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迪
冠心病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多发而常见疾病,此疾病发病率较高,根据统计资料证实,近年来冠心病发生率有明显增高趋势[1,2]。冠心病在临床中也被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此疾病是因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病样改变而诱发血管堵塞,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以及缺氧[3,4]。而冠心病心律不齐同属心血管常见疾病,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与特征为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心动过快。冠心病心律不齐在临床治疗中,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为胺碘酮[5]。本科室为了给予患者最佳的治疗,采用了美托洛尔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方式。为了调查两种治疗方式的不同之处,选择82 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82 例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9 例;年龄45~74 岁,平均年龄(59.5±5.9)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2 例,Ⅲ级19 例;存在心动过快12 例、存在心动过缓18 例、存在心律失常11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8 例;年龄47~83 岁,平均年龄(65.2±6.3)岁,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24 例,Ⅲ级17 例;存在心动过快11 例、存在心动过缓17 例、存在心律失常1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证实,均为冠心病心律不齐者,并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无认知与精神类疾病,认知与精神均为正常;③在近期治疗中,患者未接受过美托洛尔、胺碘酮等治疗;④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调查,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书;⑤参与调查患者均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所有成员的认同。
1.2.2 排除标准 ①患者除冠心病心律不齐外有其他表现或疾病;②患者存在尿毒症等肾脏疾病;③患者存在其他类型的心脏疾病;④患者存在脏器功能不全情况;⑤患者患有认知或精神类疾病;⑥患者或家属不同意此次调查,并拒绝参与;⑦患者未得到本院伦理委员成员的批准。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治疗,即为胺碘酮[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19993254]口服治疗,口服用药,1 次/d,0.2 mg/次,在患者治疗7 d 以后调整为服药2 次/d,1 片/次,在治疗14 d 以后调整为1 次/d,1 片/次,15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缓释片[以岭(石家庄)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20065355]治疗,用量如下:2 次/d,12.5~25.0 mg/次,15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药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血压以及心率情况。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DBP、SBP、HR 水平、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①治疗效果:采用显著、显效、无效表示,治疗后与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有关症状显著改善为显效,治疗后与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有关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上述情况均未达到为无效;②不良反应:包含了呕吐、恶心、室性心动过缓;③心电图变化:包括记录观察从ST 段压低次数、ST 段压低总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出现呕吐1 例、恶心1 例、室性心动过缓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观察组出现呕吐2 例、恶心1 例、室性心动过缓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DBP、SBP、HR 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DBP、SBP、HR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BP、SBP、HR 水平分别为(72.19±11.09)mm Hg、(114.55±12.19)mm Hg、(72.47±10.15)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85.67±11.10)mm Hg、(138.62±12.41)mm Hg、(99.55±10.54)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n(%)]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n(%)]
表3 两组治疗前后DBP、SBP、HR 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DBP、SBP、HR 水平对比(±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组ST 段压低次数、ST 段压低总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分别为(7.5±1.8)次/24 h、(62.6±9.7)min、(78.2±14.5)mm/min,观察组分别为(7.4±1.6)次/24 h、(61.9±9.5)min、(79.5±14.6)mm/min;两组ST 段压低次数、ST 段压低总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T 段压低次数、ST 段压低总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分别为(2.2±1.1)次/24 h、(16.3±7.4)min、(21.5±9.1)mm/min,均低于对照组的(3.8±0.5)次/24 h、(24.1±10.7)min、(44.6±15.9)m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冠心病心律不齐在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方式,胺碘酮为常用药物。胺碘酮属于第三类抗心律不齐药物在使用后可以起到抑制身体中的β 受体、α 受体,无负性肌力作用并具备扩张冠状动脉以及提高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的功效,此外在心率控制、心脏功能改善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效果,除此以外此药物还能够阻断钾离子通道,可抑制心肌传导纤维快钠离子内流,改善传导的速度。虽然胺碘酮在治疗中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为了改善此情况本科室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美托洛尔属于β1受体阻断药物,在使用后可以有效的阻断交感神经活动,同时能够抑制儿茶酚胺的分泌,可帮助降低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以及醛固酮系统的活性,从而实现降低心输出量,改善血压的目的,此外此药物在使用后可有效的改善心室负荷、心脏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BP、SBP、H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T 段压低次数、ST 段压低总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改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心律不齐治疗中,可采用美托洛尔、胺碘酮联合治疗方式,此方式应用效果理想,值得应用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