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轻工业中各部门都已具备完善的产业链和较高的生产能力,但许多轻工制造企业长期忽视产品升级和品牌塑造。企业应针对高端市场打造优势产品,重新考察国内市场需求,重视内销。
【关键词】轻工业;剪刀差;品牌;内销
一、 我国轻工制造业发展现状
中国能有世界工厂的称号,轻工业贡献巨大。中国轻工业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变,彻底结束了我国消费品供应短缺的状况,长期作为对外贸易的中坚力量广泛且深入的打开了全球市场,积极拉动了国内经济增长。我国轻工行业的发展领域宽,门类齐全,早已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某些地区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各类国际性的大型展会的举办也体现了我国轻工业的生产实力。然而,我国轻工业在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之后,由于国际性经济危机影响和国际贸易环境持续恶化,订单减少,外商压价。许多从事轻工制造的中小型工厂开始苦苦支撑。加上人民币升值,人力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传统民营轻工企业受影响较大。加上资金链薄弱,经营管理上又多凭个人经验,导致企业难以挺过市场萧条期。
中国制造的轻工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产品结构也从低端发展到高端。但根据反倾销为主的贸易摩擦和出口市场出现的量增价跌现象可以看出,我国轻工业在国际市场上还处于劣势地位,生产的劳动密集型轻工商品在国外多通过低价获取市场份额。国内制造业竞争激烈且缺乏价格管束,一些生产者为获得订单不计后果降质降价,不仅影响中国制造声誉,还使外商对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估计过低。更严重的是企业过度控制生产成本,放弃新产品研发和工艺上的创新,产品多针对消费能力薄弱的顾客群体。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制约轻工产品升级,更不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中国轻工产品就很难打造出品牌价值。并且剪刀差在我国对我贸易发展中长期存在,外国公司只需要提供产品设计和所需达到的量标准,就可以从数家中国供应商那里挑出最满意的样品以及最理想的价格。而中国企业则往往利润微薄甚至还要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买单。产品出口之后,经过外国公司包装销售价格往往翻十几倍。近年来,由于价格优势减弱,许多欧洲采购经理开始转向东南亚,孟加拉,以及欧盟内部如波兰,葡萄牙等国寻找货源。
二 、 轻工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如何提高贸易谈判地位,发展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应成为轻工行业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国轻工业,特别是涉及日常消费品行业难以打造世界级品牌,这与企业发展历史,时代背景,企业领导者决策有关,也与国内外市场环境有关。欧洲百年历史家族式小企业并不罕见,品牌价值与家族荣誉结合,赋予其产品更多的历史厚重感。而坚持小批量高品质生产和不断更新的设计使其产品更具独特卖点。此外,欧盟质量标准不仅严格规范,而且各成员国严格执行。不需企业宣传,其产品进入市场时,质量方面消费者就没有疑虑。其次,企业知识产权受到较好保护,同行间良性竞争。由于欧洲消费者平均消费能力较高,对产品质量期望也较高。促使企业多下功夫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上。在欧洲城市中,个体经营店铺经营状况依然良好,个体经营者进货时选择灵活,他们往往会选择品牌知名度低但质量上乘,设计高端前卫的产品。对比连锁品牌店,一些中产阶级更青睐在此选购。通过这种途径,品牌更容易进入市場并建立销售渠道。
三、国内市场对企业品牌战略意义重大
国本土品牌并非不具备成为高端货的血统,中国消费者也不是一味的崇尚外国产品。中国轻工业想顺利转型,提高产品竞争力,突破点之一应在内销。中国消费者不仅有较高的消费能力,而且消费意愿也很强。新兴的中国中产阶级已非常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他们更愿意购买高附加值的产品。海外代购,境外消费,以及进口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热销可以说明中国市场上有潜在的巨大需求,而国内市场上很多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首先,国内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设计单一,多数轻工企业尚未有品牌战略。企业尝试在国内市场上转型,提高质量,推出新款设计更容易脱颖而出。其次,企业对本国市场更加熟悉,可以有的放矢,销售渠道更容易打开,顾客的反馈也可以及时获得。再次,从营销资金投入方面,企业压力也较小。一旦国内市场销售额稳定,不但可以缓解出口压力,国内市场上的销售利润也可以用于产品研发和国际市场营销,可实现内销带动外销。我国新一代企业经营者更具有冒险精神,对一些长期发展理念更加认可。他们更容易从对外交流中获得灵感改善企业经营。除了企业自身经营战略需要调整,行业行为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也必须严格执行。杜绝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使企业在创新时无后顾之忧。根除以次充好现象,严格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坚持生产消费者放心产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成本增长,需求紧缩的情况下薄利多销容易把企业带入困境。中国制造转型迫在眉睫,要想保持外贸出口增长,就必须在生产上有独特性,使外商看到中国制造在质量和工艺方面的进步,对中国制造的产生信任和依赖。轻工业从业工人多数只具备简单的技能,如果轻工企业难以维持,许多工人将难以实现再就业。所以,轻工业面临的困难必须得到重视。而且我国民营企业已形成完备的生产体系,生产灵活。也在对外贸易中获取了丰富的经验,了解国外市场消费习惯和国外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所以在轻工企业绝对具备在国内外市场重获生机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 [J].《财经问题研究》 , 2005 (5) :25-31.
作者简介:
张雅楠(1988—),女,山东省济南市,民族:汉,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和企业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