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丹
摘要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的漏洞和不足逐渐显现,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经营发展都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4年7月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简称“IFRS9”)。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繁荣,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悄然发生变化,会计领域的各项制度准则与实务逐步与国际领域趋同。在IFRS9发布后,财政部借鉴了其相关内容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起草修订了新金融工具系列准则,调整了金融工具确认、计量、转移、套期保值和列报等相关内容,大大推进了我国企业在财务信息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新准则的发布也促使国内持有金融资产的公司更加注重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和信用风险,并重新考虑自身的经营战略和内部流程。本文主要探析新金融工具准则在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首先,文章分析新旧准则之间的变化与差异,然后通过对比差异分别从财务角度和管理角度阐述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最后简要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新金融工具;金融资产分类;公允价值估值;资产减值
为了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2017年财政部陆续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23号、24号(简称“CAS22、CAS23、CAS24”),并要求企业分性质分批次实施。新准则变化范围大、专业复杂度高,这对以金融资产为主要核算对象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需要在执行落实阶段做好应对准备,切实防控金融风险,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一、新金融工具准则的主要变化
(一)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的变化
旧准则下,根据管理层持有意图,可以将金融资产划分为4类,而新的CAS22根据业务模式和现金流量特征进行分类,将金融资产分为3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简称“AC”,会计科目对应“债权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简称“FVOCI”,会计科目对应“其他债权投资”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損益的金融资产(简称“FVTPL”,会计科目对应“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中“业务模式”是指企业所管理金融资产的现金流来源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出售金融资产还是两者兼有,即管理的目的是长期持有还是随时变卖以赚取差价;“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是指金融资产在特定日期产生的合同现金流量仅为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之和,即符合基本的借贷安排。针对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的不同特性,准则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安排。
1.债务工具。债务工具可以根据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测试(简称“SPPI测试”)和业务模式的不同分为3类金融资产。
(1)能够通过SPPI测试且业务模式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的金融资产,分类为AC,后续以摊余成本计量。
(2)能够通过SPPI测试且业务模式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兼有的金融资产,分类为FVOCI,后续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利润表,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3)不能够通过SPPI测试或业务模式为出售等的金融资产,分类为FVTPL,后续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另外,债务工具在初始确认时可以为了消除或显著减少会计错配而将其直接指定为FVTPL。该指定一经作出,不得撤销。
2.权益工具。作为权益工具的金融资产一般由于无法通过SPPI测试,而被分类至FVTPL,但对于非以交易为目的的权益工具,企业可以选择指定为FVOCI。该指定一经作出不得撤销,且退出时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不得转入当期损益,以避免通过随意选择而调节利润。
(二)金融资产减值确认方法的变化
1.减值范围发生变化。旧准则中,只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参与减值准备的计提;而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只需要对AC和FVOCI中的债务工具计提减值准备。
2.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基础,取代了之前已发生的损失模型。新准则要求提前确认减值损失,对正常类金融资产均需计提未来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对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非不良金融资产以及全部不良金融资产的整个存续期间的预期信用损失,都应预先确认。
3.引入了阶段划分的减值体系。公司需要按照3个阶段对金融资产减值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预计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的结果,这就是三阶段模型,如表1所示。
(三)金融资产重分类规定的变化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旧准则严格规定其不得重分类至其他金融资产,而新金融工具准则打破了这一限制,3类金融资产可以在改变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时相互重分类,即有6种可能的重分类模式,原直接指定的情形除外。
二、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影响
(一)对财务方面的影响
1.使资产分类的难度增加。新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不再强调管理层持有意图,而是更多地从合同角度出发,更为客观,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但同时提高了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需要财务部门更了解一线业务工作,掌握更多合同信息。资产管理公司业务时常创新,项目结构及模式不尽相同,要对每笔投资或回款进行分析,仔细研究相关合同协议,在深入理解准则精神和了解业务实质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准确分类。
2.公允价值对利润波动的影响加大。新旧准则在分类逻辑上存在较大差异,在旧准则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接收各类不符合其他金融资产定义的金融资产;新金融工具准则中,这一角色由FVTPL来承担,这使得纳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直接影响损益的资产大大增加,公允价值估值范围的扩大导致财务报表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增强,这也为公司调节利润提供了空间,因此必须谨慎对待公允价值的调增,充分做好应对利润不实的风险。
3.资产减值的确认范围发生变化。在新准则下减值的范围似乎是缩小了,因为只需要对AC和FVOCI中的债务工具计提减值准备,而对分类最多的FVTPL不需要进行减值计提,但实际上由于预期损失法和三阶段减值模型的应用,企业还需要对信用风险没有显著增加和信用风险虽然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减值金额往往是增加了。
(二)对管理方面的影响
1.需要更专业的人才队伍和管理体系。新准则的实施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对项目合同条款的理解、减值与估值计量、核算管理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这就需要更完善的会计人才建设和核算管理体系以及科学严谨的评估体系,对相关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并更新现有的流程与制度。
