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2020-10-30 01:51方涵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引子练习曲肖邦

方涵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的学科却有着共通的育人目标。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艺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具有情感性、艺术性、体验性等多种特质,对于实现学科育人价值具有独特优势。初中音乐课堂以鉴赏为主,作品涵盖了民族、西方、古典、现代等多时期音乐风格。

一、研讨主题及学情分析

我曾以“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研讨主题开设了一堂有关爱国教育的音乐欣赏公开课——《一杯故乡的泥土—c小调革命练习曲赏析》,旨在通过聆听、分析作品,感受体验音乐情感,熏陶爱国热情,激发爱国情感共鸣,培养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向往追求,树立终身学习、报效祖国的愿望。

七年级学生已具有情绪感知力和理性分析力,通过聆听、对比以及合作表演,理解感悟作品,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七年级,《革命练习曲》是波兰作曲家肖邦1830年得知华沙起义失败后创作的,反映了作者震惊愤怒的心情,也表达了爱国之情。鉴赏这首作品的重点是聆听、感受和体验,通过分析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体会浓烈的爱国之情。

说到爱国作曲家,肖邦一马当先。这也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我选择他的作品上了一堂爱国教育的音乐课。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知识与技能:本课通过欣赏肖邦《c小调练习曲》,了解作曲家创作作品的历史背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作品的基本结构,理解作品中不同主题的音乐形象,感受乐曲中肖邦的爱恨情仇。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体验、对比、模唱、探究、合作、创编等一系列方法多维度赏析并感受肖邦《c小调练习曲》,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情感价值态度观:本课旨在通过聆听、分析《c小调练习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感,使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树立终身学习和报效祖国的愿望。

四、教学过程及课堂环节分析

导入环节

课堂伊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片段后,分组探讨并总结归纳出肖邦的人物特征,当我听到学生们说到对肖邦家境贫寒、天赋异禀、热爱祖国、满腔热血的形容之后,我深知课堂导入环节的教学目标达成了。

正因为导入环节的良好铺垫,学生对作品便有了很强烈的期待。18世纪末,由于俄国对波兰的侵略,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对这段历史肖邦有着切肤之痛。这使不得不离开祖国的他十分悲痛,悲愤之余他奋笔疾书创作了《c小调革命练习曲》,运用独特的艺术方式记下他爱国、热血、愤怒、哀嚎、悲伤的情感以及对祖国独立和民族胜利的坚定信心!

初听作品

欣赏环节正式开始,首先学生完整初听《革命练习曲》,思考在音乐中有哪些不同的情绪?尝试总结出曲式结构图(A+B+A/ 引子+A+B+A+尾声)。

初听后,大部分学生认为作品分三段,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对乐曲段落是有正确认知方向的。接下来老师与学生共同将整首乐曲分为五个段落,分别是引子部分、主题一、主题二和主题三以及尾声(曲式结构:引子+A+B+A+尾声)。

分段赏析

①引子部分

教师演奏引子部分,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并思考左右手分别运用了怎样的音型?不同的音型塑造着怎样的形象?肖邦想表达什么?

作品一开始就有着石破天惊的气势。乐曲从一个强烈的、森严的属七和弦开始,似乎表达着动荡的革命风云。而左手则是一连串用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上下翻滚的流动音型所组成的下行乐句,表现了作曲家悲愤的、震惊的、难以言表的心情。

②A段主题

通过教师对A段主题的现场演绎,与学生共同探讨并总结出对比引子部分,A段主题演奏音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本主题中左右手不同音型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主题A是一个刚毅的英雄性格的主题,是用右手在高声部奏出的,以上行的音调和附点节奏为特征,清澈明亮,雄伟激昂,就像是冲锋陷阵的战斗号角。而与之相配合的是左手的伴奏,延续了引子中的伴奏音型——上下翻腾的琶音。其描绘的是华沙起义的英雄们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战斗场面。

③B段主题

聆听B段主题时注意此主題与前面部分情绪是否一致,它的情绪是怎样的?作者怎样体现的?

通过旋律、力度、和声的变化,不难感受到B主题是略带悲伤的旋律,这是波兰人民对为国捐躯烈士们的哀悼和哭诉。充分体现出在愤怒、震惊、激昂的战斗热情的同时,肖邦不得不面对现实、祖国受欺凌、起义被镇压、自己无法参军打仗为国献身的一种无奈心情。

④A段主题

这一主题是再现。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

⑤尾声部分

尾声部分虽然简短,却一点都不简单。学生需要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c小调练习曲在整首乐曲结尾处使用C大调主和弦结束?难道是肖邦的“疏忽”,还是作曲中的“失误”?

通过讨论得出答案是否定的!肖邦在此安排了一个C大和弦是有独特用意的。大和弦有着明亮、光明的色彩,它象征着希望和信念!肖邦想要在混沌的战争世界中给予波兰人民和军队一针强心剂,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宣告波兰民族不会亡!此时学生已被肖邦强烈的爱国情所感染,所感动,所点燃,在激动慷慨的音乐中用心体会并激发强烈的认同感。

《一杯故乡的泥土》音乐情景剧

课堂最后,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创编情景剧,为情景剧编配舞台语言和动作,在《离别练习曲》的伴奏下,再现肖邦离开祖国前一幕,通过合作表演加深对爱国情感的体验,本环节也让课堂的爱国主题得到升华!

五、案例总结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肉体、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那么那些撼动人心的乐曲内涵就是流淌着滚烫的血液,流经着每一段、每一句、每个音符。本课中,学生深刻感受到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中的“爱国”在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流淌在每一分钟,印记在学生心里。

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是独一无二的。音乐教师应在教学设计、课堂环节中多一些思考,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地将爱国、生命、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力量,接受艺术的熏陶!

猜你喜欢
引子练习曲肖邦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肖邦的魔法
简析莫什科夫斯基15首钢琴技巧练习曲部分作品
浅谈《月儿高》的演奏技法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
肖邦练习曲的音乐特征
肖邦和李斯特所有练习曲介绍(下)
小狗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