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俊峰,劳晨登,黄宗贵,戴 海,黎裕明
肱骨近端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与骨质疏松有明显相关性[1-2]。骨折发生后伴有疼痛、局部肿胀等,对患者心理造成明显负性影响,致使术后康复治疗配合度下降,进而影响术后肩功能恢复[3]。微创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常用术式,复位效果明显,关节稳定性良好。2013年2月~2017年4月,我科采用微创LCP内固定治疗11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1.1 病例资料本组112例,男66例,女46例,年龄44~78(66.54±6.26)岁。左侧60例,右侧52例。致伤原因:坠落伤38例,砸伤33例,撞击伤41例。患者均完善术前X线、CT检查。伤后至手术时间2~5 d。
1.2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患者仰卧位,患肩垫高。以肩峰为起点向下做4 cm纵行切口,沿三角肌前缘偏外5 mm进入,暴露肱骨大结节及骨折端。应用克氏针进行骨折复位,并进行简单临时固定,C臂机透视检查复位情况,复位良好则应用LCP进行骨折部位固定,放置引流管。
1.3 术后处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4 h。48 h 后去除引流管并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先进行肩关节前屈、外旋锻炼,逐渐增加内旋、内收及外展练习;4周时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包括向上、向下、向内、向外上、向外下、向内上、向内下等多个方向。
1.4 评价指标① 术后6个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② 末次随访时记录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前屈、后伸活动度。
手术时间64~103(85.32±13.12)min。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未见内固定断裂和螺钉穿出、移位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60例,良45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3.75%(105/112)。末次随访时,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外展50°~70°(62.44°±4.81°),外旋30°~45°(37.50°±7.72°),前屈 90°~115°(102.35°±5.68°),后伸10°~20°(14.71°±2.25°)。
典型图例见图1、2。
肱骨近端骨折常伴有血管及臂丛神经损伤,致残性高,若术后恢复不良需再次手术治疗或有明显畸形,影响正常肩功能活动,加重患者身心负担[4-5]。因此,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微创LCP内固定手术是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基础上衍生的一种微创术式,可减少对患处周围组织剥离,从而保护患处血循环及血液供应,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并最大程度上减少对骨折处肌腱、神经的损伤,利于术后功能恢复[6]。本研究结果显示,112例患者术后6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达93.75%,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处于较理想水平,提示微创LC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良好。
笔者认为,本术式有以下优点:① 微创LCP内固定材料本身按照肱骨近端解剖结构而设计,使用时无需预弯,符合解剖结构特点,材料锁定后的抗拔除阻力及把持力均较大,可增强骨折断端稳定性,有助于减少螺钉松动及复位丢失。② 手术微创性良好,应用克氏针进行撬拨,无需直接打开骨折端,避免破坏骨折处的血运,利于骨折复位,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条件;术后可经手术复位原切口将螺钉及钢板取出,减少手术操作引起的机械性损伤[7]。③ LCP可与患者骨骼形成一体化稳定结构,提高了整体弹性,使得外界应力负荷得到充分分散,降低钢板与骨间摩擦力,从而减少骨膜损伤,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④ LCP属于解剖型设计,使用时无需预弯,可大大减轻手术操作对患处组织的刺激。⑤ LCP属于内固定支架,不会对骨折断端产生直接压力,利于骨折周围骨痂形成,从而使患者可以尽早开展主动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微创LCP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有效修复方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