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
长期以来,多数学者认为儿童腺样体切除手术宜于4 岁以后进行,因4 岁以下儿童对失血耐受能力差,但有许多病例如等到传统认为适宜年龄进行,可能已造成不可逆的严重症状出现,如营养发育障碍、腺样体面容等。本文选取2016 年8 月~2018 年8 月本院收治的65 例行腺样体切除术的2.5~4 岁(不含4 岁)与4~12 岁(含4 岁)的患儿,分别从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鼻腔粘连、术后出血、后鼻孔狭窄情况等几个方面对低龄儿童行腺样体切除手术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8 月~2018 年8 月本院收治的135 例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按年龄分为A 组(65 例)、B 组(70 例)。A 组中,男36 例,女29 例;年龄2.5~4 岁(不含4 岁),平均年龄3.3 岁。B 组中,男38 例,女32 例,年龄4~12 岁(含4 岁),平均年龄6.7 岁。所有患儿均有鼻塞、睡眠打鼾、呼吸费力和憋气症状,均已排除患有急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等鼻腔炎性病变及后鼻孔占位性病变的患儿。
1.2 诊断标准 腺样体肥大诊断标准和相关检查鼻内镜检查提示:鼻咽顶后壁红色块状隆起,阻塞鼻孔>4/5。鼻咽部触诊可触及鼻咽顶后壁柔软肿块。鼻咽侧位片可见鼻咽部软组织增厚,气道变窄。
1.3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经鼻内镜下经口电动切削器切除腺样体治疗,具体方法为:全身麻醉(全麻)插管成功后,消毒、铺无菌巾,上开口器,将2 根导尿管经双鼻腔放入,然后自口腔拉出,将软腭拉起,止血钳固定。70°鼻内镜经口放入,电动切削器经口放入,在鼻内镜指引下吸切腺样体,查无残留及明显出血后,鼻咽部放一棉球压迫止血。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后鼻孔通畅,无腺体残留,无后鼻孔狭窄;有效:仍有打鼾,但无呼吸睡眠暂停,腺样体肥大所致并发症症状明显好转,鼻内镜检查有部分腺样体残留但后鼻孔通畅;无效:症状无改善,鼻内镜检查腺样体增生肥大堵塞后鼻孔。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判断术后的疗效,症状包括因鼻塞导致的张口呼吸、睡眠呼吸暂停、鼾声等。体征包括术后3~6 个月在鼻内镜下检查腺样体是否有残留、后鼻孔是否存在狭窄及术后腺体复发等。并发症包括鼻腔粘连、术后出血、后鼻孔狭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n,n(%)]
2.2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对比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儿出血量显著少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对比(±s,n,%)
表2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对比(±s,n,%)
注:与B 组对比,aP<0.05
腺样体在出生后逐渐增大,生理性肥大期为2~10 岁。刘卫卫等[1]通过研究儿童反复发作型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的相关性研究,认为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腺样体中T 淋巴细胞亚群活性增高,处于增殖期细胞增多,至腺样体肥大,同时局部免疫增强,加重了分泌性中耳炎。低龄是腺样体肥大的影响因素,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伴腺样体肥大时,应尽早行腺样体切除术。吴云文等[2]认为腺样体切除术可以缩短合并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能降低治疗后复发率。李文生等[3]通过研究腺样体肥大与白介素-6(IL-6)及耳鼻咽喉并发症的相关性认为,腺样体肥大与IL-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渗出性中耳炎、慢性鼻-鼻窦炎、听力下降呈正相关。腺样体肥大通过炎症反应和机械性堵塞与耳鼻咽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切除腺样体可以有效治疗各种并发症。朱优立等[4]认为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与相应肥大密切相关。研究已经证实腺样体肥大不仅是鼻咽部局灶性病变,而是涵盖消化、呼吸、神经、精神等多系统异常的全身性疾病。Cassano 等[5]的研究表明OSAHS 患儿的阻塞平面及呼吸道最狭窄处均在腺样体平面,而正常儿童则在软腭及以下平面。目前常用的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手术方法有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鼻内镜下腺样体等离子融切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的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的切除腺样体组织,使后鼻孔通畅,避免损伤腺样体周围正常组织结构。是否需要行腺样体手术,需要综合评估腺样体大小、腺样体肥大是否引起渗出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及OSAHS 等并发症。林和等[6]认为腺样体切除术在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提高疗效,值得重视。传统观念认为儿童腺样体切除手术宜于4 岁以后进行,本文就2 年间2.5~4 岁儿童腺样体切除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认为如患儿具备手术适应证,可行腺样体切除术,不必等到4 岁以后。因部分<4 岁的儿童已出现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生长发育迟缓、颅面畸形、烦躁易怒、性格改变等。以上研究结果均为本文提供佐证。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儿出血量显著少于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认为4 岁以下儿童如具备腺样体切除的手术适应证,不必等到4 岁以后,且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是安全有效的。
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和切除器切除术,因受手术器械及方法的影响,一旦发生出血,止血较难,且因为儿童较小,鼻咽腔亦较小,故传统手术方法可能损伤周围组织的几率较大,故对年龄要求亦较大。目前多采用全麻下鼻内镜直视下以腺样体切割刀头行腺样体切除术或射频减融术成为主要的手术方式,因是在直视下操作避免邻近组织损伤,同时最大程度的切除腺样体,此外射频技术还有即时止血功能。孙宝春等[7]认为低温等离子技术是治疗儿童腺样体、扁桃体疾病的高效、低并发症的好方法。但提高手术操作熟练程度及技巧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故本人认为因腺样体切除技术的提高,更可适当放宽腺样体切除的年龄手术适应证,而基层医院及经济欠发达地区仍可采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此方法治疗低龄儿童腺样体肥大亦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