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文欢 邵科 李宝值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10家代表性外向型企业的深度访谈,本文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外向型工农企业面临的困境,即订单锐减、库存积压;用工需求不足,企业裁员降薪普遍;国际通道受阻,企业运输成本上涨且实效性难以保证;出口转内销渠道亟待开拓。针对此,本文从保订单、稳就业、降成本、扩内销等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 键 词:新冠肺炎疫情;外向型企业;浙江省
当前国内疫情已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但在境外疫情大流行态势下,叠加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累计同比下降3%,其中,纺织服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1.4%。由于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出口贸易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出口部门及派生产业又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就业,因此,为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出口型工农业企业面临的问题,以及伴随的农民工就业挑战,我们对浙江省10家代表性企业展开深入访谈,调研发现多数企业高管对外贸前景和农民工就业问题不乐观。
一、新形势下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新问题
(一)外销断点:由订单难以按时交付转向订单锐减、产品库存积压
在国内疫情爆发阶段,外贸企业面临用工荒、原料荒、产能严重不足、订单难以完成等问题。目前,企业又遭遇新订单锐减,企业库存压力大的难题。一是疫情爆发导致国内展会如广交会、华交会延期举办,国外几十场行业展会也被迫延期或取消,企业新签订单不多;二是境外疫情爆发,韩国、日本、美国、欧盟等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地区相继实施限聚令、限足令,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客户接单有限,退单、违约增多;三是产品生产需要周期,生产型外贸企业一般提前准备3-5个月库存,订单取消后,造成大量产品堆积,清库存是摆在外贸企业面前的头等大事,对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来说尤为如此;四是国外生产、消费需求萎缩加大收货方违约风险,叠加库存与资金压力,企业就是否签新订单犹豫不决。受访企业中已有3家农产品出口企业缩减生产规模,并表示若境外疫情仍不能有效控制,下半年新一季生鲜果品集中上市时将面临更大销售压力。
(二)用工痛点:由用工荒迅速转向裁员减薪,控制企业用工成本
由于国外订单锐减,不少企业只能采取降薪、裁员、非正常放假等方式控制用工成本。据估算,600-800万农民工的就业机会与就业质量受到疫情影响。在10家受访企业中,一半企业选择降薪,平均降幅20%。浙江台州某模具厂因订单不足,农民工被迫离职率高达90%。宁波某进出口公司已解雇15%员工,非正常放假员工同样占15%。3家受访农业企业表示,在现有订单完成且没有新订单情况下,企业只能采取停薪留职等方式维持企业运营。在工资性收入已是农民增收最大贡献因素的情况下,出口萎缩导致的就业机会减少与就业质量下降,恐对农民持续增收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三)流通堵点:国际通道仍然受阻,企业运输成本涨幅明显,时效性难以保证
一是国内疫情爆发阶段,一些出口国家(地区)对来自我国的商船采取歧视对待,甚至限制进港。部分国家(地区)持续提高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门槛,这在加大中小企业贸易风险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出口成本;二是随着境外疫情升级,多个国家(地区)相继发布入境“禁令”,减少国际航班,产品航空运输受阻,且国外港口码头办事效率下降,产品运输时效性差;三是履约风险加大,海外买方以疫情为由拒提货物或拖欠货款,部分外贸企业被要求支付货物滞港费、集装箱超期使用费。航运时效性差、外商履约风险增加尤其给农产品出口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和不确定性。
(四)内销难点:出口转内销渠道亟待开拓,不同行业出口转内销的效果迥异
出口转内销是应对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救急之举。多数受访农产品出口企业表示正在尝试开拓和对接国内2B端大客户渠道,但目前效果并不理想。同时,他们缺乏利用电商渠道进行2C端零售的经验。在疫情期间国内市场需求有限,出口转内销也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容易引发价格战。对制造业出口企业而言,出口转内销更非简单的“换个市场卖”,在开拓国内市场时面临拓展销售渠道难、生产线转向难、竞争占据优势难、品牌建设难等问题。一是消费习惯、产品款式偏好以及产品规格差异导致外贸产品难以完全匹配国内市场需求;二是外贸产品质量较高,但相比内销产品无成本优势,纯外贸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尤显劣势;三是对国内产品销售渠道、线上销售模式与规则不熟悉,掣肘外贸企业迅速开拓国内市场,且受限于产品授权、认证等问题,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困难重重。
