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恩格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鉴别及其当代启示

2020-11-02 02:24冯贺王野
创新 2020年5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鉴别恩格斯

冯贺 王野

[摘 要] 19世纪70年代,欧根·杜林声称要对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并出版系列著作系统攻击马克思主义。杜林从虚无主义立场出发,分别对德国古典哲学家、近代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国际共产主义领袖马克思的思想和学说进行批判。恩格斯对其进行了批判,认为杜林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是“照搬纯系老黑格尔的‘序列”,“逻辑”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本质”是唯心主义的认识立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澄清科学的理论认知;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立场。新时代,重温恩格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对于辨识和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恩格斯;杜林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鉴别;启示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0)05-0045-009

19世纪70年代,自命为“可以预见”未来的社会主义信徒欧根·杜林(以下简称杜林)声称要对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改革”,这些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三部著作中。19世纪70年代中期,杜林的反动理论披上了社会主义和科学的外衣,受到一部分社会主义出版物的热忱欢迎[1]379,并在工人群众中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导致部分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部产生派别分裂和思想混乱现象。为消除杜林主义的消极影响,保证德国工人运动免受错误思想的误导,恩格斯毅然承担起批判杜林主义的重任,并在同杜林主义斗争的过程中写下了不朽的著作《反杜林论》,啃下了杜林主义“这一个酸果”[1]380。在批判杜林主义思想内容的同时,恩格斯还批判了杜林在评价德国古典哲学、近代西欧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和历史成就时所秉持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系统而连贯地阐释了杜林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实质。在新时代重温恩格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立场,对于认清和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杜林“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容构成

历史虚无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其实质是“背离实事求是、否定唯物史观”[2]。杜林为了抬高自己,分别对德国古典哲学家、近代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国际共产主义领袖马克思的思想和学说进行批判。恩格斯研读了杜林的具体言论,列举了杜林否定先驱的种种提法,明确了杜林“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容构成。

(一)对德国古典哲学成果的“全盘虚无”

德国古典哲学萌芽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奠基人是康德,经哲学双生子(费希特和谢林)[3]的完善,终由黑格尔将其推向顶峰,此后辩证法思想便不知不觉深入人心,为新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德国古典哲学是围绕解决主客体矛盾的出发点展开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以德国古典哲学的探索为前提,将哲学推向了新的发展层面,并以“实践着的、具体的人”为其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基点。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德国古典哲学蕴含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1789年大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发展新变化,同时德国古典哲学充分吸收了先前哲学家的优秀思想成果,在借鉴和超越以往先进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研究并解决了一些重大哲学课题,特别是辩证法思想的提出,将新哲学与旧哲学划清了界限,成为欧洲哲学历程上的重要环节。但杜林却不以为然,并且总是以极端轻蔑的态度谈论他的先驱者,对德国古典哲学家秉承全盘否定的态度。杜林认为,康德还勉强能接受,而费希特和谢林的言论堪称“轻率又无聊的蠢话”“愚昧自然哲学奇谈的古漫画”“康德以后的怪现象……”。黑格尔作为当时比较博学的人物,堪称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虽然他的学说不免受到时代背景、自身有限知识水平以及唯心主义思想的限制,但是其辩证法思想和对历史观的探索远远超越了前人,并为之后的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划时代”[1]399贡献。然而杜林却这样评价黑格尔,“一个叫黑格尔的人”以其“热昏的胡话”“利用自己的‘甚至在形式上也不科学的手法和自己的‘粗制品来传播‘黑格尔瘟疫”[1]406。总之,杜林以其極端刻薄的言辞抨击了黑格尔及其思想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更是完全否定。

(二)对近代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所做贡献的“全盘虚无”

空想社会主义萌芽于16世纪,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以下简称“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推动下,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断发展,并于1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阶段。空想社会主义者充分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空想社会主义虽不等同于科学社会主义,但在某种特定的前提条件下,二者是有同一性的,主要体现在它们都是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是为维护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反对资产阶级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践探索,并且都希望建立一种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反的,能够代表无产阶级的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最后没有实现,但是其和科学社会主义一样,同属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思想理论成果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然而,杜林对社会主义者所做贡献却持否定态度。杜林认为,“至多除了路易·勃朗,其余的全是罪人”,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称为“社会炼金术士”,并依次对其进行批判。杜林虽声称圣西门“深受宗教狂之害”,却不忘责备其“过度夸张”;在评价傅立叶时用到一系列刻薄词汇,如“最荒唐的梦幻”“笨得无法形容”“幼稚的头脑”“白痴”等;杜林认为罗伯特·欧文的思想是“老生常谈”,是“不合理的”和“粗陋的”[1]406-407。同时,杜林还曾以讽刺和挖苦的方式,形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名字。杜林对近代西欧空想社会主义及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所取得的成果秉承“完全虚无”的态度,并认为他的先驱一无是处。杜林从历史虚无主义的立场出发,全盘否定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思想解放和革命实践中的艰辛探索。诚然,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而杜林却从主观臆断的立场出发,以极端的言辞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探索予以否定。对此,恩格斯予以回击,并指出杜林“自己也应当被列入某种白痴的范畴”[1]407。

