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学生成长辅导工作能力构成及其培养

2020-11-02 02:26龚玲戴吉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1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途径

龚玲 戴吉

[摘 要] 高校辅导员学生成长辅导工作需要具备合适的人格特质、技能和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需通过学习系统知识和同行交流增强人格的影响力,突出成长辅导成效,增强辅导员职业成就感和认同感,体现专业化,促进向专家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学生成长辅导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5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1-0056-02    [收稿日期] 2020-03-25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这既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也为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定位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就高校辅导员学生成长辅导工作能力构成及其培养策略进行阐述。

一、学生成长辅导工作与辅导员个人成长

大学生成长辅导工作是2013—2015年湖南省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的第二周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大学生成长辅导工作是运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辅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技术,以互动式为主,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中,及时疏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生活困难、学习困难、就业压力、心理困惑等思想问题,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防止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转化为心理障碍[1]。

二、高校辅导员学生成长辅导工作的能力构成

由于大学生成长辅导工作的内容、方式和问题本身的特点,辅导工作需由具备一定专业化水平的综合素质较高的老师承担。

(一)具有合适的人格特质

美国人格及能力研究所雷蒙德·卡特尔教授认为,人格就是那种使我们有可能对某人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预测的东西,既包含自身的特性,也容纳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卡特尔把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由每个具体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点,“根源特质”则反映了一个人整体人格的根本特质。“表面特质”由“根源特质”派生出来,一个“根源特质”可影响多种有形的“表面特质”。卡特尔在多年测查、筛选工作的基础上,找到了16种“根源特质”,分别是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持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2]。根据这些特质,我们可以测量一个人的行为反应。根据卡特尔人格特质论,辅导员做好学生成长辅导工作,需要具备以下人格特质。

1.辅导员老师有高乐群性、高兴奋性和低怀疑性的特质。具有这种特质的辅导员老师平时给学生的印象是外向热情乐群、和蔼可亲、与人相处合作与适应能力强和感情丰富。一旦学生有成长的困惑,这时愿意主动寻求辅导员老师帮助;辅导员老师了解到学生存在某方面的困惑时,也能主动热情约谈学生进行成长辅导,学生也不会轻易拒绝辅导。

2.辅导员具有适中聪慧性的特质,这样辅导员老师面对学生的成长困惑能容易理解学生,不会对学生的问题不屑一顾,认为学生的问题不是问题。

3.辅导员老师具有稳定性和有恒性特质,这样特质的辅导员情绪一般比较稳定、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处理好师生辅导关系,控制负面情绪的发生,克服工作带来的疲劳感,避免辅导效果不佳带来的失落感,才能在每一次的辅导中以饱满的精神向学生传递满满的正能量,坚持做好每位学生的成长辅导工作。

(二)掌握谈心谈话技巧

开展大学生成长辅导工作的主要形式是辅导员老师与被辅导学生之间一次或多次的谈心谈话。辅导员老师如何做到每次辅导都能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把握学生的成长问题的实质,进行有效的成长辅导,需要辅导员老师具备基本的谈心谈话技巧。

1.学会倾听。倾听是辅导员老师在接纳基础上的听,设身处地的听,不做价值评判的听,是认真、有兴趣的听,有自然的表情、专注的眼神,身体前倾和点头回应。倾听时特别要注意不急于下结论,不轻易下道德判断,不轻视学生的问题和不干扰、不转移话题。辅导老师只有具备以上倾听技巧,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诉说自己内心的成长困惑,愿意在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得到成长。

2.学会共情。共情是辅导员老师通情达理、设身处地去体验或分享被辅导学生的情绪情感。共情有开放自己当下的内心感受和开放自己既往的个人经验两种方式。

3.积极关注。积极关注是辅导员老师对被辅导学生的言语和行为的闪光点、光明面或长处和潜力予以有选择性的关注,从而使被辅导学生拥有更客观的自我形象、正向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自我成长。辅导员老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长处,辅导过程中的学生进步,学生以往好的表现,特别要注意的是积极关注要实事求是,态度要真诚。

(三)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大学生成长辅导工作不是辅导老师一次或多次与被辅导学生之间的简单谈话、讲大道理,而是需要运用最新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支撑整个辅导过程,让被辅导学生在科学的辅导理念和技巧下快速成长。常见的运用于学生成长辅导的理论包括:教育学了解教育的基本规律,普通心理学了解心理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了解学生不同心理年龄的教育发展规律,心理辅导了解常见的合理情绪疗法和人本主义疗法等技术。本人辅导的毕业困难学生的省级高校优秀成长辅导案例,辅导员老师采用“以学生为本”体验式互动成长模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发展规律,抓住学生性格特点,善于运用不同的辅导技术,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处理情绪,如何换位思考,如何进行有效学习,达到了自我成长。

三、高校辅导员学生成长辅导工作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途径

目前高校辅导员具备教育学或者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很少,学生成长辅导工作需要辅导员老师具备教育学或者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因此辅导员老师需要通过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提升辅导能力。可以通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辅导员岗前培训和校内外辅导员专项培训等方式,学习教育学或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二)同行交流学习途径

同行交流是学生成长辅导工作最快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同行交流学习包括邀请专家督导、校内外同行业务交流。邀请专家督导可以是专家现场指导辅导员学生成长辅导个案的实际操作,有针对性解决实际操作的问题,同时专家可就疑难个案深入分析和给出指导性的意见。校内外同行交流可以就典型的优秀成长案例做案例分享,也可以就辅导工作中的某个特殊学生问题的成长工作深入讨论,通过与同行交流,将学习到的成功经验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三)深入学生调研途径

当前高校辅导员的主力是“80后”,学生则主要以“90后”为主体,年龄的差距必然会产生代沟。为了做好学生成长工作,辅导员需深入学生群体,做到进课堂、进寝室和进入学生内心,通过“三进”方式,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时发现学生的成长困惑,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另外可通过访谈、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根据调研数据,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因为每位辅导员所带学生的院系和专业班级各不相同,具备一定的成长辅导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在实际运用时还需针对辅导对象开展具体调研。

高校辅导员学生成长辅导工作是能让辅导员有职业认同感,体现专业化,具有挑战性的育人工作,因此需要辅导员老师不断加强学习,增强人格的影响力,提升成长辅导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静,王皓.以特色成长辅导室为平台的成长教育模式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4(24):206-207.

[2]鄭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3.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