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素姣
美食家蔡澜到任何一座城市,总是先去菜市场转一圈。他将买菜视为一种艺术,更重要的是,菜市场最能反映当地的民生,他们的收入如何、好恶如何、性格如何,一目了然。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菜市场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在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生鲜App上动动手指,就能买到各类蔬果禽蛋肉,90后们似乎更愿意將逛菜市场的时间省下来歇一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菜市场被贴上了阴暗逼仄、臭气熏天、满地污水和烂菜叶子的标签,并且是“只有上了年纪的阿姨爷叔们才会去的地方”。
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显示,尽管O2O模式的生鲜电商长驱直入,但从市场比例来看,2018年,我国生鲜零售市场总额约4.95万亿元,其中只有不到5%的销售额在线上达成。大部分市场份额仍掌握在传统菜市场和商超手里。
在中国,菜市场的历史远比商超久远,更有趣的是,1995年~2000年间,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等外资超商巨头先后进入中国。正是在这个时期,上海菜市场也拉开了改革大幕。把露天的“马路菜场”搬到室内,对入室的菜场进行标准化改建和管理,如今,上海政府又提出了菜市场智慧化转型的倡议。
永年菜场和全有邻里中心正是新一轮菜市场改造的缩影。尽管这些菜场的“面子”和“里子”都与过去迥然不同,但仍旧低调地坐落于上海黄浦旧城区的中心,被斑驳的老小区包围着,解决了周边上万人的吃饭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智慧菜场当前的主要消费群体(中老年消费者)对“智慧”的需求并不高。然而,改造方将艺术与空间进行完美搭配,运用数字化工具,将菜市场变成所在社区乃至城市的新地标,确实在短期内吸引了一批年轻消费者,提升了购物体验。
前不久,我们前往几家菜市场实地考察,想要探究这场正在发生的“菜场革命”进展到了什么阶段,距离让年轻人趋之若鹜的目标还有多远……