(三)对国际共产主义领袖马克思的“全盘虚无”

马克思是国际共产主义的引领者、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的思想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丰碑。马克思时刻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命运,特别是大多数人的命运,他主张不仅要追求政治解放,而且要追求人类解放,要求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从人类生活的基本事实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入手,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投身人类解放事业,在革命斗争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理论和探索人类解放的道路。当下,虽然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马克思的学说依然展现出真理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4]马克思是人类思想高峰的伟大人物,其毕生成就难以超越,但是杜林对马克思的著作和贡献却持否定态度。杜林认为,马克思的著作和成就“没有长远意义”“思想和文体的不成体统”“语言上的下流习气”“英国化的虚荣心”“混乱的概念”“卑劣的手法”“舞文弄墨的笨蛋”“哲学和科学上的落后”[1]407-408。杜林始终坚持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立场,对马克思在政治解放、人类解放以及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方面的论述一一否定,对马克思在革命斗争实践、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解放方面的探索视而不见。可见,杜林不仅对马克思思想进行了全盘否定,还用谩骂式语言对马克思作了否定性评价,并且对马克思及其贡献持有“全盘虚无”的态度。

二、恩格斯对杜林“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

(一)杜林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照搬纯系老黑格尔的‘序列”

杜林全盘否定先驱们的思想成果,其目的在于高度评价自己,以“一个有资格”和“可以预见的发展”的唯一真正思想家自居。恩格斯在深刻研读杜林的成果及其著作之后,发现杜林所谓的“终极真理”完全是“复制”前人的成果,“照搬纯系老黑格尔的‘序列”[1]421。

在此,恩格斯对杜林的哲学理论进行分析。杜林认为,哲学就是关于普遍的“世界模式”的科学,这种“世界模式”是由头脑中构思出来的先验原则构成的。杜林认为,“同物体的化学组成一样,事物的一般状态也可以还原为基本形态和基本元素”[5],由这些“基本元素”或“基本形式”构成形形色色的世界。杜林认为先验原则先于客观世界,然后被应用于客观世界,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要适应这些原则。很显然,杜林所谓的“原则”,就是从思维出发而得来的原则,也就是“先验论”。康德把人类认识的形式即原则,看作是先验的、先天的东西,是人类认识能力所固有的一种形式。杜林的“原则在先”观点是康德先验论的翻版。杜林按照先验原则来安排和构造自己哲学体系的“逻辑次序”,也是抄袭黑格尔的体系。恩格斯深入分析和研读了杜林在哲学方面的思想成果,并将黑格尔的《哲学全书纲要》中的观点同杜林的“最后终极真理”对照一下,发现二者有着“不谋而合”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杜林的“一般的世界模式论”就是黑格尔的“逻辑学”;二是二者把“这些模式或者说逻辑范畴”应用于自然界就是自然哲学;三是二者把“这些模式或者说逻辑范畴”应用于人类就是“黑格尔叫做精神哲学的东西”[1]410。可见,杜林并没有超越黑格尔等古典哲学家,甚至杜林自称为“最后终极真理”的哲学只是对前人的简单“复制”。对此,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研究也力图究根究底,并且发现杜林根深底厚的基本模式的根子原来是一个叫作黑格尔的人的“热昏的胡话”,即黑格尔逻辑学的第一部分存在论的范畴,“照搬纯系老黑格尔的‘序列”[1]421。除此之外,在自然哲学上,杜林更是对黑格尔的思想全盘照抄。比如,恩格斯指出“目的概念帮助杜林先生在概念上转到有机界”,这又是从黑格尔那里抄来的,在杜林那里,无论往哪里看,总是能碰到某种黑格尔的“粗制品”,而他却毫不难为情地拿它冒充自己根底深厚的科学[1]443。又如,杜林认为“一切动物形态特征就是能够感觉,就是说能够从主体方面自觉地理解自己的状态”,“反之,植物完全而且永远没有丝毫感觉的痕迹,甚至也没有感觉的素质”,这与黑格尔《自然哲学》中“感觉是动物的种差,即绝对的标记”又“不谋而合”[1]455-456。鉴于此,恩格斯评价说杜林所谓的“新的思维方式”“完全独特的结论和观点”和“创造体系的思想”的确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各种新的无稽之谈,“而在他大话后面,确实空空如也,这个人也竟敢把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这样的人叫做江湖骗子,而他们中最渺小的人和杜林先生比起来也还是巨人”[1]524。

