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延贺 史欣宇 黄臻 李若彤 邹涵
摘要 航空运输能够打破空间的局限,在世界范围内实现高端要素快进快出,是内陆地区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本文在对航空枢纽经济作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重庆航空枢纽建设以及两江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从航空角度提出两江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 航空枢纽;枢纽经济;区域开放;两江新区;电子信息产业
一、航空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枢纽经济
枢纽经济是以交通枢纽为核心要件,将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融合,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地区交汇,实现产业空间分工体系重塑,全面提升城市能级的复合型经济模式。枢纽经济以发达的交通运输为基础,吸引资源要素集散,会带动产生临空经济、对外贸易等新兴产业类型,也能够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城市现代产业体系的重构和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升城市的辐射效应,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示范和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重庆深居内陆,处于国家对外开放的末端,可以通过航空枢纽,打破地理局限,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发展效率,由国家开放末端转变为开放前沿阵地。
(二)航空枢纽经济
航空枢纽是航空运输网中具备重要中转和组织功能的航空港。航空枢纽经济的发展实现了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围绕航空枢纽,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航空经济区,集聚航空服务产业、航空航天产业、高端制造业,打造航空指向性产业集群。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作为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建设国际性航空综合枢纽,构建航线网络完善、交通无缝对接、航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多元的航空经济区,可以优化区域城市群发展格局,重构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二、重庆航空枢纽建设现状
(一)航空保障实力雄厚
2019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478.6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1.21萬吨,飞机起降31.74万架次。2020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将达到4760万人次,有望迈入全球机场50强行列。
重庆航空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运输服务稳步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重庆全年引进新飞机6架,总体机队规模28架,累计安全飞行8.4万小时,3.8万架次,运输总周转量达55363万吨公里。其中,旅客运输量439万人次,货邮周转量2916万吨公里,持续保持了150个月的飞行、空防和地面安全。
(二)航空枢纽地位突出
2019年11月3日,重庆市政府、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2019-2035年),明确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目标,即到2035年,重庆主城区将形成全球知名多机场体系,成为引领内陆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
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了“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充分发挥“三个作用”的要求。重庆正全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加速形成以江北机场为核心,万州五桥机场、武隆仙女山机场、黔江武陵山机场、巫山机场为辅的“一大四小”机场布局,努力建成引领内陆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
重庆航线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重庆新开国际航线13条,其中客运航线9条,货运航线4条。新的国际航线的开通,缩短了重庆与中欧、东南亚地区相关城市的距离,推动了高端要素双向聚集,大大加快了重庆市建设成为国际航空枢纽的步伐。
三、两江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是两江新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现已初步形成笔电集群、LED新光源等五大电子信息产业框架。两江新区采取积极措施引进龙头企业,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等领域高速发展,不断进行补链、强链、壮链,打造多领域全产业链,围绕“芯、屏、器、核、网”,在集成电路、显示面板、智能终端、核心配套四大领域布局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一)两江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概况
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两江新区和九龙坡区等地,两江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完成产值 1756亿元,形成了500亿元的信息家电产业、平板显示产业集群。截至2020年8月,两江新区集成电路圆片、锂离子电池已实现零突破,平板电脑增长49.9%,集成电路增长48%,印制电路板增长38.2%,液晶显示屏增长40.2%,智能手表增长1,7倍。电子产业零部件产值占比达35.9%,增长10.3%,全产业呈增长趋势,产业链日趋完善。
(二)两江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布局
电子核心部件企业如京东方、奥特斯、莱宝等入驻两江新区并快速发展,整体来看,两江新区目前电子企业达集聚规模以上已有39家。同时,在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显示面板、核心配套等多个领域围绕“芯、屏、器、核、网”方面进行布局,成功打造了覆盖全产业的电子产业集群。
保税港是两江新区的笔电产业集群基地,在2014年时与西永一道成为了重庆重要的全球笔电生产基地。品牌厂商有宏基、东芝等,仁宝、纬创等代工厂也均在两江落地。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以LED新光源、光电显示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为重点,奥地利奥特斯半导体封装载板、上海超硅8-12英寸抛光硅片、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腾讯数据中心等项目均已入驻。在锂电池新能源产业集群方面,韩国SK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已开始商业化生产,积极打造从材料、电池芯到电池包的锂电池全产业集群。
四、航空视角下两江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区域开放,经济协同发展
1.加强区域协作,辐射西部枢纽城市。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撑点,要积极联合并引导西部内陆城市在共建对外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配套、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重庆、成都、西安是西部地区的主要枢纽城市,同时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两江新区的产业模式及开放程度都将影响并指导西部城市及产业变革。重庆与成都、西安协同打造航空经济带,通过航空走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立起文化、贸易、物流、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协调机制。
