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核心素养“五力”构成探究

2020-10-30 09:20王杭芳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五力微媒体多元文化

摘要:大学生作为当下微媒体使用最活跃的群体,是微媒体最忠实的体验者和使用者。微媒体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带来了便捷和积极影响,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使得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受到极大挑战,也对其网络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只有通过增强自我的接触力、认知力、产消力、批判力和反思力,使“五力”群聚形成合力,才能使自己的网络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微媒体;大学生网络核心素养;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0-0089-03

0 引言

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为代表的微媒体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功能强大、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微媒体作为新兴媒体,正悄无生息地侵入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作为当下微媒体时代中最活跃的群体,一直处在微媒体使用的最前端,是微媒体最忠实的体验者和使用者。网络媒介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1.1 上网时间过长,使用频率过高

当前,微媒体已然成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主流媒介,是大学生获取新知识、实现人与人的交往以及表达个人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超过60%的大学生每周使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微媒体的时间大约为30.8个小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初网民上网时长有明显增长。大学生获取信息最受欢迎的渠道是通过手机中的各种微媒体APP,其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网聊、娱乐、网上购物、网络学习、了解时事以及玩网络游戏。其中有一部分大学生已经出现了过度沉迷于微媒体、频繁掏出手机查看更新的消息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其学习、生活以及社交活动。超四成的大学生常会因为刷消息而忘记时间。

1.2 网络信息辨别、过滤能力不强

开放、虚拟的网络信息,传播速度飞快,信息内容多元,使得积极的信息与大量“黑、黄、灰”信息掺杂,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过多,信息安全无保障。部分大学生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有“茫然的感觉”,对网上的信息内容无法进行有效分辨,看待网络信息缺乏辨别过滤能力,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判断,极易在虚拟的空间里迷失自我。有近七成的大学生会将自己的照片等隐私上传到微媒体上的个人空间,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1.3 个人网络价值观缺失,道德底线丧失

在微媒体时代,部分大学生一旦离开了网络,就会觉得空虚无聊,网聊已经成为大学生交流的常态。一大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常常以沉迷网络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过度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在虚拟的空间里不能自拔。井喷式的信息传播,让有着极强求知欲、模仿力的大学生在面对微媒体中各类新鲜事物时无法自拔,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盲从和跟风,挑战道德底线。

1.4 分不清虚拟与现实,人际交往能力降低

近一半的大学生能将文字、图片、音频等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大部分大学生已开通微信、微博等微媒体,并能经常更新、转发和评论。丰富的网络社交资源,使得大学生更愿意借助微媒体进行交流,形成过度依赖。部分大学生在线上沟通得十分顺畅,有时可能还可以交流得火热,但一到线下却不知所措,无话可谈。虚拟化的网络极易使大学生置身在虚拟的空间中,分不清虚拟与现实,对虚拟空间中的事物津津乐道,却对周边的事物视若无睹,与他人关系逐渐疏远淡化,使得自己现实中的人际交流能力降低,极易自我封闭,十分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而且很有可能会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

2 大学生网络核心素养“五力”分析

随着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深入研究,在多种网络素养的内容中发现,以下五个网络核心素养决定着大学生能否顺利使自己的网络素养整体得到提升。

2.1 微媒体的接触能力

微媒体的接触能力,是大学生与微媒体之间产生连接的必备条件,因为如果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的话,那其它的可能性也就更几乎为零了。要想拥有微媒体接触能力的最基本条件是:有接触微媒体的终端设备、可连接的网络和网络使用技能。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0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这些数据中,大学生的比例逐年增高。我国大学生的微媒体接触能力较其它群体来说普遍较强,因为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但由于大学生群体的诸多原因,其与微媒体的接触习惯未达到一定的良好程度,因此有可能会导致较多的突发问题。

2.2 微媒体的认知能力

微媒体的认知能力,即对网络的认知能力。大学生对网络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对网络信息背后的社会环境和寓于其中的社会意义、社会关系没有很好的区辨力。这是因为大学生正处于其价值观、世界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还处在不稳定期,周围环境的变化、周边人的不同观点等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认知[1]。此外,大学生对网络的认知基本属于自发主动认知,缺乏学校、家庭、社会等在这一方面的持续引导和教育,也缺少相应的制度约束和道德束缚,从而使大学生网络认知能力渠道单一,主动探究的动力匮乏。

2.3 微媒体的产消能力

微媒體的产消能力,指微媒体的使用和创作能力,也就是微媒体的消费能力和生产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既是网络的生产行为同时也是消费行为,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主要是为了学习、娱乐、购物和八卦围观,而网络生产行为也有评论、点赞、转发,部分大学生的生产行为还有网络创业,如在淘宝、拼多多、抖音等网络平台上自主创业。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因此不论是网络消费行为,还是生产行为都需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规范和社会道德,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惩处。