2.影响了资产管理公司风险控制和考核政策的制定。新金融工具准则引入了预期信用风险评估的概念,增大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这将影响资产管理公司风险控制和考核政策的制定。新旧准则除了在财务处理方面有显著差异外,对公司的风险控制、授信评级管理、资产评估、业务审查、信息系统建设、监管指标也具有深远的影响,相关工作条线和人员都应该根据新准则要求进行重新梳理,确保公司整体发展向战略目标方向推进。另外,公司的考核政策往往与会计利润挂钩,因此也要作适当修改,使之与公司发展相适应。
3.改变了业务投资逻辑。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投资策略和处置决策依据,使减值计提和公允价值计量范围增加,利润或亏损确认时间显著前移,这对投资和处置决策的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旧准则下,大量金融资产在未出售之前可以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未出现明显客观减值证据时也可以不考虑减值准备计提;但在新准则下,大部分金融资产都要确认当期公允价值波动给损益带来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盈利、风险、出售时机间调整平衡,以及选择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都是一个重要课题。
三、资产管理公司应对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措施
新金融工具系列准则自2018年起陆续实施,这对公司的财务工作和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人才培训,强化工作机制
相较于旧的准则,新金融工具准则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作为公司的员工,要努力钻研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内在逻辑和相关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内外部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结合公司发展阶段、业务模式、财务状况和外部形势,做好准则变化衔接工作。而资产管理公司要定期开展新金融工具准则及其他财会相关培训,锻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培训除财务人员必须参加外,还应该涵盖风控合规、资产评估、业务审查、信息技术等部门及业务骨干,公司应帮助大家理解准则变化、变化对各类业务及与之匹配的利润的影响,进而引导业务发展方向。另外,公司也要从工作机制上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让前中后台联动起来,共同确保新准则的顺利实施。
(二)建立科学的会计制度和完善的核算体系
新准则实施对会计制度、核算系统、风险或相关计量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科目的核算内容以及做账规则进行了调整,需统筹考虑实施方案。一般设置“债权投资”科目来核算AC,“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来核算FVOCI,“交易性金融资产”来核算FVTPL,另外还要设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损失”等科目来核算公允价值以及减值损失的变动。
除了需规范核算科目外,更重要的是要保障核算制度流程的规范。例如,对于金融资产的判断标准,“业务模式判断”和“SPPI测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建立完善的分类制度和操作指南,设置严格且一致的参数和审核标准,同时设计好内部控制流程,由专人进行判断分析和二次复核,尽量减少分类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建立健全公允价值评估体系和风险评估模型
1.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允价值估值制度、标准和体系。由于新金融工具的执行将放大公允价值波动对利润影响的效应,所以公允价值评估的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准确度,因此,必须将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风险与价值波动如实作出反应。这就需要公司提升自身的价值评估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允价值估值制度、标准和体系。一般来讲,对于不同类型底层资产的项目有不同的估值方法(如表2),但应该采用统一规范的估值技术和估值参数。
当然,有条件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可以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评估成立专业性和胜任能力更强的估值部门或团队;或者考虑委托其他中介结构,如评估师事务所来完成评估的工作,一方面第三方更具有独立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解决阶段性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2.建立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中,金融资产即使信用风险没有显著增加,公司也要按照规定计提一定的减值准备。这就加大了减值评估工作的难度,需要基于现有的信用风险管理相关数据与信息建立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对潜在的违约风险和损失进行合理预判,确保及时足值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夯实资产价值。预期信用损失可以按如下公式计算:
预期信用损失=账面余额*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
其中,违约概率是指在特定时期内(未来12个月或整个存续期间)债务人不能按照合同要求偿还本息或履行相关义务的可能性;违约损失率是指债务人如果发生违约,将给公司造成的预期损失比例,即损失的严重程度。违约概率可以利用内外部评级结果选取,违约损失率可以巴塞尔初级法为基础,按照抵(质)押品类别及抵(质)押品价值覆盖水平得到对应的违约损失率。
(四)加强资产配置管理,避免利润大幅波动
如前文所述,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大量金融资产被分类至FVTPL,公允价值估值波动对利润的影响提升,同时减值的计提时间长度增加使计提金额实质上也会增大。为了更好地应对经营效益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至少应采取以下两方面的应对措施:第一,在设置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参数和取数逻辑时要充分评估其科学性和谨慎性,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充分获取市场信息,提高金融资产减值测试的准确性,并将其考虑在预算当中早作准备;第二,在投资前,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如利润目标、资产负债率、风险承受能力等)设置一个合理的资产配置结构,确定3类金融资产各自的比例,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尽量不突破这一设定的资产结构。
四、结语
新金融工具准则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资产管理公司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应对和改进,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提前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促进公司高质量稳步发展。
(作者单位为东方前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洪,王微伟,拓亚芬.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若干会计实务问题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19(12):9-14+20.
[2] 王美.浅谈新金融工具准则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8(16):48-49.
[3] 张海梅.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9(23):186-188.
[4] 唐秀英.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企业的影响研究[J].纳税,2019(26):192.
[5] 樊成.会计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國集体经济,2019(22):72-73.
[6] 汤玲.浅析新金融工具准则对投资公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国总会计师,2019(08):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