(二)杜林历史虚无主义的“逻辑”: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杜林深受1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朴素辩证法的影响,在思维方式上信奉形而上学,坚持“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思维方式来认识社会现象。杜林一再宣称自己的理论是客观公正的终极真理。杜林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的,然而事实往往却不是这样。

1867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刚刚问世,就使杜林发泄反辩证法的怒气有了新的口实,他指出:“缺乏自然的和可以理解的逻辑,这正是辩证法的一团混乱和各种观念杂乱交织的特色”,“按照人所共知的哲学偏见,在每一个东西中可以寻找一切,而在一切中可以寻找每一个东西;按照这个混乱而错误的观念,归根到底一切都是一个东西”[1]500。对此,恩格斯指出:“杜林先生的这种对人所共知的哲学偏见的理解,还使他能够满有把握地预言马克思的经济学哲理的‘结局是什么”,对杜林先生来说“仅仅辩证法这个字眼就已经使杜林先生陷入一种神经错乱而无能负责的状态,以致对他来说,由于某种混乱的和错误的观念,无论他说的和做的是什么,归根到底‘都是一个东西”[1]501-502,可见杜林对辩证法一无所知。

杜林认为,世界是有端的,在开端之前,世界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以后才开始运动起来,却并没有阐释世界是如何从静止转变为运动。恩格斯批判了杜林把运动形式归结为单一的机械运动、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指出:“任何静止、任何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只有对这种或那种确定的运动形式来说才是有意义的。”[1]435在平等问题上,杜林宣扬抽象的平等,认为“两个人的意志”是“彼此平等的”,并且认为这就是“公理”,是“法律正义的基本形式”[1]474。恩格斯批判了杜林肤浅的拙劣的平等观念,他指出,“平等的观念,无论是以资产阶级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无产阶级的形式出现,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什么都是,就不是永恒的真理”[1]484。关于事物矛盾的规律,杜林提出:“关于存在的基本逻辑特性的第一个命题,而且是最重要的命題就是矛盾的排除”,即“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攻击辩证法矛盾的观点是“背理的顶点”[1]496。恩格斯在批判杜林否认矛盾的形而上学观点时指出,当我们把事物看作是静止的、没有生命的各个单独的、相互并列的、或先后相继的时候,我们在事物中自然会碰不到什么矛盾。恩格斯认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1]498,强调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揭示了辩证法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三)杜林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唯心主义的认识立场

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应全面、客观地掌握历史材料,坚持从历史实际条件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但是,19世纪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杜林却不以为然。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建立在唯心史观的基础上。他从主观臆造的模式出发,提出建立“新的共同社会结构”的方案,反对科学社会主义,对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采取虚无的态度,一概加以否定。杜林污蔑圣西门的全部思想是“幻想的夸张”,傅立叶是“神经错乱”的“白痴”,欧文的学说充满了“荒唐”和“粗糙”。杜林的观点作为一种披着“社会主义”和“科学”的外衣的思想观点,欺骗了不少群众,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因此,决定批判杜林不是恩格斯“内心激动”的成果,而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客观需要。

恩格斯驳斥了杜林全盘否定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唯心主义思想和对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秉承虚无主义立场,概述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对空想社会主义及其代表人物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从而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他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1]307这就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不是天才少数人物的理性创造,而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恩格斯批判了杜林从唯心史观出发,“从自己至上的脑袋中硬造出一种新的空想的社会制度”[1]654,揭示了空想主义者的失败是“因为他们还不能求助于同时代的历史”[1]653。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例如,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的无情揭露,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它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做了许多天才描绘;它提出了一些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等等。但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唯心史观的基础上。它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个别天才人物和理性作用的结果。它不去首先解放某一确定的社会阶级,而是要立即解放全人类,看不见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它不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看成是所谓永恒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因此,为了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就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1]789。此外,杜林从唯心史观出发,把工业危机看作是对常态的偶然偏离,是人民消费的落后引起的,是由个别企业家的急躁和个人考虑不周造成的[1]672-675。恩格斯指出,工业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杜林用群众消费不定或个人道德缺陷来解释经济危机,是“浅薄之见”[1]675。