2.4 微媒体的批判能力

微媒体的批判能力,也就是网络信息的甄别、分辨能力。大学生的微媒体批判能力提升空间还很大,“拿来主义”盛行,不会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客观的判断,有时可以说是“全盘接受”“一味迷信”。在微媒体平台上,大学生从众心理明显,认为“别人没遇到的事情,肯定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或是认为“别人都在用,那自己用用也无妨”,因此盲信、盲从现象严重,这也是现在网络舆论反转现象剧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之,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和风险以及过度娱乐化或是污化的网络信息无限制传播,使大学生逐渐丧失了其独立思考的能力,缺少了对网络信息的正确解读能力,使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的甄别、分辨能力愈来愈弱化。

2.5 微媒体的反思能力

微媒体的反思能力,即网络信息的反思能力,它是通过网络参与而形成的理性的心理内化思考能力[2]。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回过头来分析自己言行的对错或是做事的成败得失。大学生在微媒体环境中各种行为的付诸之后也应及时进行反思,哪些是对的,哪些是就应该做的,特别是那些不明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就被鼓动转发,甚至去扩散不当言论的错误行为,事后一定要做深刻的思想检讨和反思,以免再犯大错。作为网络世界中的先行者,大学生应当发现当前网络空间中所存在失范现象,并及时反思,努力让自己成为网络生态的净化者。

3 从自身角度加强大学生网络核心素养的建议与对策

俗话说“强按牛头不喝水”。当前,面对铺天盖地、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大学生自身如果缺乏主观意识,不会独立思考,肯定是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因此,如何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自觉地进行内省与领悟,通过自我教育,把正确接触和运用网络变为自觉的行为,强化自我的网络素养培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3.1 科学、高效地运用微媒体,实现人生“增值”

想要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核心素养,大学生自身要主动掌握微媒体理论知识,努力拓展微媒体的运用技能[3]。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十分利于将理论知识与网络实际活动结合起来,及时提升微媒体使用能力,在未来面对网络突发事件时具备应对能力。

在微媒体环境中,自如使用微媒体是大学生当前生活的常态,大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网络使用中要学会利用微媒体发展自己。通过查看最新时政新闻、在线学习等方式,在发展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网络素养水平。大学生应主动将上网精力更多地用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利用网络进行碎片化学习,如知识学习、技能提升、心理疏导等,使自己在虚拟的空间中实现人生“增值”。

3.2 不断丰富社会实践体验,摆脱虚拟空间的依赖

大学生应充分挖掘并发挥自身的兴趣点,丰富现实生活中的业余生活,积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努力拓宽人际交往,积极参加学校、社会正能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逐渐摆脱对虚拟空间的依赖,培养自己的实干能力,养成积极正向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3 增强网络自律意识,守牢道德底线

当前社会,人人都是自媒体,数亿网民拥有了自由的发声渠道。大学生作为主力军,在这种形势下,必须认识到自由发声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4]。在各种网络信息满天飞的虚拟世界中,“黄黑灰”的信息参杂其中,因此,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在此纷杂的微媒体环境中都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网络自律意识,依法上网,依规上网,坚守法律法規底线、守牢道德底线,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理性地思考和判断,文明上网,传递正能量。

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还应包括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常言道,“越自律,越自由”。越优秀的人,自律能力越强。大学生要从内心里接受自律将会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不能随波逐流,降低自我要求。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既不拖延,也不懈怠,全力投入。

3.4 选择正确的微媒体朋友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学生喜爱微媒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随时关注到一些与自己年龄相仿、兴趣相投、有共同语言的同龄人的生活动态,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受朋友圈信息影响很大,因此选择正确的微媒体朋友圈对大学生成长尤为重要[5]。大学生应选择跟随那些知识面广、责任感强、具有正能量的朋友作为自己微媒体朋友圈的“长住民”,远离传播消极能量的人群。身处于向上、向善的微媒体环境之中,大学生可以发挥特长、改掉陋习、身心愉悦,有助于自身获得全面健康的成长。

4 结语

种类繁多的微媒体已然形成了多元的微媒体文化,其消极、具有负面影响的网络信息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构成严峻的威胁,从而导致大学生网络素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事实上,对于大学生的网络保护,政府、高校甚至企业都已经做了大量的努力,但问题却依然存在,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没有积极配合,缺乏相应意识,使得很多措施无法完全见效。在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只有通过增强自我的接触力、认知力、产消力、批判力和反思力,使“五力”群聚形成合力,才能使自己的网络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鲍中义.微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工作效能的消解与重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5):50-56.

[2]肖庆生.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科学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4(4):83-86.

[3]潘福达.短视频平台狂欢背后有隐忧[N].北京日报,2018-3-30(11).

[4]宿明远.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2018.

[5]张蒙蒙.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培养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2.

(责编:杨梅)

课题来源:本文系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20年课题“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核心素养构成及实现路径探究”(2020B77)的阶段性成果;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构建——基于心理韧性与灵活性研究 ”(2020YQJY52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杭芳(1981—),女,浙江金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五力微媒体多元文化
优秀的教师应有“五力”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微媒体在高校《大学传播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影响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基层干部要着力提高“五力”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彰显“五力”,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以“五力”提升强基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