二、帮扶出口企业渡过疫情难关的对策建议
面对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新形势,保订单、稳就业、降成本、扩内销是当务之急。对此,我们建议:
(一)保订单:坚持对外渠道开拓与风险降低消除并重
一是紧抓跨境电商发展新机遇,联合行业协会与跨境电商平台布局云展会。支持企业网上办展、网上洽谈,对企业参展补贴范围从国外重点展会扩展到更多有销售带动力的境外展会,鼓励企业积极向疫情较轻地区市场进军。二是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加大对保单融资贴息的支持力度,降低短期险费率,帮助企业应对订单取消、出运拒收风险。开辟理赔服务绿色通道,适当放宽理赔条件,免去疫情期间企业接单后顾之忧。三是支持在相关国家(地区),特别是在重点市场(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布局海外仓,优先安排农产品等保鲜要求高,以及对国内就业拉动作用大的出口企业货物存储。四是加大对外交涉力度,促使因疫情原因对我国货物贸易采取限制措施的国家(地区)取消或调整相关措施。积极开展国外技术贸易措施专項培训,指导企业提前了解出口国家(地区)的入境限制与检疫要求并做好应对预案。
(二)稳就业:坚持原岗位复工与新就业机会提供联动
一是持续强化出口企业用工调度保障、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复工服务,推进就业服务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二是继续实施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阶段性降费率政策和缓缴政策,优先给予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稳岗返还补贴。三是鼓励企业在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对疫情导致失业的参保贫困劳动力按就业地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补助。四是搭建外贸企业间互通互助平台,鼓励企业共享用工,实现劳动力余缺应急调节和跨业流动。加大职业培训补贴力度,支持复工企业开展职工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增强员工适岗能力。五是通过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发放就业补贴、给与创业奖励、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场租减免等方式,引导阶段性失业的农民工在就业地利用好“地摊经济”和“电商经济”风口实现灵活就业创业。六是通过贷款贴息、用地用电政策支持、专题培训等方式,鼓励农民工返乡发展特色绿色种养业。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项目设施时,优先吸纳返乡留乡的中低收入农民工群体。
(三)降成本:坚持外贸税费减免与产品通关便利协同
一是根据境外疫情形势延续实施社保免征减征缓缴政策,通过外经贸专项资金提前足额兑付等手段缓解外贸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成本压力。二是通过政府贴息、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低息优惠贷款、放宽还款期限、降低手续费用等控制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限制金融机构在防疫信贷投放中对新老客户区别对待,杜绝转贷服务公司套利行为。三是落实落细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贷等合规性政策工具,及时足额兑付出口退税,扩大出口信用短期险覆盖面,提高外贸信贷投放,优先保障外贸资金链。四是协调海关、税务、外管、机场、港口、交通等部门疏通物流通道,优化通关、放行、结汇、税务等服务,给予农产品出口企业优先通关便利。五是灵活界定出口企业在防疫物资生产、仓储、转运中的贡献,通过水电费减免、提供工程项目或财政补贴、仓库租金补贴等方式给予支持。
(四)扩内销:坚持市场自主拉动与行业政策引导统筹
一是鼓励地方政府联合行业协会牵线搭桥大型批发市场、电商平台,举办线下线上专题促销活动,重点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转内销。二是加大内销支持力度,针对出口转内销商品,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消费刺激计划,给予出口转内销企业一些消费券配套。三是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简化出口转内销产品认证程序,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引导外贸企业通过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精准对接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四是发挥有效投资带动作用,鼓励各地结合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帮助企业融入投资项目产业链供应链。五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推广集中内销纳税模式,企业先行销售货物,季度集中办理内销申报和纳税手续,探索转内销产品仍享受出口退税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