三、恩格斯对杜林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现实启示

近年来,一些人以“转变范式”“还原真相”为名,对近代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对历史人物进行翻案式的重新评价。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强的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虽然披着学术研究的外衣,但绝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甚至也不是思想认识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和抵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澄清科学的理论认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树立辩证的思维方法;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立场。

(一)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澄清科学的理论认知

杜林自稱是“一个有资格”和“可以预见的发展”的唯一真正思想家,诋毁先驱们的思想认识。恩格斯在深刻研读杜林的成果,特别是哲学理论后,发现杜林的思想成果是照搬纯系老黑格尔的“序列”,是纯粹的主观主义的思想认知,没有任何理论依据。这种现象在现在仍然存在,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自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是正确的,盲目对各种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主观臆断似的评价,实则完全背离科学理论认知,是极其错误的观点。因此,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澄清科学的理论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制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6]也就是说,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头脑,澄清科学的理论认知。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7]在今天,理论要彻底,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首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树立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其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提高学理素养。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学理素养要真正做到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培养人们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从学理上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认知水平,从而形成深厚的理论底蕴、精湛的学术水平、高超的学理分析能力,提高对历史虚无主义者谬论的鉴别能力。此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仅要提升学理水平,还要引导人们灵活运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最为真实的数据和历史,还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真正做到逻辑与历史的高度统一。最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政治导向和学理导向的统一。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发展需要出发,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用发展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并提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有志向、有能力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并在奋斗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辨别不良思潮,抵制其消极影响。

(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

杜林用“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割裂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先驱们的思想成果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奉行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立场。当前,历史虚无主义者亦是如此。他们缺乏唯物辩证法思想,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时,采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手法,挑选某些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细节无限夸大,以偏概全。因此,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观点,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作为一种高级形态的理论思维,在分析问题、辨别问题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全面辩证地看问题。毛泽东指出:“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各人有各人的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8]也就是说,评价问题一方面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坚决抵制“肯定一切,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僵化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要坚持“重点论”,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也貌似坚持“两点论”,提出要发现好人身上的缺点、坏人身上的优点,“坏人有优点,好人也有缺点”,结果历史人物变成“无所谓好,无所谓坏”。这种不区分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做法同样违反了唯物辩证法。因此,只要牢固掌握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避免僵化片面地观察社会问题,就能有效克服历史虚无主义。

(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立场

杜林坚持唯心主义的认识立场,以自称为“终极真理”的认识对先驱们的科学成果一概加以否定。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对杜林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批判,指出杜林是小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典型,其思想没有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是“极端贫乏的认识”。目前,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仍然犯和杜林同样错误,散布一些看似言之凿凿的传言,实则捕风捉影,缺乏可靠的事实依据,经不起推敲。因此,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立场。

真理通过论战而确立,历史事实是从矛盾的陈述中清理出来的,因此,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敢于论战,陈述事实。也就是说,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坚持实事求是。首先,以实事求是为根本原则。实事求是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同时,坚持实事求是要坚持用全面联系的观点正视历史,敢于承认问题。以实事求是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基础,能够澄清历史虚無主义对历史事件肆意歪曲、对历史人物盲目诋毁的真实目的。其次,客观理性地把握历史。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把握住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历史的把握同样如此。综观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言论,无不充斥着狭隘的非理性主观情感。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就需要我们坚持理性地把握历史。再次,坚持全面、辩证地把握历史。历史不容割裂,要真正把握历史就必须全面、辩证地把握,而不是像历史虚无主义那样碎片化地割裂历史、孤立地选择历史片段。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尤其要坚持全面把握和辩证分析。最后,坚持运用发展的观点把握历史。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进程,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历史不会终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决不会因苏联的解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某些挫折而归于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其全球性影响,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朱继东.从三个方面准确把握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9):51.

[3] 杨祖陶.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现代价值[J].哲学研究,2001(4):27.

[4]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5] 杜林.哲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33.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

[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2.

[责任编辑:李  妍]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鉴别恩格斯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利用溶解性表,提高学生在酸、碱、盐等物质鉴别中的能力
显微技术在牛黄清心丸(局方)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道教研究的历史虚无主义困境及出路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