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乡一体化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020-11-02 02:53张艳云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体系建设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中国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由政府主导推进的旅游公共服务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推进城乡一体化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应加强旅游公共文化的赋能作用。贵州省是著名的山地旅游大省,也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世居少数民族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精彩纷呈,但不同地区旅游业发展差距较大。选取贵州郎德(上寨)和丹寨(高要村和卡拉村)两个处于不同旅游生命周期的民族旅游村寨作为研究对象,对民族村寨旅游公共服务发展过程中现存的原住民旅游感知度及旅游资源差异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郎德居民,其旅游感知度明显高于处于旅游起步阶段的丹寨居民的结论,最后提出适当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望实现城乡一体化下民族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JA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而旅游公共服务,是指通过政府和其他组织提供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明显公共性的,以满足旅游者共同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总称。贵州民族村寨的旅游产业近年来出现迅猛上涨的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缺点不断显现出来,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有效避免或者降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升其旅游形象,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事项之一。

1 民族村寨情况介绍

朗德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经有670多年的历史,分为上下两个自然寨,对外开放的是上郎德。根据调研发现,该镇是一个苗族人口聚居的山区农业镇,总面积73.7km2,耕地面积327.35hm2,至今郎德全寨有147户,500多人。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闻名中外,该地旅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民众参与度较高。丹寨地处黔东南州西部,全县国土面积940km2,總人口17.4万,海拔在600~1200m之间。丹寨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县,至今仍保留着古朴、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苗族、水族等世居民族在千年变迁和繁衍生息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201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丹寨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该地旅游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不完善,民众参与度不高。

2 数据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入访谈法对当地旅游发展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在丹寨、郎德两地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其中丹寨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为83.5%;郎德50份,有效问卷收回46份,有效率为92%。

2.1 人口分布特征

由表1可以看出,两处民族村寨常驻居民以女性为主,男性比重略低,尤其是郎德男女比列差异较为明显,男性只占总数的30%;村寨以苗族聚居为主,其他民族如汉族、水族、彝族等会有少量夹杂;在此居住的年限比重主要集中在10~50年区间,以中老年为主,人口老龄化严重。学历大多表现为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较低,高龄老人文化程度大多为零,这部分记录主要采取深度访谈的形式进行。

2.2 原住民职业特征

从图1可以看出,丹寨地区居民主要以务农耕种为主,占比高达54%,旅游接待能力较弱,约占20%,另有15%的居民选择外出打工(本次调查时间为农忙收割季节,调查对象包含少量外出务工返乡者),有11%的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郎德地区居民主要以旅游接待为主,比例高达79%,其次为务农耕种,占比为16.6%,外出务工者占2.3%。总体看来,丹寨地区目前以农耕为主,商业化水平较低,旅游发展势态较弱,郎德地区以发展旅游接待为主,商业化水平较高,逐渐退出农耕业态。

3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差异性分析

3.1 旅游发展起步时间不同

郎德旅游发展起步较早,大致经历了1987年至2008年的起步阶段,年接待游客数量持续增长缓慢,随着乡村旅游热潮兴起,特别是举办奥运火炬传递活动让郎德上寨的旅游经济发展达到巅峰;2009年至2014年的停滞阶段,随着贵州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主会场落户西江苗寨,旅游发展重心转移至西江苗寨,对郎德冲击较大;2015年至今的复兴阶段,政府重新对郎德苗寨进行二次开发,发挥郎德上寨社区自治优势,郎德苗寨旅游发展得以涅槃重生。

丹寨旅游起步较晚,1996年才成立了丹寨旅游局,发展速度缓慢,在2014年,万达集团召开贵州帮扶会议,确定丹寨作为贵州的帮扶对象,投资7亿元建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万达小镇,大大带动了丹寨的旅游发展,丹寨是中国首批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县,“云上丹寨”的旅游品牌已初步建立,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较为落后。

3.2 原住民旅游感知度及旅游资源差异性

郎德原住民有部分兼职或全职参与旅游接待活动,投身于住宿餐饮服务,以及销售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旅游意识较高,旅游发展主要依托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上寨旅游设施条件初具规模。

丹寨由于旅游业发展较慢,原住民以耕种为主,旅游接待机会较少,当地居民旅游意识薄弱,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基础设施欠完善,接待服务质量较低,旅游发展主要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坏切各独特的苗寨建筑。

3.3 旅游产品差异性明显

郎德的旅游产品独具特色且类型非常丰富,民众参与开发、经营程度很高,但旅游纪念品基本都是来自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银器、鞋包服,缺乏吸引力。

丹寨有七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苗族锦鸡舞、苗族蜡染技艺等,节日众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手工艺产品风格独特,但开发力度不够,缺乏专门的、完善的旅游商业业态。

4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对策

4.1 提升游客中心服务质,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游客中心是游客了解景区景点的一线平台和重要窗口,起着上传下达的核心作用,也是连接景区和游客的黄金纽带。民族村寨需要完善游客中心的基础设施,增添更多方便游客的基础服务功能。同时也需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使从业人员在仪容仪表、法律法规、礼仪接待、服务标准、爱岗敬业等方面能够得到定期的专业性培训,以便为游客提供高效、专业、热情、规范的服务,成为游客初人景区的第一道靓丽风景线。

4.2 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村寨宣传力度

当地居民须在政府的引领下合理参与旅游活动,提升村落旅游接待能力,增强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旅游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在政府主导下,采取合理的方式和宣传渠道,借助抖音、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旅游的形式,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沉浸式的独特体验。使更多的当地原住民投入参与旅游活动,为促进旅游发展和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政府可以从宏观层面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实施规划,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提供战略方向指引。

4.3 避免盲目效仿、同质化建设

各村寨的自然风光由于地理邻近,地形地貌相似,自然景观多以“梯田”“风雨”“森林”和“原生态”等形式表现,旅游开发时间越长,同质化程度越高,对村寨旅游的竞争力影响也越大。在后续旅游开发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发特色资源,避免“千村一面”的情况出现,提高村寨辨识度,增强民族村寨的吸引力,使其旅游产业由封闭到开放,由粗犷到简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4.4 提升旅游产品独特性,开拓市场占有率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在政府的引导下4故好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完善村寨的旅游商业业态和特色鲜明的项目,提高市场占有率。比如在文创产品方面,除了整条街都能找到的义乌小商品风格的产品,也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引导原住民和游客互动,提供诸如蜡染体验、刺绣体验等不同类型又独具特色的产品。

4.5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完善各村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建设(内部道路和外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达性和可进入性;加强旅游厕所的建设和管理;最了解当地环境和开发条件的是当地原住民,应鼓励群众参与,共同为村寨旅游发展出言献策。

5 总结

城乡一体化与民族村寨旅游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应将村寨旅游置于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将两者结合起来,既保留乡村和城市的特色,又继续传承优良的传统和文化。丹寨和朗德处于不同的旅游生命周期阶段,居民对于旅游的影响和感知度存在明显差异,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郎德居民,其旅游感知度明显高于处于旅游起步阶段的丹寨居民。针对民族村寨旅游的竞争优劣势,本文提出一些肤浅的建议,这些建议需要实践来检验,也需要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金武刚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公共服务建设途径[J].图书与情报,2019(04):53-58

[2]杨伟容 国内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6):45-47.

[收稿日期]2020-03-15

[作者简介]张艳云(1993-),女,江苏连云港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全域旅游、旅游規划等。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体系建设
浅谈工厂化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浅谈风力发电企业培训体系建设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破局: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一元生命体”
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