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生活质量,主要的发病机制为一种炎症物质引起的气管痉挛[1]。小儿支气管呼吸道被病毒和细菌感染后引起支气管壁的炎症改变,导致黏膜水肿和气道痉挛狭窄,从而引起哮喘。随着环境变化,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表现为咳嗽和患儿肺部啰音等,儿童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如果不及时科学的干预,儿童容易患哮喘并增加治疗难度。目前临床上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要治疗药物,但糖皮质激素治疗易复发并不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感染,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2]。目前临床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案尚处于探索阶段,治疗目标往往是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基于此,本文对已进行检查确诊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在不增加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痛苦情况下,收集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原始资料,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并研究比较了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和其他方法治疗的优劣性,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20 年1 月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0 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患儿男20例,女20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7.5±2.6)岁,肺部病变时间5~17 d,平均肺部病变时间(8.35±2.89)d,基础疾病先天高血压2 例,先天心脏病4 例。试验组患儿男19 例、女21 例,年龄6.4~12.4 岁,平均年龄(6.92±3.4)岁,肺部病变时间3~16 d,平均肺部病变时间(8.85±2.39)d,基础疾病先天高血压3 例,先天心脏病2 例。两组患儿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经患儿家人同意纳入没有过敏史患儿。排除标准:严重有心、肾等脏器疾病及治疗依从性差的患儿。
1.3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止咳嗽、平喘、解热和吸氧等常规治疗,在小儿痰难排出的同时配合进行,且入组前所有患儿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6 mg/次,2 次/d。试验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国药准字J0042682),雾化吸入治疗,110 μg/次,3 次/d。两组均治疗5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著:治疗3 个疗程后,喘息、咳嗽和肺湿啰音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3 周后,哮喘、咳嗽和肺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3 周后,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3、5、8 d 噬酸性粒细胞计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3、5、8 d 后噬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 试验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3、5、8 d 后噬酸性粒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治疗3、5、8 d 后噬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s,×109/L)
表2 两组患儿治疗3、5、8 d 后噬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s,×109/L)
注:与同期对照组比较,aP<0.0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并以呼吸短促、胸闷、咳嗽和喘息为特征的异质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随着呼吸气流限制以及症状和强度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哮喘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但大多数年龄都在5 岁以下,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可以降低儿童哮喘的风险。哮喘的临床治疗应用多见于药物,主要有消炎痛和亚丙氧基等药物,由于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cHMP 含量降低来抑制化学介质释放,从而可能诱发哮喘。哮喘的发病率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青春期后减少的频率较低,心得安等这些药物能阻断β 受体并诱发哮喘,以及许多喷雾吸入器也会因刺激喉咙而引起支气管痉挛,以上都是诱发哮喘的常见高危因素,有些因素如运动和冷空气只能引起支气管痉挛,而有些因素如药物和职业化学品则会突然导致哮喘的致命发作[3]。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急性支气管病原菌如病毒、细菌和支原体等感染伴喘息症状。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主要是病毒感染。多数学者认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发病机制与多种炎症因子参与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黏膜水肿,不同程度的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和气道分泌物增多等因素有关,导致如呼吸困难和喘息临床症状。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发病后人血管内皮细胞(ECS)激活,大量炎症介质释放来导致免疫调节异常,尤其是Th 相关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IL)-11 和IL-9等异常。IL-11 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IL-11 能促进Th2 细胞向Th4 细胞分化,抑制Th3 细胞分化,增加Th1/Th3 并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降低IgC 生成和Th3 细胞因子生成[4]。有研究表明急性期血清C 反应蛋白(CPR)水平与炎症程度有关。因此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和气道炎症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布地奈德混悬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具有抗炎作用的高效糖皮质激素之一,布地奈德混悬液通过抑制炎症细胞活化和气道过敏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血清CPR 水平,通过降低组胺的活性和释放来抑制免疫应答过敏活性介质。布地奈德属于第二代糖皮质激素,能起到很好的局部抗炎作用,来减少炎症性物质和细胞的释放,减少儿童气道高度的反应性来控制呼吸肌痉挛的发生。临床上布地奈德主要通过雾化吸入给药,这种给药方式有助于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来提高局部血药浓度,有效改善患儿喘息和咳嗽症状[5]。布地奈德吸入器与孟鲁司特钠联合应用可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使小儿肺功能尽快恢复[6-9]。研究表明:试验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后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3、5、8 d 后噬酸性粒细胞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有效减少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