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G和HAG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

2020-10-31 02:10张小可李明花苑晓磊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毒副白血病粒细胞

张小可,李明花,苑晓磊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血液系统疾病,临床研究发现,克隆中白血病细胞出现增殖异常、分化异常、凋亡改变,致使其停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同时骨髓白血病细胞出现成倍累积,向正常器官、组织侵袭,而影响患者机体正常造血能力[1-2]。我国白血病发病率约为2.76/10万,其中以急性白血病较为多见,男性急性白血病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发热、贫血、出血是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3-4]。目前,临床针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存在较大争议性,常规化疗患者耐受性较低,并发症较高,预后较差,故寻找一类有效的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重大[5-6]。为此,本研究收集了6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旨在探讨CAG和HAG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6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CAG组和HAG组,每组32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断结果符合WHO最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者[7];②初次接受临床治疗者;③临床资料完整无丢失者;④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CAG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50~75(59.12±4.45)岁;临床分型:M1型5例,M2型21例,M5型6例。HAG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9~76(58.82±4.82)岁;临床分型:M1型6例,M2型21例,M5型5例。2组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均行常规治疗与护理,5%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漱口,出现骨髓抑制、感染者,可采用红细胞悬液输注、口服或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①CAG组治疗方案:阿柔比星(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92)剂量6 mg/(m2·d)静脉滴注,第1~8天;阿糖胞苷(Actavis Italy S.p.A,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60403)剂量10 mg/(m2·d) 每12 h皮下注射,第1~14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10016)剂量200 mg/(m2·d) 皮下注射,第1~14天。②HAG组治疗方案:高三尖杉酯碱(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1428)剂量1 mg/(m2·d) 静脉滴注,第1~14天;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同CAG组。2种方案均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激方案,治疗过程中需及时监测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当大于5×109/L时,降低或暂停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剂量,根据中性粒细胞数调整个人高三尖杉酯碱、阿柔比星、阿糖胞苷用量。2组均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免疫指标水平(CD3+、CD3+CD56+、CD3+CD8+)变化情况及毒副反应。临床疗效评估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根据患者治疗后14~21 d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水平进行疗效评估:①完全缓解(CR):骨髓原始细胞含量低于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大于5×109/L,血小板大于100×109/L;②部分缓解(PR):骨髓原始细胞含量为5%~20%,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大于5×109/L,血小板大于100×109/L;③未缓解(NR):骨髓原始细胞大于20%[8]。缓解率(RR)=(CR+PR)/总例数×100%。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如骨髓抑制反应、肝损伤等。

1.4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5 ml,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3+CD56+、CD3+CD8+水平,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HAG组的RR明显高于CAG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白细胞水平明显下降,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变化

2.3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D3+、CD3+CD56+、CD3+CD8+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HAG组CD3+、CD3+CD56+水平明显高于CAG组(P<0.05),CD3+CD8+水平与CA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

2.4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过程中,2组感染、白细胞下降、出血表现及非造血系统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感染者采用联合抗生素治疗,有出血表现者经血小板悬液输注后均未出现致命性出血;非造血系统毒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直至消失。

表4 2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整体预后不佳,在目前临床诸多研究中发现,年龄、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骨髓增殖性肿瘤疾病史、治疗相关性、白细胞水平高(>100×109/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分子学标志类型及诱导化疗未达C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分层因素,考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病理过程,接受化疗控制病情可行性高[9-1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行化疗的可行性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①增殖与非增殖细胞对于化疗的反应差异;②白血病与正常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差异性,主要集中表现为二者增殖比率的差异性和细胞周期时间的差异性,从细胞周期发展角度看,分为G1、S期、G2期、M期或未进入细胞周期的G0期,病情进展迅速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也仅有40%~60%的细胞进入细胞周期[13]。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白血病细胞经过多次化疗后,排除反应细胞外均为不敏感细胞,基于上述多因素,在采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的基础上,配合相关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可取得较佳临床效果[14-15]。

目前,临床中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药物类型较多,主要包括抗瘤植物碱类、分子靶向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其中抗瘤植物碱药物有高三尖杉酯碱、长春瑞滨等。高三尖杉酯碱是提取自三尖科植物的生物碱,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高三尖杉酯碱对3H标记的门冬酰胺掺入蛋白质存在有效抑制作用;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也表明高三尖杉酯碱对肾脏、骨髓存在放射性分布[16]。阿柔比星作为一类蒽环类抗癌药,在静脉滴注人体后可迅速转运进入细胞内,同时保持高浓度[17]。本组研究中64例患者均为初次接受化疗,临床效果研究发现,CAG组RR为50.00%,HAG组RR为75.00%,HAG组RR高于CAG组,与既往文献报道结果相似[18-19],但本组研究未对64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未比较二者的长期生存情况。事实上中剂量、大剂量阿糖胞苷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RR,但因剂量增大的原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不耐受率也将增高。另一方面在血常规、免疫指标观察中,2组治疗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均出现明显改善,白细胞明显下降,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显著上升,但组间比较并未出现明显统计学差异;而HAG组治疗后CD3+、CD3+CD56+水平明显高于CAG组;表明CAG和HAG方案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常规指标及免疫指标水平。另外对主要毒副反应研究发现,2组毒副反应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合既往文献报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使用可能增加化疗的细胞毒性作用,但目前临床无法鉴别此为预激或促粒细胞恢复作用,对于化疗过程中出现呼吸道感染、出血表现等毒副反应者,仍然需要注重联合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对症治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20]。

综上所述,CAG和HAG方案均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近期效果均较理想,毒副反应较轻。本组研究存不足之处为研究样本量较低、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结论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毒副白血病粒细胞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Graves病药物治疗致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体会
阅读理解Ⅰ
基层门诊药品毒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灵芝孢子粉对恶性肿瘤放化疗的减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