "理论抽样问题"与扎根理论方法解析[J]. 学理论, 2015 (34):113-116.
[21] Small M L. How many cases do I need? On science and the logic of case selection in field-based research[J]. Ethnography, 2009, 10(1):5-38.
[22] 张宝生, 张庆普. 基于扎根理论的社会化问答社区用户知识贡献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 情报学报, 2018, 37(10):1034-1045.
[23] 刘芳. 企业规模决策及其有效路径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24] 张红宇. 中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制度特征与发展取向[J]. 中国农村经济, 2018, 1:23-33.
[25] 罗攀. “有机” 可乘———关于北京 “有机食品” 消费热潮的人类学调查[J]. 思想战线, 2018, 44(6):46.
[26] 侯孟阳, 姚顺波. 1978-2016年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趋势预测[J]. 地理学报, 2018, 73(11):2168-2183.
[27] 张启森, 桂琳, 尤泽凯, 等. “双创” 背景下农民创业创新现状及前景[J]. 农业展望, 2018, 14(3):30-33.
[28] Li Y, Liu R, Schachtman T R.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revaluative attributions[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016, 47(1): 149-166.
[29] 汪帅东. 企业形象建设的理论认知与趋向思考[J]. 现代管理科学, 2018 (08):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