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五力”,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2016-01-07 07:42李声荣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五力教科研课题

李声荣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课题研究越来越受广大教师关注,因为它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生长点。综观目前我县中小学“校校有课题,人人搞课改”的教研现状,可以看出,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课题申报主动积极,批准立项激情涌动,开题报告与论证时场面热闹,但研究过程却时冷时热,有的将其闲置一旁静等结题,有的甚至把课题研究作为点缀门面的装饰。对此,我们光山县教研室通过彰显“五力”,有效地促进了课题研究走向深入、走向常态、走向持久。

一、开发原动力,促使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原动力”是产生动力的动力。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教师参与教科研,既需要外部动力,也需要内部动力。外部动力在于激发与推动,内部动力在于生长和创造。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原动力是什么?就是用教科研手段和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意念,这种意念越强,动力就越大。

为开发原动力,我们积极寻找对策,引导教师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把教师的短期需求融入长期的专业发展之中。县教体局出台了《光山县基础教育教科研课题管理与教学成果评选办法》,对课题申报、立项、过程研究、验收与结题、成果评选等加以规范,凸显研究过程,注重成果提炼与运用。事实上,实际问题得到了解决,课题研究就会有成果。光山县教研室牵头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课堂教学最优化变革研究”,由光山二高、光山砖桥中学、光山实验小学等11所学校的60余名教师参与。该课题经过3年实验,最终通过中国教育科学院专家组验收,于2014年成功结题,并荣获课题成果一等奖。参与该课题实验的教师成为当年职称评审新规定中的受益者。光山一中、光山泼陂河一中在职称评审等方面,加大对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指标权重分值,促进了教师主动参与教育科研。

二、凝聚整合力,促课题研究系统化

课题研究重在研究质量,而不在数量。如果学校研究的课题过多,就会分散有限的人力资源,影响研究实效。加强课题整合,就能提升研究质量。一是自上而下整合,从学校实际出发,前瞻性地提出办学理念,以此作为主课题。学校的其他工作,都要围绕该主课题,并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来开展系统化研究。二是自下而上整合,学校对教师已有课题进行分析,寻找课题之间的共性或联系点,提炼出具有统领性的课题,作为学校教研工作的制高点、着眼点和落脚点。如光山一小针对多媒体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问题,确立了“巧用多媒体、构建阳光课堂”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解决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群雄逐鹿”问题,有效地整合了教学资源,收到了教学实效。

三、强化践行力,促课题研究落地生根

课题研究重在实践与行动,强化践行力,就是要增强研究意识、落实研究行为、凸显研究过程、总结研究规律、运用研究成果。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推进策略。

机制驱动。光山县教体局以县城优质学校为基地学校,同类学校为成员学校,分别在全县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组建了11个县级协作教研区;以乡镇完全小学为基地学校,村级小学或教学点为成员学校,组建了36个乡级协作教研区。局长杨文清任协作教研领导小组组长,各校校长为协作教研的第一责任人,县教研员为各协作区联络员。每学年的开学之初,县教研室指导学校从困扰教师专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统筹规划各协作区教研主题和各学校校本教研课题,县教体局分管教研工作的领导对确立的课题逐个审核,确保课题研究质量,形成了全县中小学教研工作的“一盘棋”。

课题领动。各校立足当地实际和办学特点,通过课题研究与领动,丰富已有教学经验,提炼与固化课题研究成果,教学管理从经验化、人治化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如光山二高“545”三维课堂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5+2”一体化研学模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2015年高招,该校有15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10名学生被招录为飞行员。

活动促动。依照协作教研计划,各教研协作区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和成果展示会等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促进了校际间相互学习办学优势,反思不足,实现了校际间成功教改经验的及时分享。如泼陂河镇中心学校依托镇协作教研,通过理论学习、送教联动、多轮赛课,有效推进了“四步九环”课堂模式在全镇各小学的实施与运用。

骨干带动。我们高度重视骨干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请在全国性赛课中获得一等奖的县二高教师刘祖宏、县慧泉中学教师董存志、县实验小学教师程兴远等“土专家”,开展送教、专题讲座等活动,通过现身说法,引领教师参与研究,提升专业水平。

评估拉动。县教体局出台了《光山县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评估方案》。在微观评价上,我们对每次的协作区教研专题质量、研讨质量进行现场量化评价,及时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与提炼,并以简报形式印发。在动态评价上,实施突击性随堂录像评比、课题研究过程评比和阶段性评比。在宏观评价上,每年年末依据评估方案对学校课改、课题研究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情况进行评估,有效提升了教科研质量。

四、培育持久力,促教学与研究一体化

课题研究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通过申报、立项、开题论证、中期研究、结题鉴定等程序。在研究过程中,往往是解决了老问题,又出现了新问题,这就需要不断调整研究策略和思路,培育研究持久力,打好研究的“持久战”。

用主题激发积极性。县教研室每年都会开展课题研究相关论文、优秀教学成果、课改标兵、教研先进集体和个人等系列主题评选活动,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体验到研究带来的成效和快乐,激发他们抢占科研兴教的制高点。县教体局根据课改深化进程和形势发展需要,将不同年份分别确定为“教学研究年” “课改攻坚年” “教学规范管理年”等,依托教研与质量这个战略主题,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的积极性。

用培训强化持续性。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校本教研培训、“青蓝工程”培训、读书论坛式培训、书香校园建设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学会在研究中应用、在应用中研究,让研究融入教师日常教书育人的行为之中。

用激励深化持久性。我们要求学校将教师参加各项教科研活动的获奖成果、证书纳入教师年终工作考评之中,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光山县晏河二中、泼陂河完小拉大教师绩效工资差距,以此激励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县教体局在每年教师节的“胡煦师范奖”评选中,将教师参与教科研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对获奖者授予“光山县优秀教师”称号并颁发奖金,有效促进了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常态化。

五、挖掘延伸力,促课题研究深入进行

大凡有影响力的课题,总是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研究,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深化与丰富,这就是课题研究的延伸力。一是向深度延伸。即课题研究一步步走向问题的本质,不断地将操作层面与理论层面有机融合、和谐共构。光山县三高、罗陈中学等校在晏河二中“双休日”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确定了“节假日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通过师生电话沟通、家长督促、同伴合作与交流、教师走访、定期检查等方式,该项课题研究得以延伸并收到了明显效果。二是向广度延伸,即研究范围的扩大及研究领域的拓展。如慧泉中学“三习、三示、三评”课题,从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寝室管理等。三是向高度延伸。外显的形式是立项课题级别的提高,课题从县级、市级、省级到国家级。光山县教研室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子课题“协作教研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研究”已在今年结题。该课题的研究与实施,积蓄了内力,增添了动力,激发了活力,也提升了我们的研究品位。内隐的形式是研究内涵的提升,这是研究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即通过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育人境界越来越高,解决的实际问题越来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越来越对路和有效,推广与应用的价值越来越大。

(责 编 再 澜)

猜你喜欢
五力教科研课题
优秀的教师应有“五力”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全国卷高考英语听力与加减乘除的探究
基层干部要着力提高“五力”
如何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