2.明确政府职能,消除区域合作壁垒。首先,政府要减少企业创办、投资、经营等环节的审核项目,简化审核流程,建立科学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其次,政府要继续深化劳动力、投资、融资等制度改革,为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通提供条件。最后,政府要积极革新区域开放联动机制,打破两江新区行政区划分壁垒,促成区域协同开放局面,在此基础上形成多渠道筹资、多项目合作、多形式运营的合作模式。
3.健全金融体制,提升外资利用效率。区域国际化意味着金融自由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健全的金融市场为世界各国货币的跨国流通提供了重要保障,增加了获得投资的机会。两江新区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时代机遇不断健全金融体制。一是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增强汇率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以更加主动开放的金融制度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二是加快改革外汇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合理、可控的流出机制,建成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外汇管理体系,推进外汇市场的开放。
(二)建设航空枢纽,完善服务功能
电子信息产品具有体积小、价值高、技术含量高、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同时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对较快,市场对这类产品的时效性要求较高,航空运输可以为电子产品高效安全输入市场提供保障。因此,航空枢纽建设对于两江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实现综合联运,多种交通无缝对接。在航空港内,统筹规划铁路、轻轨、城际轨道交通、长途汽车、机场巴士等运输方式,多种交通方式实现无缝对接。同时,要加强航空港区域以外的交通路网建设,形成以机场为核心的环形放射状综合交通网络,实现机场与重庆其他地区及城市的联通,提高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运输效率,更好地为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发展提供运输服务。
2.完善服务功能,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在建设多式联运物理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机场、航空公司、空中管理等部门的应用,如将包裹实时追踪技术运用于货运整个过程,实行全过程的追踪与监督。通过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信息智能共享,使机场的信息化为产业发展服务,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3.拓展国际航线,搭建空中开放平台。目前,重庆江北机场的国际航线较少,国际客货流量不足,要在继续完善机场交通设施的基础上拓展国际航线,吸引更多国际旅客和货物到发、中转。重庆机场应提高航线密度和质量,一方面,继续维护新加坡、伦敦、纽约等关键枢纽节点;另一方面,还要继续补齐航线缺口,特别是欧洲的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东南亚的雅加达,南非的孟买等。维护旧枢纽,建立新节点,重庆的空中交通网络将布局亚欧大陆以及澳新至欧美地区,成为国际新枢纽,为世界范围内高端要素的集散和电子信息产品走向世界提供物流支撑。
(三)搭建发展平台,助力产业转型
1.继续搭建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平台。首先,对于基础设施不足问题,要对基础设施进行扩容升级,如提升跑道的运行级别,增加自动兑换外汇的机器设备等。其次,提升机场的服务保障能力,加强机场与航空公司的联系,扩大航空公司的服务范围,弥补服务项目的空缺。最后,要提高空中管制保障能力,保障航空枢纽空域通畅。
2.建立航空自贸港,衔接商贸物流平台。明确未来发展目标,高起点规划航空自贸港,打造外向型物流枢纽中心。加快重庆西部物流园和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等物流中心的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管理模式,注入智能因子。依托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扩大对外贸易,大力发展保税转口贸易、保税金融结算等新型贸易业态;加大对电子信息企业的扶持,鼓励出口,扩展国际化市场;大力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3.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重庆应利用科教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全市科研力量助力产业转型。一方面,可以与学校、科研院所合作,举办关于航空科技类的活动,筛选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为重庆航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在产业基地、科技园区引入信息技术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和学校,聚集、培养一批信息产业科技人才,加强信息产品研发能力。
(作者单位为重庆交通大学)
[作者简介:范延贺(1998—),男,山东烟台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史欣宇(1999—),女,重庆垫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区域与城市经济学。黄臻(1999—),女,重庆铜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李若彤(200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邹涵(2000—)女,重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航空通道视域下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以两江新区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成果,项目编号:S202010618033。]
参考文献
[1] 何颖,齐亚伟,徐志琴.电子信息产业与交通运输业耦合发展的实证测度研究[J].管理世界,2015(10):182-183.
[2] 刘春玲.航空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世界地理研究,2014,23(04):157-166.
[3] 孙志强.首都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建设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4] 张文杰.成都重庆两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5] 卢明华,李国平,杨小兵.从产业链角度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4(04):18-22.
[6] 范延贺,史欣宇,黄臻,等.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展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3):34-35.
[7] 张鸿,代玉虎,张权.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29(03):77-81.
[8] 陶丹,胡冬云.產业集群背景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以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2):16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